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宗宏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9-22
王铎的草书创作,手法上擅用涨墨,显得由浓到淡、由湿渐干,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章法上以茂密取胜,结字俯仰翻侧、欹斜反正,有着极强的白疏黑密的空间视觉效果;用笔上精微深入,加上结字、章法、墨法上的丰富变化,成功地解决了大幅作品“耐看”的难点,使书法的形式美得以更深的开掘,为明代书法演奏出二个响亮的尾声。 相似文献
3.
诗歌、书法两种艺术形式,于唐代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展现出唐王朝蓬勃向上的万千气象,也抒写出诗人、书法家丰富壮阔的人生意境。诗仙李白,斗酒百篇;张旭醉后,笔势飞动;醉僧怀素,惊虺走蛇。唐代诗歌、书法相映生辉,显现着鲜明的浪漫主义意向。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书概》中对草书论述较其它书体更为详细,其中涉及到草书的“意”与“法”的关系,草书的结体和草书的用笔技法等范畴,其中一些观点放在现在依然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下书坛作行草者远甚于作篆、隶、楷等其它书体者,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行草作品,我们却找不出一件令人满意的作品来,这种情况难免发人深思。通过本文的论述,若能给当下的草书创作给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启示,则笔者不枉此劳矣。 相似文献
5.
彭砺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在近代汉字改革运动中,简体字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一直倍受文字改良派的青睐,其中楷化草书诸家实验至今尤值得整理和研究。作为省便的文字形式,楷写行草与俗体隶楷在省笔方法上虽有不同,但皆以应急付速为指归,因而同样贯穿近代文字改革的始终;楷化草书不仅反映了文字改革者试图将草书从艺术拉回实用,实现其最初爱日省力的理想,同时也对传统宋体字楷书的观念和底线提出了挑战。楷化章草、标准草书、标准行书等都是缘乎简字运动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7.
民国元老于右任创立的标准草书,现已成为一个书法流派。由于其整个符号体系难识难记,无法成为于氏所希望的整个汉字的手写体。汉字书写的现代化改革道路,应遵循汉字发展形体简化的基本规律,摆脱传统书法的羁绊,提倡采用与正楷字形体基本一致,满足社会各界书写快捷、易于辨认要求的连笔字。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法艺术在汉代步入自觉时代的重要反映,在汉代书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是华夏民族的血脉,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每一个汉字都独具魅力,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儿童时期是记忆学习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审美素养和形成高尚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此时让学生接受科学的写字教学指导和规范的训练,就能够在今后的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提高生命品质、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俄藏西夏文草书《孝经传》吕惠卿注本,保留基本完整,但与其相对应的汉文本已经失传,因而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也是西夏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自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末公布以来,国内的西夏学界对这部重要的西夏文化典籍还只限于简短的介绍。本文首次以中文翻译、考释了这部书的吕氏序言、现存篇目,结合丹麦西夏学者格林斯塔德研究成果和有关西夏、汉文的背景史料,探讨了与其有关的问题,力图给关心这个课题的文史读者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典艺术的形式美--以书、画、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书、画、诗的形式美,在中国古代艺术形式的审美创造领域最有代表性。书法家以情性对"形质"加以软化、活化、动化,使原有字形发生美的变化,以"草书"而臻至最高的审美境界。画家以"气韵"与"形模"合作,发展到"写意"而走向绘画艺术的高峰。诗则是由诗人自己创制种种形式,又在越来越严格的形式中自由施展而显示诗人的才能。当传统的形式被用得烂熟而失去制约感,探索、创造新形式便成为一代才人"再领风骚"的壮举。 相似文献
12.
唐代湖州籍草书家高闲,在历史上曾受到过很高的评价。由于多方面原因,现当代很少被人提及。其实高闲草书法度森严,厚重飘逸,已达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他与同代的张旭、怀素分别为我国草书艺术营造了三座高峰;宏扬其书风,对推动我国草书艺术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许伟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27-131
东汉崔瑗的《草书势》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开篇.本文对它的内容、结构、观点、文本模式、思想缝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对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势”进行了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西夏文草书辨识困难,俄藏Инв,No.2627《孝经传》迄今尚未获全文解读。本文首次对该书中的西夏文草书结字作了分析,探讨了西夏文草书中的"同符异用"、"一字多写"、"形似字"等问题。纠正了格林斯蒂德西夏文楷书转写中的错误,并对相关例句作了试译。文后附草书符号(左偏)100种。文章对复原久已亡佚的吕惠卿《孝经传》,对促进西夏文草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汉末名臣张奂本敦煌渊泉人,后因平定羌乱有功,朝廷恩准徙居弘农华阴,这是造成史籍关于张奂父子籍贯表述不一的根本原因.作为河陇士人的杰出代表,遭遇党锢之祸的张奂仍然固守着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但仕途的险恶以及汉末士人个体意识的日渐觉醒,使张芝、张昶等人毅然放弃了经学儒业,走进了书法艺术的神圣殿堂.张芝草书不仅引发了汉末士人学习草书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艺术化进程,而且为士人寄托性情、张扬个性、实现人生价值开辟了新的通道,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因此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9.
20.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字符具有整体性、特异性。字词不对应的根源在于字与字符不等同,即同字异字符、同字符异字现象的存在。同一字符有不同的书写变体,主要表现在笔形和笔画差异、笔画增省、笔画混合变异、构件拆分重组等情况;不同字符则表现在构件数量、构件类型、构件位置互换、构件拆分重组或笔画变异引起构件混同等情况。利用字符同一性判定理论,异写字是同字符的不同书写变体;异构字是不同字符。构件增省和构件位置互换是不同字符,都属于同字异字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