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104-107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了秦始皇的容貌:"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后人对此均无异议,甚至加以想象发挥。可是,据《太平御览》引《史记》文,证以相关典籍,知今本《史记》此句为讹文,原文当是"隆准、蜂目、鸟喙,豺声"。 相似文献
2.
3.
容貌如果与劳动者完成工作岗位职责无关,用人单位以此为理由区别对待,就构成就业歧视,应被法律所禁止。我国应当在中国现实状况下,借鉴台湾地区的相关经验,寻求解决平等就业问题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品德心理过程可分为情境感知、认知延伸、行为展现等三个基本环节,并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相应内容相继“刻入”长时记忆之后所形成的品德结构,根据所涉领域可分为人生观、道德观、政法观、世界观;根据所涉对象可分为“自我”结构和心中“他人”的品德结构;根据知识性质可分为品德客体知识结构和品德元知识结构;根据积淀特征可分为品德情境知识结构、品德理性知识结构和品德行为方式结构;根据刻记深度可分为品德“核心”结构和品德“边缘”结构;根据情感色彩可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的品德结构。已经形成的品德结构对品德心理过程发挥着多方面的影响,体现出一个人的自主意志和品德能力。 相似文献
5.
6.
《红楼梦》取得了中国古代小说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历来为评论家激赏。然而人物容貌描写却存在明显的不足。《红楼梦》中人物容貌描写沿袭前代小说,以“只见”引出骈偶句,生硬插入文中,阻断行文的流畅自然,而且描写时大量袭用陈旧意象,缺乏个性特征。虽偶有精彩之笔,但前代小说中也不乏此例。因此《红楼梦》人物容貌描写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作品整体艺术成就相比,可谓碧玉微瑕。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要做到重官德修品德,一是境界要高,二是眼界要宽,三是胸怀要广。本事大更须品德高,还要常念立身之本,做到以诚为本、以实为本、以公为本。能干事更须讲自律,还要常思贪欲之害,做到守住底线、控制欲望、慎重交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党和人民放心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进行评价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这一课题的正确解决必须采取科学的谨慎的态度;必须以获取丰富的材料为评价基础;以定性定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有效性,从而避免评价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操行评定法文字凝炼,操作简便,但“千人一面”。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法,具有全面性、针对性。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学生品德评价的更直接、更客观、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德育教育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和谐社会发展进程。要解决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关键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有许多优秀成果可资借鉴.主要包括礼敬为尚,尊重他人;正己正人,推已及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知耻求荣,积善成德;克己内省,见贤思齐。我们应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个人品德。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德育教育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和谐社会发展进程.要解决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关键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有许多优秀成果可资借鉴,主要包括礼敬为尚,尊重他人;正己正人,推己及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知耻求荣,积善成德;克己内省,见贤思齐.我们应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个人品德. 相似文献
12.
个人品德建设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武军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9-33
个人品德建设的提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完善了道德建设体系,突显了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为明确“四德”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打开了新的理论和实践空间。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表现及其所处的层次。个人品德建设就是在社会(国家)、组织(单位)、家庭和个人的协同努力下,个人道德品质持续不断提升的系统实践过程。个人品德修养、个人品德建设的原则底线应该是不损害相对一方当事者的利益。推而广之,利他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建设的原则。个人品德建设的方法途径,一是个人要加强品德修养;二要以纪律、法律做保证;三是社会各层次、各方面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正面宣传,严格执纪执法;四要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流道德观念和言行准则。 相似文献
13.
档案工作不是彰显在前面和易看得到的工作,这样职业道德的要求中,并没有对不彰显的幕后工作的职业的工作特点就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是幕后工作者。而在要求有所降低,相反。 相似文献
14.
王玖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1):82-83
由于品德教学内容、对象以及教学标准的多样性 ,品德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针对品德教学的特点 ,讨论式教学应当充分肯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广州、中山等城镇部分中小学品德状况的调查材料,指出了当前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进步性、社会性和矛盾性,并在分析了出现这些时代特征的社会———学校———家庭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薛林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2):86-88
分析未成年人不良品德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提出预防和矫正其不良品德的对策和措施 ,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及转化 ,是德育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另一方面还要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 ,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是八德、三戒、三治;修身养性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立定志向,格物致知,反省改过,不忮不求,平淡恬静;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品质培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中非正式制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机构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且经由累世传承积淀成持守家训门风的传统风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了对社会个体的品德要求,凸显了"现实的个人"在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价值,体现了新时期道德建设向"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的转向和变革,有利于道德建设向人回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