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在电视里看过一个外国冒险游戏节目,搞的就是“弹射升空”“飞车越障”“高空蹦极”之类。留有悬念和容易出彩的地方是,节目邀请的嘉宾事先并不知情,到了地方才明白要参与的冒险游戏是什么。当然,嘉宾可以临阵脱逃,果如此,主持人则李代桃僵,替嘉宾去完成游戏。有一期“高空蹦极”节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片头一过,女主持登场,接着请上笑容可掬的嘉宾和他的妻子(我想,这位嘉宾表现一定相当出色)。镜头一闪,直升飞机把健壮的男嘉宾和女主持带到了一条大峡谷上空,全副武装的嘉宾几次试着探身出去(我想,无论如何他会勇敢地跳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当今“视像转向”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相亲节目.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该节目通过显性的视像把24位女嘉宾及男嘉宾的隐秘情感世界在主持人孟非以及点评嘉宾乐嘉、黄菡的参与下,尽量以自然、轻松、幽默、睿智的方式呈现,以达到美与真、美与善的视听觉联动;并巧妙地借助于叙述学即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来促进观众与节目的“零距离”,从而获得节目的最大审美接受效益.  相似文献   

3.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来了一位身份有点特殊的男嘉宾,他是一位副乡长。我之所以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他在台上面对24位女嘉宾所做的真情告白。他说,他是一个很顾家的人,孝敬父母,善待妻儿是他做人的底线,如果哪位女嘉宾能与他牵手,他一定会将她照顾得体贴入微,因为一个男人只有先将"小"  相似文献   

4.
刘屏 《南方论刊》2013,(7):65-67
访谈节目通常只是在主持人与一位嘉宾之间进行,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把相关节目做好。本文对访谈节目主持人有效沟通的目的和要素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访谈节目主持人有效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包括:做好访谈前的沟通,善于做好的倾听者,寓问于谈,配合嘉宾背景身份进行提问,以及临场应变,利用非语言符号配合沟通等,这样,提高访谈的技巧,有利于访谈节目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加了我的微信之后,我爹经常给我发一些有关健康的文章链接,并且提醒我收看电视里的健康节目。确实,我这个年龄也到了该关注健康的时候了。可说句实话,我真的看不下去那些节目,尤其是嘉宾和主持人振振有词、唾沫横飞的样子。他们说要多吃某些食物的时候,阐释其原因,竟然是因为食物里有叶绿素——恕我读书少,我只知道叶绿素能让叶子变绿,进行光合作用,除此之外,我从不知道叶绿素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且使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自然状态存在的农村和牧区的人们通过文化保护而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分别精华与糟粕,社会应该是不断进步的,惟有精华才值得保护。以为越古远越值钱、越稀少越值钱的遗产价值观是不足取的;以文化发展后杂糅的形态或纯粹模仿的形态来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倾向,是不符合遗产保护精神的。文化遗产保护既要改造它所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生态环境,又要促使这些文化事象在保留自己的特质和精华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尹淑君 《理论界》2010,(4):156-157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状态下,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倾听构成主持人与嘉宾、观众沟通的前提,表述说明主持人要有话语权,善解人意是指主持人对嘉宾的尊重和节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吴英春 《理论界》2006,(5):146-147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例,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电视谈话节目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从而阐述了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9.
闪避作为交际策略的一种,在访谈节目中倍受嘉宾亲睐。在此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来探讨访谈类电视节目中,闪避策略的变异性。经过研究发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主要运用的闪避策略能从以下三个特征来体现顺应论的变异性:改换问题的语境;有意地改变谈话的主题;有意地违返格莱斯的方式准则。在实际的访谈中,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交织,它们的交织更多地体现在后两个特征的互相贯穿使用上,而且它们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品牌、商标、名牌概念。品牌是企业品牌(包括企业家个人品牌)、产品品牌、商标品牌三者的辩证统一体,著名品牌是有长久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反而越老越值钱。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就是将产品品牌等同于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11.
直播访谈节目是直播节目中,一种最容易做,然而也最不容易做好的节目形式。说它容易做,是因为它可以在几十分钟的节目时间当中,找一位嘉宾海阔天空地漫谈。说它最不容易做好,是因为,直播访谈节目要做得内容充实、可听性强、有光彩,需要节目主持人有高度的把握话题和访谈内容、驾驭场面的能力;要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把访谈的核心内容、受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访谈对象最为受众所关心的方面,传播给受众。同时,达到别的稿件经过一天或者几天的采写制作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引导效果。由此可见,成功的直播访谈节目,实质上就应该是一篇…  相似文献   

12.
我和老公都足警察,当年他向我求婚的时候,没有给我买一件值钱的东西,只对我说会爱我一辈子,因为他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孩。也许别的男人在求婚的时候也会这么说,但是老公的话还是叫我很感动,因为我也非常爱他。  相似文献   

13.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是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全球化语境下播音员主持人的交流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受众结构更复杂,嘉宾覆盖面更广,有中国嘉宾和受众,也有外国嘉宾和受众。在传媒新人辈出的接力赛场上,双语播音主持人才成了众多媒体竞相追逐的稀缺资源;成了全国上百所播音主持专业院校人才输出的规格。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视听媒体播出机构由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同一节目里使用规范的双语向中外嘉宾、受众进行双语有声语言跨文化传播的创作活动。这种创作首先要求灵敏的双语感知能力——在创作中伸展开双语感知的“触角”。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会话语篇中,非言语行为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形式。以谈话节目为代表的半机构权力文体中,非言语符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持人和嘉宾在取得话轮、把持话轮和放弃话轮的过程中都采用非言语行为向对方示意来延续完整的话语语篇。结合有关认知理论来分析非言语符号在谈话节目中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为未婚男女提供电视相亲平台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提供配对成功的良机,而且在中国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还延伸到婚恋观念、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话题,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电视文化50多年来的一个较有特色的节目类型。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结合历史研究、作品研究、类型研究、文化研究等方式,研寻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同质化与异质性,从而透析它们在产品定位、叙事规则、营销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与差异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细数目前国内各类型的电视相亲栏目,大大小小不下20个,各电视台为了保证收视率,都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力争在同质化的现状中突出其特色。以目前最具人气的相亲栏目《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为研究对象,从栏目包装、模式、主持人和嘉宾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的同与异,进而肯定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策略,认为这是电视相亲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从宝马女到富二代,《非诚勿扰》抓住了今天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一些观众痛批《非诚勿扰》和嘉宾们传递的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但也有人觉得这种直白的表达很真实。对于这个有争议性的节目,各方纷纷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8.
看《鉴宝》节目,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宝主秀出自己收藏的宝贝时,都是一脸喜悦,赞它多么好多么值钱。等专家鉴定完,一盆冷水泼下来,指出宝贝实乃赝品时,宝主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凝固了,换成了一张哭脸,连脚步都变得沉重。一次,见一个女收藏者,拿着一个顾景舟的陶壶。这个陶壶的来历很特别,是一位朋友向她借了几十万元钱,结果朋友做生意亏了,就用这个陶壶抵债。主持人问:"你不怕这个陶壶是假的吗?几十万元买个赝品可就亏大了。"她大大咧咧地说:"假的也没关系。"主持人纳闷了,开玩笑说:"那你太有钱了!"她说:"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因为我喜欢这个陶壶,不管是真假,我都觉得很值。"鉴定结果是,这是个真的陶壶,现在的市场价已经达上千万元。这笔生意,她可是  相似文献   

19.
“越策越开心”节目的语言幽默呈现出强烈的本土化改造的特色。在对“越策”语言幽默性质定位的基础上,立足丰富、生动的语料,从本土化改造的四个具体途径、深层文化心理等方面对其本土化改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旨在从语言、文化、传媒等方面探究这种来自我们身边的鲜活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我老头去世后,有人给我介绍了老张。老张是一名退休干部,和我结婚前他就倒倒腾腾的,不时雇车倒个蔬菜、牛羊啥的。和我结婚以后,他一直没停止倒腾。前不久,老张因心脏病突发死亡,死前没有留下话,也没有留下啥值钱的东西。他死后不久却来事了,债主不断上门,欠下的债务共有三四万,说是在我们婚姻存续期间他“倒经济”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