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是宋代的散文大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从欧阳修散文的诗化现象、史化现象入手,对欧阳修散文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力图探寻欧阳修散文本身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曾领导北宋古文革新运动,取得了震烁古今的成就。无论是在创作实绩上,还是在理论主张上,都体现出大家气度,既受到当时士子的尊重,也博得后人的赞许。但是,考察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却发现它有相当的复杂性。对于不同的文体,欧阳修的创作态度、主张都不一样。最主要的是表现在他的诗文主张跟词学主张的殊异。本文即想对他在不同文体上所表现出来的迥异的文学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孟峰 《快乐青春》2009,(1):14-15
欧阳修为北宋文坛泰斗,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六大家”之首,他在诗、词、散文、历史著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写作方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被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文坛杰出的领袖,他诗词文赋无一不能。尤其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开了有宋一代文风。正由于文名太盛的原因,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在中国文献史研究上的贡献,笔者不揣冒昧,撰写此文,试从这个角度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著名的文献收藏家 欧阳修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收藏图书与前世遗文,直至晚年仍然迷醉于此。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曾说过:“先公平生于物少所嗜好,虽异物奇玩不甚爱惜,独好收蓄古文图书”。欧阳修自己曾形像地描写了他对书的痴迷态度:“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欧阳修  相似文献   

5.
简议欧阳修“立制”与“任人”相为用的法律思想陈金全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使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这种声誉使得后世往往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淹没不彰。其实欧阳修不乏对法的思考,他的法律思想亦富有自己的特色,同范仲淹、李觏、工安石等的法律思想一起...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一文原稿有四部分:一、欧阳修的历史著作;二、欧阳修的史学思想;三、欧阳修的历史编纂法;四、欧阳修史学的评价。约两万一千多字,限于篇幅,本刊只发表了二、三两部分。作者认为欧阳修的史学成就和他的出色的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生平“不惑传注”勇于疑古,“不没其实”善于求是,天人相分敢于祛惑,排击佛老切于“明道”,提倡道德志于为治,主张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表现了他的史学思想的战斗性和科学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作者认为欧阳修在近四十年从事史书编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历史编纂法,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提高。欧阳修史学著作义例严谨,体制上有因有创,运用史料充实,以《春秋》“谨严而简约”为修史的榜样,文笔洁净直追《史记》成一家之言。欧阳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博学多能者,长于古文、诗、词,不愧是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7.
韵散对偶范畴制约着骈散对偶范畴。在此思维模式中考察骈文与欧阳修散文创作之关系,能更为真切地了解欧阳修的文学造诣和宋代的古文运动的奥秘。骈文是散文的一个亚文类,在特定的环境下骈文能向散文回归。经过欧阳修等人的努力,这一回归在宋代较为彻底地实现了。从单篇文章的创作总量看,欧阳修的骈文远多于古文。欧阳修是伟大的解构主义者,他以长对仗句改造了骈文,将它发展为宋四六。欧阳修的古文乃以其骈文功夫锤炼而成就。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欧阳修是散文赋的文类开创者,其赋作不多,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散文的辩证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散文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平易疏畅、纡徐委婉,极富阴柔之美的"六一风神",而他的另一面,多于年轻时所作、体现其刚正忠直个性,既接受司马迁传记文学"好传畸人"手法影响,又深受韩愈雄奇奔放文风熏陶,所形成的雄奇劲健,深得壮大阳刚之美的散文风格,虽非欧阳修散文风格之主导,但独具特色,别有风貌,共同成就欧阳修散文多元风格之美。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欧阳修现存的最早散文作品,写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在六十六年的人生厉程中,他勤奋地写了近半个世纪,流传至今的尚有五百余篇。他的散文创作道路、散文特点的形成和成就的获得,跟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直接关联,也跟北宋的整个政治环境和社会情势密不可分。也就是说,散文创作、古文运动和政治革新三者在他身上是交互影响、同步行进的。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上的主盟人物。他富于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在自己所纵横驰骋的各个文艺领域,几乎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在赋体文学方面,他沿着韩愈、杜牧开辟的散文化的路子,在欧阳修赋体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文赋的体制,使颇受形式所束缚的赋体文学得到新的解放——他既吸收了赋体本身一些固有的艺术特长,又把散文的若干写法带进赋的疆域,提高了赋的表现能力、艺术技巧和感染力量,从而增强了赋的艺术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欧阳修不仅提出了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新的审美追求的文学思想,以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学提供了范例,还从作家与创作两方面着力进行文学教育.他从塑造士人品格和精神境界入手,培养了关注现实、关心百事的新型文士,同时使以意为主、平易流畅的诗文新质获得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欧阳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苏轼、曾巩等新一代文人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最终确立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精粹丛书《三上文库》评介张秉尧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联手推出一套中国古典精粹丛书,名曰《三上文库》。“三上”是取自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一个有趣的典故。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中记述了两位喜爱读书的朋友:一位钱思公,“平生惟好读...  相似文献   

13.
北宋庆历八年,欧阳修为他的好友、太常博士尹洙(师鲁)写了一篇墓志铭。其本意是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使他的美德彰著后世,不想却引起了一场风波,尹洙的遗属及弟子对此文极为不满,特到颖州欧阳修处与他辩论,滞留半月之久,欧阳修百般解释,仍没能得到尹家理解,最后还是请太尉韩琦另写了墓表。此事虽过,余波绵绵,事隔不久,又发生了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删改欧阳修所撰其父神道碑一事。对这两桩文学史上的公案,欧阳修感慨万千,终生难忘。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他有意识地依据这两篇碑铭的写作原则,又写了100多篇神道碑、墓志铭、墓表、祭文,并留下一系列关于碑铭文写作的文章。今天,围绕《尹师鲁墓志铭》和《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重读欧阳修的碑铭之作,仍感启发殊深。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7):94-101
苏辙少时从学于父兄,入仕后与欧阳修、司马光等交游,后又教授张耒,他们的七律诗风皆呈现白体特征。白居易是其文集中所提唐代诗人最多的一位,他欣赏白居易的诗品与人品,但对白居易也是有选择的接受,这使得他的七律能够突破白体的局限而自成一家。他的七律诗风"妥帖大雅",长于叙事是其七律的最大特征,且诗法与文法并重,流畅与凝练共存,是白体诗人中七律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位。元时期苏门七律各呈姿态,苏轼七律可谓白体中的变体;苏辙、张耒承欧阳修一脉而来,可谓白体中的正体;秦观七律呈现明显的晚唐体特征;黄庭坚与陈师道承西昆体、后昆体、梅尧臣、王安石等讲究法度一脉而来,成就江西诗派。  相似文献   

15.
某大学学报复刊后的第一期中,载有《论梅尧臣的诗》一文,开头就说,梅尧臣的生卒年是1002—1060;下文说,“庆历元年(1041),尧臣奉命赴湖州盐税任,欧阳修、陆游二人为他饯行”。所谈事实有误。在这篇文章的第二节中还曾说过,陆游是“南宋初年诗人之中成就最大的”。陆游生于宣和七年(1125),上距庆历元年有八十五年;就算是“南宋初年”的第一年建炎元年(1127)吧,那时陆游才三岁,上距梅尧臣的卒年已六十七年,离欧阳修的卒年熙宁五年(1072)也已五十九年,陆游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跟上欧阳修一起去为梅氏送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濮议之争中,欧阳修是中书省提供礼制依据并撰写奏章的关键人物。台谏派向他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称濮王为皇考,将大宗降为小宗;二是太后称亲手诏应非太后本意。欧阳修从人性普遍情感和现实血缘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理应称自己的生父为亲。他过于强调人情的普遍性,忽视了《仪礼·丧服》中所包含的天子尊服的宗法精神,以及英宗作为过继者身份继承帝统的特殊性。而太后转变立场,正缘于欧阳修以强硬的中书省态度,给她进呈《奏慈寿宫札子》。欧阳修虽然最终获胜,但濮议之争成为他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给他带来极大的道德压力。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对颍州的归隐向往在他中晚年以后的诗文中经常出现。但若仔细爬梳其书信与表奏,则会发现欧阳修所谓的隐其实并非实际意义的归隐,而是一种隐身的需求,凸显了欧阳修在政治高压氛围下作茧、静默以安退藏的龟缩心态。而六一的称号则是这种隐身心理的总结呈现。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历事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任知制诰、枢密副使及参知政事等中枢要职。他是“庆历新政”的积极参加者,在学术上也敢于摆脱传统,创建新说。他在经学、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均已为历史所肯定。但是,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欧阳修坚决反对汉儒的“天人感应”与谶纬迷信等神学谬说,一贯坚持“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仍暗而不彰,甚至很少为人所道及。本文试图就此略抒浅见,以阐明欧阳修在天人观上的贡献,并藉以探讨北宋思想史上“天人关系”之学的演变历程。惟限于水平,定多疏陋,谬误之处,深盼给予教正。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而他的诗文创作都能独树一帜,自具特色。在散文方面,与王安石、苏轼并驾齐驱;在诗歌方面,与梅尧臣并称欧梅,与苏舜钦并称欧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分轩轾。像他这样杰出的文学家,从未有人给他的全集作过注释。应该说是一件憾事。若干年前,才有注释的选本出现。据我所见,以黄公渚的选本为最早,到了去年,先后出版了杜维沫、陈新的《欧阳修文选》和施培毅的《欧阳修诗选》,作为普  相似文献   

20.
在北宋以前,期许成为圣贤的人不在少数,但就整个社会而论,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风气,以圣贤自居的做法也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北宋的欧阳修扭转了这一局面,欧阳修具有浓重的“圣贤情结”:第一,他热衷于对“圣贤”之道的体认和阐释;第二,他有着浓重的自觉比拟圣贤的文化心态;第三,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圣贤情结”表现在他一生的实践中,他在“立德”、“立言”和“立功”等方面都堪称典范。欧阳修所具备的这种“圣贤情结”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它充分表明了宋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再次高扬;在欧阳修“圣贤情结”的影响下,众多知识分子坚定地认为成为“圣贤”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认定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成为“圣贤”的可能;另外,欧阳修散文简约明白风格的形成也与他有意识地追摹圣贤经典风格有相当大的关联,甚至影响到了宋代众多“拟圣派”作家的出现,这可以看作是欧阳修“圣贤情结”对其散文创作,乃至于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