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伯虎开窗     
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4岁时就在画画方面显示出过人的才华。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写作的一个挑战--唐伯虎之文化意义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伯虎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这个形象、这个题材具有持久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他又被现行的文学史写作所轻蔑所漠视.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唐伯虎"生涯画笔兼诗笔",在他的生命中丹青价重、诗赋擅场与浪漫传奇紧紧啮合在一起,引起了后人广泛的兴趣;同时也强化了他在文学史写作者心目中的"非我族类"的印象.唐伯虎之被文学史冷落的另一个原因,同样也是他在通俗作品中的被热捧的原因.这就是他的"俗".事实上,唐伯虎在文学批评史上并非冷门话题,他之被忽视,只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著出现以来近几十年间的事.如何看待他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如何看待他的形象被不断地"再创造"的现象等等.这些都对我们现行的文学史的写作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放 《江西社会科学》2007,3(1):132-139
自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开创岁时记体例以来,岁时记成为记录岁时生活的标准民俗志体裁。南朝之后中国有完整的岁时记著作系列,同时岁时记体裁及所记述民俗事象传播域外,东亚一些国家的岁时民俗及岁时民俗记录方式深受《荆楚岁时记》的影响,推出了具有民俗文献志价值的系列岁时记著作。韩国接受中国岁时记的影响,在18世纪、19世纪推出一批韩国岁时记著作。本文从民俗志写作体例上比较中韩岁时记的异同,从历史民俗学的角度重点考察18、19世纪中韩岁时民俗的国别表现,以说明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民族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彭凡 《快乐青春》2009,(11):7-7
每个人生下来都不会飞。同样,乔丹也不是一出生就成了“飞人”。小时候的乔丹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两岁时差点儿触电身亡,5岁时玩斧头砸伤了自己的脚,7岁时又差点儿淹死在海里。种种迹象表明,小时候的他是多么调皮呀!  相似文献   

5.
萧辉  萧放 《江汉论坛》2001,(5):30-34
传统社会是家族的社会,家族社会以岁时礼俗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团聚宗族,联系乡里;以人生礼俗塑造家族传人,保障宗法文化的传衍。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与家族力量的深厚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岁时节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和认同的群体活动.就文化分类而言,岁时节庆属于俗文化范畴,而文章正是力图透过各种节俗现象,挖掘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包括重农心态、忠孝意识、团圆情结、人际和谐、自然和谐以及对爱情的追求等,并以此提示我们在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化的今天,如何按照岁时节庆的特点,提升其潜在的文化内驱力,为建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特定的自然一人文条件下,古代荆楚民众以阴阳五行的观念理解自然节气的变化,将自然时间赋予伦理属性,并根据时间的善恶采取各种对应措施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依靠信仰与社会力量保证人生通过一个又一个时间关口。《荆楚岁时记》中,生动地记述了南朝荆楚民众过节度厄的年度历程。  相似文献   

8.
“新心学”是指近代以来的众多中国思想家和学者把中华传统心学与近代西学“交融互释”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此为视野研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就会发现,自幼熟读“圣人之学”的青年毛泽东,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力图把中华传统心学里的基本理念进行科学化、逻辑化、原理化的转换,并以此升华自己救国救民的英雄情结、塑造自己内圣外王的圣贤人格。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称之为“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本文从“本心”论、“心力”论、“功夫”论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论证。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不仅是他后来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桥梁,也成为他创立毛泽东思想过程中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所以,要构建学术形态的共产党人心学,必须首先在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里找到理论和方法的启迪,在马克思主义原典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心学相结合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10.
岁时民俗文献在宋代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类书性的岁时民俗专著,宋代笔记和类书中包含有大量的岁时民俗内容。宋代笔记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中的岁时民俗部分对宋朝皇室和都城民众节日生活有细致现实的描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类书如《太平御览》、《事类赋注》、《事物纪原》中的岁时民俗部分则具有追溯历史源流的意识,不停留于对节日活动表象的描绘,而是旁征博引,考辨节日活动源流。从所引文献内容看,在月令、岁时风俗的记录中渗透着儒家传统的礼、仁、孝思想并在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增加了一丝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11.
12.
晚明佛教的复兴得益于心学的展开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学以主体的自得为学术准则打破了理学一统天下的权威局面 ,为佛教复兴提供了多元化学术思想环境 ;二是心学学人对佛教心性理论的汲取刺激了佛教界对自身的反思 ,推动了佛教重新进入主流文化。晚明佛教在心学的影响下复兴 ,却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心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3.
洛阳是明代北方仅有的两个阳明心学传播中心。在阳明心学影响下,洛阳心学群体对文道观、特征论、风格论等文学基本问题及明代文坛的复古、模拟、性灵等重要命题均有所阐发。洛阳心学群体的文学思想有着调和传统理学文学观与阳明学说影响下公安末流等文学观的色彩,研究洛阳心学对于了解阳明心学对北方文学思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王阳明心学的个体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心学的个体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内在良知使个体获得了自身存在和修养作圣的先天德性依据,以及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其次,通过强调心与身、心与情的关联,肯定了个体属性中的感性成分;最后,随才成就、随事尽道的工夫主张,使不同个体实践能力的差异性及其具体生活实践方式的多样性得到包容和认同。在天理的笼罩下,阳明对于个体的关注并没有偏离儒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唐朝时,黑白镇有个棋手叫吴玄,5岁时称雄全镇,10岁时全县无敌手,15岁游历所在州府,也是所向披靡,无人敢与争锋。当时为太平盛世,习棋者甚多,但没人敢与吴玄较量。时光蹉跎(cuo tuo),不知不觉,吴玄已二十有二了,英雄寂寞,不免时常仰天长叹。见他如此,有人便出主意说:自古英雄豪杰,尽在京城,你不如进京,或遇对手,或能以此绝技讨个出身。吴玄思来想去,觉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融于春节与清明节中的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展开论述,以期证明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两者之间有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关系。融于春节与清明节中的民间美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分反映着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民俗文化体现的民俗活动,其展开与达成离不开民间美术,岁时节令中的民俗活动也因为有了民间美术的存在而增加色彩。  相似文献   

17.
诗学是关于诗(广义的文艺、美学)的理论阐释与批评。"诗本于心性"可以说是诗学的一个纲领性话题。从"诗言志"开始,到"吟咏情性"、"言,心声也"、"诗原乎心者也"、"天下无心外之物",千年承传,"心"成了诗学的精髓和探讨的中心。从而使中国古代诗学具有了"心学"性质。从本体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有与西方诗学迥异的看法。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最重视创作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审美心理作用。对于创作过程,古代诗学更是深情关注,警语妙论,精彩纷呈,不少命题至今仍使人感到深刻新鲜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王守仁在南宁所创建的敷文书院在广西书院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它既开启了明代中期广西书院发展的高峰期,又使明中期后一段时间的广西书院呈现出心学化趋势。王氏心学以敷文书院为依托,对广西程朱理学形成巨大的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广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强调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特点。当前,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仍然面临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新考验。两面人现象是知行不一的极端表现。借鉴心学的内容,守持人的良知,是消除知行相悖的人性根源,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要解决的问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如注重学习、注重反思、力戒骄傲、保持平常心等,在许多方面和心学是相通的。今天,弘扬心学文化,也应该秉持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更加注重和强调悟性、直觉和体验,是“悟性主义”的,这在心学传统中体现的更为突出。杨简作为陆氏高徒,好学善思重悟,经过屡次悟觉,其心学思想由浅入深,由微而著,逐渐确立、丰富发展和深化完善,最终把一切收摄于本心之中,确立了自己彻底的心学体系,彰现了悟觉对心学构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