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古代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第二卷的骨干故事,季羡林先生在《再版后记》中有两种说法:一、“这一卷的骨干故事是乌鸦、老鼠、乌龟和鹿、结成朋友,共度患难”(P409)。二、“第二卷的骨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1962年第三期上,刊登了顾颉刚先生的《我在民间文学的园地里》一文。我认为,这篇文章有其值得重视的价值。但是,文章最后一部分把我国不少著名的传说故事,都说成是“发生在外国而流传到中国来的”,或是“把西方故事转化为中国故事的”,这样的论断,我认为是大成问题的。顾先生在文章中具体提到了“悬圃”《救命池》、《西湖三塔记》、《偃师献倡者》、《板桥三娘子》、《中山狼传》等传说和故事,作为他的“外国传来”说的例证。究竟这些传说故事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创造,还是“从外国传来”的,我觉得实有一辩的必要。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几个传说故事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关系着民间文学研究中如何清除资产阶级民俗学的错误观点而代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先震 《快乐青春》2014,(12):70-71
小老鼠要出去旅游,忽然从路旁树丛里蹿出一只大灰狼,拦住了去路:“哈哈,我在这里等半天了,终于等到了美味,可惜你太小了,我吃不饱,不过,总比没有强!”小老鼠打量着大灰狼,说:“狗叔叔真会开玩笑吓唬我,您上次去我家给我讲的故事太精彩了,我也会讲了呢——哦,我的爸爸妈妈都很想念您呢,您今天有空去我家做客吗?他们都在家。”  相似文献   

4.
广东人吃蛇已闻名全国,广西人吃老鼠恐怕知道的人还不多。“一鼠顶三鸡”是广西民间的俗语,可见群众对鼠肉的珍爱非同一般。过去吃老鼠只是偶然的事,因为爱吃老鼠的人不是经常能抓到老鼠。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今天,老鼠也成了商品,抓老鼠、经营鼠肉已成为一些人的生财之道。下文是摘自《南宁晚报》的一篇报道。广西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一首我不大喜欢的所谓哲理诗。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尊严,人格没有高下之别:在以人为本的观念底下,谁人虽活实死了呢?人道主义画家黄永玉在《罐斋杂记》里画了一幅小老鼠图,题曰:“我丑,但我妈喜欢。”那真正是意  相似文献   

6.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随船医生格列佛的游历故事。作者神奇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寓言的笔法 ,特别是杰出的讽喻方式使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老舍的《猫城记》讲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 ,后朋友身亡 ,“我”只身一人游历猫城的故事。两相对比 ,我们会发现 ,虽一为十八世纪西方小说 ,一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 ,二者在很多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新考黄龙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问题,说法颇多,所谓“庐江府”究为何地,亦难定论。我认为应是安徽省潜山县。《潜山县志》云:“潜历两汉六朝并称潜县,中间为郡治者最久。”潜县在“汉未建安中,《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时,究为何郡...  相似文献   

8.
我在论文《<兰嘎西贺>与<拉玛坚>和<罗摩衍那>》里,比较了傣族叙事诗《兰嘎西贺》与泰国剧诗《拉玛坚》,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乃至细节)、组织结构、叙述方式、主题思想各方面都有许许多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那么《兰嘎西贺》是不是《拉玛坚》的翻版呢?否!只能说是取材于《拉玛坚》故事,犹如《拉玛坚》从罗摩故事取材而加以创造。  相似文献   

9.
腐鼠的滋味     
《庄子·秋水篇》讲了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鸱鹗(猫头鹰)拣到一只腐烂了的死老鼠,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发现鹓雏从天上飞过,它唯恐鹓雏夺去“佳肴美馔”,连忙发出“嚇,嚇!”的声音,岂不知鹓雏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用这个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其一,《示众》收入鲁迅小说集《彷徨》,写于1925年3月18日。除了《故事新编》,大部分“对《示众》进行生发与展开”的小说,都写于《示众》之前。那么,鲁迅为何还要特地写这篇以“示众”为惟一内容并以此命名的小说?其二,…  相似文献   

11.
刘俐俐 《中州学刊》2007,(2):213-217
从巴金的《复仇》艺术价值构成机制看,《复仇》是有自觉文体意识的短篇小说,三个层次的叙述策略是《复仇》成为文学经典的内在原因。三个层次叙述中的“元故事”是福尔恭席太因叙述的故事,作为文本的“核”起支撑作用。“元故事”与“我”和几位朋友谈论幸福的故事构成纯主题关系;“元故事”与医生叙述的故事,以及与“我”和几位朋友谈论幸福的故事构成因果关系。三个层次叙述开辟了宽阔阅读空间,当下的我们是“实际的有血有肉的读者”,俯视角地观察和评价其他各层次的读者。文本将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难题再次提交到我们这些读者面前。作家的干预表现在提出了幸福这个非常富有伸缩力的话题,并将这个话题放置在三个层次的叙述框架中。  相似文献   

12.
郑方晓 《理论界》2012,(1):111-113
"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禁忌母题是神话母题中流传较广的一个,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与该母题相关。不过,该类故事所体现出的"接触"与"偷窥"双禁忌母题在《聊斋志异》的作品中既得到了继承,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葛巾》与《青蛙神》二则故事便是该母题在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13.
刘世河 《快乐青春》2014,(10):71-71
一只居住在图书馆里的老鼠和一只居住在粮仓里的老鼠相遇了。图书馆里的老鼠立刻摆出一副学者的架势,傲气十足地对粮仓里的老鼠说:“可怜的家伙,为了填饱肚子,你们甘愿住在干燥、憋闷的谷仓里。那里除了稻谷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想而知,只有物质满足,缺乏精神享受的生活是多么乏味啊!而我们图书馆里是那么安静,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我都能看到。而且.它们的一字一句我都要细细咀嚼,再一页页地装进肚里。  相似文献   

14.
《边城》无疑是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的最重要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围绕着《边城》,已经出现了无数的评论文章。我关心的是,《边城》和作为一个作家的沈从文的内心世界的关系。《边城》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翠翠的湘西女孩的故事。湘西边境的一个小山城,城外的一条小溪,溪边的一座白塔,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环境。终日陪伴这个15岁的美丽湘西女孩的,是一个老人和一条黄狗。故事所发生的场景和小说的人物设置,太容易让人把《边城》看作是一首田园牧歌。但赞颂湘西景色的美好和歌唱田园生活的幸福,并不是沈从文写作《边城》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丰富,小说创作在其中尤占重要地位。人们回顾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成就时,无不推崇《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奠基作用,而惟对《故事新编》这部新奇的小说集却仍多疑惑,争论不休。 《故事新编》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集?应怎样评价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贡献? 《故事新编》中的八篇作品大致是在前后两个时期创作。《补天》、《奔月》、《铸  相似文献   

16.
最新出版的乌尔都语民间故事集《鹦鹉故事·僵尸鬼故事》共有35个故事,其中"驴和麋鹿一起被捉了起来"故事的源头是印度《五卷书》中的"唱歌的驴子"故事。该故事后来进入佛经,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中的"驴鸣本生"。该故事流传的另一途径,即由印度故事集《鹦鹉故事七十则》而译成的波斯语本《鹦鹉的故事》中的"一同被关入监牢的麋鹿和驴",维吾尔语本《鹦鹉的故事》中"一头驴因为吟诗陷入霉运"、哈萨克语本《鹦鹉传奇》中的"公牛和驴的故事"、土耳其语本《鹦鹉的故事》中的"在不合时宜的时候鸣叫的驴的故事"等,表明了该故事在古代亚洲多个地区的流传。此外,流传至今的印度民间故事"爱唱歌的驴"以及阿拉伯民间故事"本性难改的驴子",也是该故事的异本。本文主要讨论该故事的源流以及它在古代亚洲多个地区的传播情形,追溯民间故事在多语言、多民族、不同时空中的演变,比较该故事不同版本之间的结构、意义差异及其宗教涵义,以揭示其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我在香港主编的《新儿童半月刊》被迫停刊。1942年春天,我们杂志社的同人和社长曾昭森共四个人,撤退到桂林筹备复刊。到了桂林,我看到救亡戏剧运动蓬勃发展,觉得应该提倡一下演儿童剧,便想把原来刊登在《新儿童半月刊》上我写的两个儿童剧本拿来上演。一个是《中国小主人》,写的是一个地下游击队的儿子的故事;另一个是《国庆日的礼物》,是写两个爱国的小孩子的。那时我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桂林对我一切都是陌生的。要上演儿童剧,除了心头一  相似文献   

18.
一、题外的话最近有人认为: 鲁迅后期(1928——1936)被认为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了,而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对其以前的一个退步。鲁迅的《故事新编》我认为是不够成功的,其中  相似文献   

19.
向:先谈谈你2004年出的这两本书吧。我记得,《创世记》里的故事在《万象》杂志连载时,好像题为《尘土亚当》?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大旨谈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谜一般的奇书。它的主题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好的见解。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相信雪芹自道“其中大旨谈情”是立题本意。欲知《红楼梦》“大旨”,自然要从其大处着眼。作为一部长篇巨著,《红楼梦》的大处在于总体的构思,包括主要的故事、故事的主要环境设计、情节发展和人物配置安排等,这诸多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的风神气韵,应是它煌煌大旨的唯一明证。当然,今见曹雪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