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的魔鬼是罪恶的代表。上帝是善的,而世界上却有恶,这就是由于有魔鬼与上帝为敌,诱人犯罪。《旧约·创世记》说,当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初人以后,一条狡猾的蛇引诱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吃了禁果,从此就失去了乐园,引来了罪孽苦恼的世界。这  相似文献   

2.
王康 《社会科学论坛》2010,(17):117-124
上帝就像俄罗斯一样忧郁,上帝也一直注视着俄罗斯。——【俄】普希金  相似文献   

3.
市场流行“宰你没商量”,这就注定了“上帝”们的“苦大仇深”。其实,这与“上帝”们的“长不大”也颇有关,今天才挨“宰”,转身就忘光,只会认倒霉,明天必定又会上当也。笔者也系所谓“上帝”之一。但值得庆幸的是,上当多了终学乖,一经“觉醒”后自我保护的意识渐强,挨“宰”上当的事从此大大减少矣。且讲一段我当“上帝”的故事为证:  相似文献   

4.
从回答“人生何以可能”的角度划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要有两类:提倡宗教人生观的神学形而上学和提倡科学人生观的理性形而上学。神学形而上学以上帝的存在为中心神秘地展开。经院哲学家千方百计地论证上帝的存在。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最为著名。他断言,上帝观念本身隐含着上帝的绝对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上帝观念,即使说“上帝不存在”的人也不例外。上帝观念的意思是“绝对完善者”。既然上帝绝对完善,那他就不可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心中。因为上帝若仅在心中,我们就可能在现实中找到比它更完善的存在物。安瑟伦的结论如下:上帝不…  相似文献   

5.
孔孟之天强调天的道德属性,在天人关系上人以天为道德本体,人可以与天合一。《圣经》中之上帝是人不可预知的,超越人的认识能力,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单向度的信仰关系。由于孔孟之天与《圣经》中之上帝的不同,儒家和基督教的终极宗教精神也就有了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6.
王正 《殷都学刊》2012,33(4):25-30
中国哲学的开端可追溯到殷商中后期,因为人文德性已经产生,并逐渐解构着上帝宗教的思维.在《尚书·高宗肜日》篇祖己对祖庚的训诫中,人文德性的价值标准被赋予给了上帝,上帝由肆意妄为的神变成了以义与德为标准的具有人文色彩的神.而根据《尚书》中《西伯戡黎》和《微子》的记载,殷人更在商朝后期,对上帝进行了重新的定义.纣王认为在授命后就对人间不再过问,所以人可以不顾占卜的结果而肆无忌惮,这是由人自身欲望的膨胀带来的新上帝观.而以微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则认识到上帝不是血缘民族性的,而是公共的、道德的,由此,上帝宗教的解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00-105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文学批评家伊格尔顿认为,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局限就是直接导致了上帝的隐退。但启蒙运动没能把上帝真正杀死,在稍后的理想主义哲学和浪漫主义那里依然可以发现上帝的影子。直到20世纪,尼采、弗洛伊德的非理性哲学的出现才把上帝彻底杀死,由此导致了西方文化的一系列危机。对于现代社会的弊端以及所带来的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一味地归咎于启蒙;同时,也不能不加反思、批判地接受启蒙的遗产。就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不但不能停止启蒙,而还应当继续启蒙。  相似文献   

8.
孙雄 《学术论坛》2004,(5):38-42
上帝与理性是西方文化的两大主题。近代以来,上帝与理性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期现代,理性的确立迫使上帝逊位;后期现代,工具理性的张扬导致了上帝之死。但上帝的缺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找回上帝成为西方精神领域的急迫任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试图在确立"后现代世界观"的基础上重新"复活"上帝。  相似文献   

9.
殷人和古犹太人不谋而合地创造了各自超自然的、虚幻的上帝并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但是,在历史的运行中,殷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上帝,犹太人的雅赫维却孕育了今日西方全知、全能的上帝。本文从4个方面——上帝的神格和属神、神迹观、上帝启示的方式、上帝与人王的关系分析了殷人和犹太人上帝观念的异同及其历史取向。  相似文献   

10.
愚公三题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重读《愚公移山》,有些新的感想。 这篇文章中,毛主席把共产党人比作挖山的愚公,把人民大众比作上帝。由于愚公艰苦卓绝,挖山不止,毫不动摇,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里的关键,是“感动”两个字。愚公感动上帝,是由于他的具体行动,每天挖山不止。他把太行、王屋两山的土石,远远地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祛魅”是现代性道德谋划失败的主要表征 ,这使我们发出 :“假如没有上帝 ,道德是否可能”的疑问。道德需要上帝的存在是基于善恶因果律和道德合理性的内在要求 ,而能够使上帝得以设定则是基于人的有死。因此 ,重新使道德“附魅”就必然要求彰显道德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2.
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头面人物,是他的时代"神学领域的罗伯斯庇尔",一生致力于宗教批判与研究。他阐明了法国无神论启蒙的来源、成就与局限,认为宗教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上帝是异化为人的人。鲍威尔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以上帝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提出了在一定前提下宗教信徒及神学家是无神论者的论点。就否定神(上帝)而言,很难说唯物论的无神论与唯心论的无神论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3.
上帝权威论     
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立场上构建了宗教生存伦理学。其中,上帝居于决定性的地位,规定着人的本质以及人生意义的实现。克尔凯郭尔的上帝经历了一个从“创造的上帝”到“信仰的上帝”的转变过程,使外在的上帝逐渐变成了生存主体的主观真理。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世纪艺术的形成,人们往往从北方蛮族那里寻找依据,简单地把中世纪艺术贴上倒退的标签,而相对忽视自然灾难对于中世纪艺术的重要意义。在自然灾难的作用下,基督教最终征服了罗马人、北方蛮族,并创造了不同于古典艺术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在基督教那里自然灾难不仅演变成为上帝惩罚人类贪婪的刑具,而且是对上帝存在的确认。这就意味着:中世纪以上帝为中心的艺术必然在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体现出自然灾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米 《快乐青春》2009,(5):71-71
从前,我们与人类一起居住在伊甸园,只因为说了一句实话,就被上帝发配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上帝鞭折钓鱼城”是一个虚夸出来的话题。“上帝之鞭”根本就与蒙哥无关。蒙哥死于钓鱼城之战,对当时欧洲格局毫无影响,对当时西亚格局影响也不大。实事求是地评价钓鱼城之战,重庆学界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7.
五、身份决定说话效力是前现代社会的规则说话是嘴巴最大的功用之一;嘴巴说出的话所具有的意义,是随着说话者的身份不同而不同的。在基督教社会,最有权威的嘴巴无疑是上帝的嘴巴。《圣经》明白告诉人们,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耶稣基督说:"我就是真理、道路、生命。"于是人们就相信他是真理、道路、生命。这就是神的  相似文献   

18.
人和上帝的关系是《圣经》中的一条红线,表征为人的堕落和上帝对人不懈的拯救,其间人对上帝的认识经历了从“自我为中心”到“实在为中心”的实质性的转变,从而人和上帝的关系也由疏远变为亲近。  相似文献   

19.
侯灵战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14-115,119
<约伯记>的基本主题是对神义论的怀疑和批判.约伯由于无辜受难,便怀疑上帝"赏善罚恶"的伦理目的性,其与友人的论辩是道德的上帝和荒谬的上帝两种观念的碰撞.<约伯记>打破了伦理上帝的形而上学根基,但荒谬的上帝却不能为人提供生存意义的保证,故约伯重新皈依上帝.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哲学把上帝看做最高的总体,它通过类比和分有的方法来完成上通下达.在本体论方面,基督教哲学主张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的产物,一切事物因为分有了上帝的存有才得以存在.在认识论方面,它主张认识从知物开始,再到知人,最后到知天,最终获得关于上帝的最高知识.在伦理学方面,它主张上帝是最高的善,人因为分有了上帝的善而善,具体表现为智、义、勇、节四种德性.在历史观方面,它主张人类历史是一个堕落的过程,人类的真正希望在于世界的末日,人类世界的末日就是人类通达上帝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