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的遗物     
正我的一位朋友常念叨说,一个女孩最大的福分并不是出众的容貌或飞来的白马王子,而在于拥有一位慈爱的母亲。朋友家有3个千金,她们的母亲是个主治医生,她优雅纤弱,充满仁慈,她鼓励女儿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愿;她在院子里栽了3棵树,以3个孩子的名字命名;在她们胆怯和孤独时她给她们唱歌。3个女儿无一例外都以为母亲最爱自己,就因为她的鼓励总是那么及时。  相似文献   

2.
案例"我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学校在外地,我们很不放心。"一位母亲跟心理医生说。"您不放心什么?还有什么让您担心的事情吗?"医生问。那位母亲沉吟片刻后说:"我最担心她谈恋爱。她就要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了,现在好多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住在一起。要是不成,女孩子不就被白占便宜了吗?""看得出来,您是一位细心的母亲。您女儿对谈恋爱是什么态度?""她表示不会谈恋爱,但谁知道呢?她拍毕业照时,还和几个男生单独合影呢。  相似文献   

3.
要让爸妈享受生活 那个周末,我如往常一样去父母家接女儿. 一进门,女儿就告诉我:“妈妈,外婆受伤了.”原来下午母亲去接妞妞放学回家坐公交车时,因为车子拥挤,她被公交车门夹了一下.我慌了,赶紧问:“有没有夹伤?你怎么不上医院去看看呢?”母亲说:“真的没啥.幸好我人瘦,要是个胖子呀,早被夹掉二两肉了.”我知道母亲在宽慰我,但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我在母亲身上检查了好几遍,确定她身上没有青肿、淤血后才稍微安心.  相似文献   

4.
女儿小的时候,是我和她娘的掌上明珠。那时候,我们还在老家的小镇上住。每次外出开会,我总要为女儿捎回些时髦的衣服,让她的穿着一直领导着家乡小镇的童装“潮流”。妻子每天都为女儿梳妆打扮。七八岁时,女儿的大辫儿已是又粗又黑又长,素有“小铁梅”之称。那时候,无论谁家办喜事请她娘“受头”,她的母亲总是带着她,真可谓是“女儿是娘的罗裙带,走一走,拽一拽”。 女儿上初中那年,我们家搬到了城里。正值“碧玉年华”的女儿,身上仍萦绕着农家少女朴实的气息,极少讲究吃穿。那阵子,她一心把劲儿使在了学习上,目光盯的是全班第一和全校前五名,校园里的橱窗内常贴着她的照片。后来,女儿上了重点高中,像是一夜间彻底长大了,身影开始在穿衣镜前扭来扭去;床头处开始有了《女友》、《怎样化妆》、《减肥妙法》之类的杂志和书籍;化妆品开始从一般走向高档。而且品种越来越多;进商店买衣服也开始向名牌和前卫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是一部反映美国当时社会制度的扛鼎之作.本文将小说中的三位黑人女性作为分析重点,以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来分析三位黑人女性的属下性.由于黑人女性长期承受着白人主流文化和父权制文化的双重压迫,导致她们不能发声,不能言说自己,失去自我意识,从而成为沉默的“他者”.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正是强调属下“不能说话”的特征.呼吁女性不能再做沉默的“他者”,树立自我意识,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松婀郦 《家庭科技》2013,(10):22-23
都是聚会给闹的岳萌仿佛转眼间变得不听话了。以前只要见到我给她买新衣服,总是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那天,见我递给她的衣服不肯去接,甚至不用正眼瞅着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看的衣服吗?""好看!"我连忙劝女儿,"闺女!你听妈说!,"女儿不光不看衣服,连我解释的话都不听了,向自己的小屋子走去。  相似文献   

7.
我趁在杭州进修,打电话给丈夫,让他带女儿来玩玩。 两天后,女儿打电话来说:"妈妈,外婆有点不开心了。外婆说她也想来杭州,可你没叫她。妈妈,你让外婆一起来,好不好呀?"电话这边,我愣住了。是啊,结婚这么多年来,去上海,去云南,去三峡,去黄山……我们先是两人世界,后是三口之家,从未想过要带母亲一起去。我似乎早忘了母亲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忙给母亲打电话负荆请罪,并盛情邀请母亲一起来杭州旅游。母亲虽有些嗔怪:"你呀,一心扑在丈夫、女儿身上,早把我这个妈给忘啦!"但还是开开心心地答应了。 周六下午,我接到丈夫的电话,说他们已到学院门口,便赶紧下楼去接。只见母亲吹了一个稍稍翘起的发型,上穿紫红色夹克衫,下配咖啡色长裤,显得格外精  相似文献   

8.
都是聚会给闹的 岳萌仿佛转眼间变得不听话了.以前只要见到我给她买新衣服,总是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那天,见我递给她的衣服不肯去接,甚至不用正眼瞅着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看的衣服吗?" "好看!"我连忙劝女儿,"闺女!你听妈说!"女儿不光不看衣服,连我解释的话都不听了,向自己的小屋子走去.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黑人作家DickGregory笔下,Momma(妈妈)是一位乐观豁达,勤劳善良,忍辱负重,坚毅独立的黑人妇女。这样一位女性形象,是在美国黑人妇女解放运动中应运而生的现代形象,与美国文学中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截然不同。要分析Momma这一人物形象,首先要了解美国文学史上的黑人女性形象。传统的美国黑人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黑保姆”形象,第二种是“黑情妇”形象,第三种是混血儿形象。“黑保姆”形象是南方白人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黑人妇女形象。“黑保姆”往往皮肤黝黑,体态臃肿,虔诚忠实勤劳.是坚忍与毅力的化身。她们…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黑人女作家,她极其关注美国非裔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此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中波琳.布莱德拉夫、皮克拉.布莱德拉夫和美国非裔黑人女性整体的心理状况,阐释了她们作为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症状和命运。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作品中表现为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对压迫她们的白人文化产生的一种扭曲的积极的感情。这种感情与她们的悲剧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爱才是抵抗白人文化侵蚀的有力盾牌。  相似文献   

11.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不论场合,不论发生什么事,我妈妈的第一反应Z都是:“我晕!”她每天都会用到这个高频词。妈妈,我不知道您到底是真晕还是假晕!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这天,妈妈打开衣柜整理衣服,突然说要带我出去玩。我知道,她肯定是要带我去逛街。果然,一出门,妈妈就直奔中央大街的服装店。琳琅满目的衣服让她手足无措,她只好拉我“救驾”。“这么多衣服,小姐姐,你说我穿哪件好看呢?”她眨巴眨巴看着我。“这件不错,很配您这样年纪的气质。”我指了指被我相中的衣服。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喜福会》中的文化乡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自1987年以来先后15次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母亲",并且书写中国"母亲",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就表现了母亲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小说中,母亲们背负着离根落叶的痛苦,艰难地挣扎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冲突中,但她们竭力把中国文化传递给女儿们,以期守住自己的根.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苦苦地在白人主流社会的夹缝中寻觅着"我是谁", 经过痛苦的反抗和挣扎后,曾经迷失的她们最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她们终于明白,只有"母亲"是自己的根.弥漫故事始终的中国文化表现了作者的文化乡愁,为海外华人的寻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3.
钟点工黄阿姨这几周没空,她是我家楼下的邻居。看她搞的家庭卫生一尘不染,我就请她帮忙,每周日她都给我打扫家庭卫生。早几天,她终于回来了,说:“81岁的母亲心血管堵塞,到广州做心血管扩张手术,我去照顾了。”我问她:“你母亲去广州治病花了多少钱?”她就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大堆——  相似文献   

14.
问:上个月,我在逛服装店时,看中一款新上市的衣服,当即便走进试衣间。其后,我走出试衣间,在试衣镜前欣赏了几分钟后,重新走进试衣间,这时我发现自己的衣服不见了,衣兜里装有500元现金的钱包也不翼而飞。请问,顾客在试衣间丢失衣服及钱款,能要求商铺赔偿吗?  相似文献   

15.
在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母亲波琳在白人霸权文化的熏染下,与本土文化疏离,从而沦为文化上的他者,并且把这一身份延续到女儿佩科拉的身上.在文化殖民主义的影响下,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必然导致黑人自我的迷失.  相似文献   

16.
谁之过     
大清早又传来邻居小李责骂女儿的声音:“都快7点钟了还不起床,上学又要迟到了!”邻居的玲玲6岁,上幼儿园大班了,可什么事都不会自己动手做,连吃饭还要大人喂,所以常常挨她妈妈责骂。 玲玲起了床,拿起衣服就要自己穿上。玲玲妈妈赶快过来阻止她说:“你哪会自己穿衣服?不是把裤子穿反了,就是把上衣的钮扣扣错了,让妈快点帮你把衣服穿上吧。” “那就让我自己洗脸吧。”玲玲说。  相似文献   

17.
天晚欲雪,好友邀我去火锅城,说满腹心事要借火锅一涮。为着不肯做母亲,她与老公已成水火之势,欲借我这个过来人做灭火器,令我安置好女儿后速速赴约。  相似文献   

18.
选择快乐     
刘宏 《快乐青春》2009,(1):23-25
她一生下来就缺少左前臂,助产士看到她时,简直惊呆了。她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母亲说:“你生了个漂亮的女儿,她有两条腿、一个漂亮的脸蛋,可是,却少了一段手臂……”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被骗了。早晨10点,她急急忙忙地回来拿钱包,直到午饭时,她还没有回来。我们边吃边等,终于,母亲神情恍惚地回来了,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总算到家了。"原来,母亲早上锻炼时遇到了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与她拉家常。两人相谈甚欢时,来了另外一个中年妇女,自称会看相,说我家最近有血光之灾。母亲吓坏了,请她指点。她便说自己道行不够,要找"师父"。母亲回家拿钱,同时被她们叮嘱千万不要告诉家人,否则就不灵了。结果,她们开车把母亲拉到附近的一个小区,一人拿走她的钱与戒指,去跟"师父"商  相似文献   

20.
氛围     
正我有一位朋友,深谙时装哲学,她说:"脸上的氛围不好,穿什么都不会好看。听一段音乐,让表情柔和下来,再去试衣服吧!"她的穿衣理念是穿令自己舒适的衣服,让自己感觉爱自己、爱生活。由内而外,也由外而内。另一位朋友从不赶时间,即使旅行也是如此。起床,把音乐打开,再决定穿什么衣服。清晨哼着歌曲,有时歌曲没唱完就走到大门口了,此时她会索性坐下来,唱完歌再走。她会为自己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从心情到面容上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