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会     
张剑 《快乐青春》2009,(5):16-16
在湖北荆门市后港镇,有一对年轻人结了婚,两年后,他们生下一个孩子。不久,妈妈因病去世了。  相似文献   

2.
厉归真画虎     
后梁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厉归真。他非常喜欢画虎,见到画虎的作品,他就临摹;遇到画虎的高手,他就恭谦地去求教。  相似文献   

3.
爱情不报销     
他的生活循规蹈矩,但偶尔也有不经意的浪漫。比如学校组织旅游,经过一个小城停车,大家都去买零食和水,他也跟着跳下车,从街边买回一串糖葫芦送给她吃。虽说只花了五毛钱,她却喜欢极了这种情调,顷刻有了一种被宠爱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闯王李自成     
李娜 《快乐青春》2011,(9):51-52
李白成,陕西米脂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有一身好武艺,又待人热情,行侠仗义,在当地很有威望。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人把这组作品看作是对农民工态度的反讽,不过Benoit CEZARD只说这不过是一种跨文化的换位思考.他在武汉生活了七年,从事法语教学工作,但把赚来的大部分钱和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摄影上.他在中国结交了不少农民工,他说"屌丝生活比精英生活更吸引我".他喜欢光着膀子在街上散步的武汉人,喜欢他们扯着嗓子和自己打招呼,他还喜欢吃热干面.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到朋友家,朋友的夫人提出了一个在不少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知足,就拿吃来说,几乎没有他们喜欢吃的东西,不知这是为什么?笔者回答,这应该是家长的问题。随后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还不完全懂事的孩子,他最爱吃苹果,而你真的爱他,想给他幸福,你该怎么做呢?答曰:“给他买,让他吃呗!”如果是那样,事情的结果很可能是今天你的孩子早已不喜欢吃苹果了。这就是经济学对幸福的解释。什么是幸福?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有不同理解,而对幸福的一般理解应该从经济学角度去探讨,因为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候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地方的橘子特别好吃啊……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不喜欢橘子的味道。”我觉得很遗憾,但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  相似文献   

8.
月读 《快乐青春》2014,(2):9-10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沈从文从小就喜欢读书,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  相似文献   

9.
陶绍教 《家庭科技》2011,(12):26-26
年过九旬的黄老是我同事的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步轻背直,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博闻强记,生活之事根本不需儿女操心。曾是中学高级教师的他,退休后一直喜欢搞社会调查,给报纸杂志写稿件。  相似文献   

10.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在世界中生活,只要他生命一诞生,他就处在与世界的交往中,他就在生活着,生活的历程涵盖了生命的诞生、生长、成热、延续、死亡诸过程。人有一天的生活,就有一天的经验获得,这种经验的增长就是广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1905年11月1日出生在福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祖父母都酷爱文学,喜欢做诗。高士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学熏陶。他天资聪颖,四岁时,就开始学习识字、背诗。他的记忆力超群,用不了多久,便能把一些诗背得滚瓜烂熟。  相似文献   

12.
天天喝假酒     
苗青 《家庭科技》2006,(12):4-4
陈庆东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他的妻子因病4年前不幸去世了,惟一的女儿和他住在县城南郊一处低矮的旧平房里。生活过得比较清贫。他是个普通工人,平生没别的嗜好,就喜欢每天晚上喝二两酒。也不是什么好酒,散装白酒,一次买一大塑料壶,每晚二两。他原来是本县某公司的炊事员,今  相似文献   

13.
卡玛 《家庭科技》2006,(12):36-37
初中时,我特别喜欢我们的数学老师。那一年他35岁,给人很成熟的感觉。我的数学成绩很好,他挺偏爱我的,而我也把他当成了精神支柱,每天只要能看见他,我的心里就特别踏实。记得有一次他  相似文献   

14.
人们喜欢巧克力,因为它被看做能带来快乐的食品;人们喜欢Chef Philippe的巧克力,因为从他创造出的新奇口味里,可以感受到他对世界的无休止的好奇心。于是在咬下他做的巧克力的第一口时,你发现其实自己也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特别喜欢动脑筋,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不到20岁,他就在许多学科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很多人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6.
崇高的尊严     
冯笛7岁那年,他的母亲去世了。继母来到他家的时候,冯笛刚好11岁。 继母刚来的时候,冯笛挺不喜欢她,很长时间都没叫过她一声“妈”。为此,父亲还打过他。这样,冯笛的抵触情绪就更加强烈了。然而,在继母惟一一次打他的时候,冯笛竞意外地叫了她一声“妈”。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大气磅礴的一代学人》评介王林傅斯年是五四时期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中造就的一位著名学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他在大陆默默无闻,在台港也一直没有系统全面评述其人的评传问世,岳玉玺、李泉、马亮宽所著《傅斯年——大气磅礴的一代学人》(...  相似文献   

18.
上帝在成为上帝之前,很喜欢读书。读书时,他有一个习惯,无论在什么场所,他都是张嘴放声读书,声音宏亮,雷打不动。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被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贫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了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夜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相似文献   

20.
发财梦     
《快乐青春》2009,(7):142-143
古城巴格达有个富商,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他很快就沦落为一贫如洗的穷人。回想起过去肆意挥霍享乐,现在却穷困潦倒,他后悔极了。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人对他说:“你的衣食在埃及,到那儿去寻找吧!”他对梦中的话坚信不疑,便踏上去埃及的路,一路上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终于到达了埃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