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革”时期,党和国家文化事业陷入挫折和灾难。周恩来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落实政策,保护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发展文化事业。这些思想和实践减缓了文革的冲击,减轻了损失,取得了一些成绩,发展了文化事业,为新时期文化发展和繁荣存续了血脉,积聚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肖建华 《江汉论坛》2002,42(1):78-81
本文揭示了审美文化和大众文化自身的内涵和特征,找出了二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揭示了二种文化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内在联系。它们既使现代人获得了感性解放,消除了某些精神压抑,保持了人性,也使人的感性过分张扬和膨胀,带来了人自身的失落,具有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内蒙古水资源的概况,分析了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目标,指出了内蒙古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后提出了珍惜和保护内蒙古水资源,确保它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5):151-156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乡村社会改革和新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对抗美援朝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加强了抗美援朝思想教育、诉苦和反帝集会游行等方面的民众动员,而且推动了抗美援朝爱国公约、武器捐献和参军优抚等任务的完成,还强化了农民的阶级斗争和民族主义观念,为抗美援朝运动展开普及和深入持久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历史结构,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它继承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发展了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新理念,纠正和廓清了思想观念领域的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明确了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新坐标和新任务,指明了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道路和方向,是思想文化建设高擎的理论旗帜。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这次运动中,中国的先进青年发挥了先锋作用,同时也经受了锻炼和洗礼。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思考,他们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学术论坛》2002,1(5):5-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新唯物主义” ,开辟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认识的新境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和政治建设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阐述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特别体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 ,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宝库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理性和精神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产生了柏拉图的理念哲学,笛卡尔的理性精神产生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其主体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此生成了康德的先验统觉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在近代,理性精神被意志和直觉所取代,导致了现代的非理性主义,而舍勒则吸收了多重的元素,把情感和直观与理性和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神价值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对三亚的几个旅游景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得到了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状况的统计数据。经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几点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完全受制于理论理性而失去实践理性反思和建构的人类存在和生活是极其危险的,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接续和复兴了久已存在而又隐而不显的实践哲学传统,颠覆了哲学只是知识性的理论哲学主流形态看法,在解释学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了作为存在意义之诉求的与理论哲学平行的实践哲学形态。本文以一种理论史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实践哲学传统之失落与重新接续历程,描述和探讨了当代实践哲学之复兴潮流,更重要的是明确指明了正是伽达默尔完成了解释学与实践哲学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实践哲学的伟大复兴,确立了实践哲学的当代地位,重新呼吁和奠定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实践理性基础,也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了哲学本身的传统理解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后金政权能够在短时间内跃兴,主要原因是其政治权力基础属于智慧与武力兼备类型。在后金政权和清朝崛起的过程中,政治智慧和政治谋略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大于武力,增强了武力和扩大了武力使用的空间及效能。而政治智慧和政治谋略与武力的巧妙结合所形成的政治艺术,又全面地整合了各种政治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治权力的功效,成功地避免了政治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衡现象。上述政治权力基础类型使后金政权在较短的时间内富集了丰富的政治和社会资源,迅速提高了政治权力网络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闫亚平 《南方论刊》2009,(8):22-23,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在党内和抗日民主政权中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党内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壮大了党的队伍和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为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陕甘宁边区作为延安总部的所在地、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更是率先垂范,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开始了民族立法,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宁夏的民族立法取得了很大成绩,宁夏的民族立法体现了回族的主体民族地位,围绕经济建设,突出了经济立法,尊重回族风俗习惯,增进了民族团结,制定了变通办法和补充规定,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的指导思想,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但由于各国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也创造出了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各种模式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本文对当今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比和分析,并剖析了它们的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关系,认为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当代文学发生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它确立了文学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制订了文艺方针,颁布了文学政策,建立了文学机构和组织。它还借助于会议报告和个人表态整合并统一了文学观念和思想,进而完成了对文学创作的规范,由此,当代文学进入到一个有计划的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16.
张栻根据人性本善、不善是后天形成的,并通过学习可以复善的原理,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思想。他提出“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以儒家经典和天下万事万物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采取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个体科研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栻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中 《天府新论》2011,(4):146-151
中国近代小说承担了艰巨的任务,而它也在域外小说和古典传统的双重约束和影响之下,开始了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法到语言,近代小说都经历了根本的演变和更迭。而由于近代报章的发达,报章小说开始在近代小说中崭露头角。这些演进和转型不仅改变了小说的形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观念。然而,这些变化却也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弊端:即,美与美感的逐渐遗失。五四作家们看到了近代小说的这些问题,因而五四及其以后的小说创作,逐渐走上了关注社会和审美相结合的道路———而美与美感也就在这遗失与寻觅之间或隐或显、忽明忽暗。  相似文献   

18.
郑守江 《北方论丛》2007,2(6):42-45
中国传统文化对闻一多爱情诗的影响和渗透是广泛而深刻的。他的爱情诗在审美意识,艺术情趣等方面,承续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变革,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风貌和异质。  相似文献   

19.
项玉宏 《江淮论坛》2014,(1):182-187
莫里森在新作《家》中第一次在第一人称内聚焦和第三人称零聚焦的二声部复调叙事中,运用了"消解"和"疏离"的叙事手法,呈现出内聚焦叙事不断挑战、质疑传统"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事的叙事现象,在现实主义写实和白描中渗透了后现代叙事理念和元小说特征,为莫里森的后续研究和未来的小说叙事探讨提供了参考性文本。同时,小说采用了非线性和场景循环的叙事结构,运用了陌生化的叙事语言,对于文本意义的阐释和解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展现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0.
小说《飞逸》描绘了都市印第安少年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思考和见解。在经历五次时空旅行之后,主人公重新返回原点,构建出完美的环形,实现了从不平衡向平衡的过渡,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和人性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单纯地回到起始点,而是超越后的回归,是理性和健全人格的回归。借助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空间转移、双重环形叙事结构等技巧,作品表现了主人公的顿悟与成长以及完成身份建构的过程,凸显了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增加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可读性,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