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传省 《快乐青春》2010,(11):68-70
那天,我和石大爷到山上去挖贝母。我俩在一座山崖上转来转去,没有发现一棵贝母苗儿。我俩坐在一块大石头后休息时,发现山崖下有只很大的狐狸,颠来颠去地跑着。  相似文献   

2.
知识“风搅雪”1978年7月6日至14日,在全国打倒回四人帮”后青海省于西宁举行首届民歌汇演。名曰民歌汇演,实际上只唱青海最流行的“花儿”一种民歌。会议间隙,我访问和结识了一些来自基层的“花儿”唱家,她(他)们私下为我唱了平时很少唱的歌。贵德县河西公社大户大队的汉族歌手杨海凤(30岁、女),给我唱了一首我从未听过的歌:大石头根里的青泉儿,白龙马曲通锅格;我这里想你者没哇个,你那里曲乙锅格。河西公社下一队的藏族女歌手尕廓(38岁)说,她也会唱这种“花儿”,她唱的是:沙马尕当白大豆,让得何尕磨里磨走…  相似文献   

3.
论文尝试在数码转型的历史语境中,从媒介物质性的角度重新对抖音进行批判性考察。不仅通过视觉(抖音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听觉(抖音作为一种从声音到图像的媒介转换游戏)和触觉(抖音用户的触屏欲望)这三个维度的认知图绘来分析抖音自身作为“新媒介”的媒介特性,还在此基础上将抖音视为当今数字时代的一种症候性表征,反思隐藏在抖音表面化的数字美学背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重启批判理论与媒介理论的思想资源,辩证看待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08,(12):41-41
求助者 我特别怕和老婆吵架。老婆总喜欢借题发挥,说我不关心她。只要她一皱眉头,我就知道不可避免地有一场“风暴”降临。我搞不明白,她为什么每天都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我争吵。现在我都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吵架就感觉头要炸裂一般,想立即逃离算了。  相似文献   

5.
1978年5月,百花竞艳,万木争荣.刚刚从十年“文革”阴霾中走出来的中国,迎来了她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个春天.北京的时令已是初夏,然而政治气候却处于“早春”.极’左”的阴魂仍然在神州大地上徘徊游荡,人们的心头仍压着一块沉重的大石头,脑海里仍浮动着一片片褐色的疑云:历史,该怎样写?中国,向何处去?5月11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接着,新华社向全国新闻  相似文献   

6.
某著名歌星成名后,一度内心膨胀,觉得名气是她高高在上的资本.但一次上公厕的遭遇,使她发生了转变. 厕所是收费的.她头也不抬地径直朝里走,被收费大妈叫住了.  相似文献   

7.
芊翻 《快乐青春》2007,(9):44-47
我和姐姐是两只雪狐--两个相依为命的妖.我们生活在雪山深处,那里并不似表面那样冰冷寂寞,有一潭鸢尾湖,它四周常年盛开着火红的鸢尾花.  相似文献   

8.
汪华     
汪华(586~648年),字国辅,一字英发,又名世华,歙县登源里(今属绩溪县瀛州)人。 3岁丧父,母郑氏带着他寄居歙县郑村舅父家,8岁时母亦卒。汪华小的时候就很有王者气度,相传九岁为舅父放牛时。高坐在大石头上面,指挥一同玩耍的小伙伴,毅然有将帅之风。  相似文献   

9.
我观晴雯     
晴雯,在《红楼梦》中是个颇引人注目的人物。多年来,大多给予褒评,但我一直有点不顺眼。究其主要原因是,感觉她一直想当“二层主子”.她的这一欲望是相当强烈的“身为下残,心比天高”,这是对她的形象概括。她经常拣机会仿效宝玉的阔少生活,如:有机会就叫小丫头自水给她激嘴,发起牢骚来就大撕扇子,到宝玉才能享用的枕榻子上乘凉,到袭人的“玩宠上围坐”,迟宝玉给她放下妻子,划上划子,勒迫坠儿给他巴“思情头”等等.用*月的话说,经常“装小姐”,用她自己的话说:“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一心想攀高校,“津津乐道地…  相似文献   

10.
正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做"不宁腿综合征",它的症状主要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和我们日常的抖腿行为比较相像。不过,日常的抖腿和这种疾病有本质的区别。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与多巴胺代谢异常和铁缺乏等原因有关,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抖腿行为,大多不属于疾病的范畴,它更倾向于一种让自己放松的习惯性动作。分辨抖腿属于疾病性的还是非疾病性的,主要是看以下几点:不宁腿综合症的患者无法自己  相似文献   

11.
春雨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都说“一场春雨一雇油”,早春三月,淅淅沥沥,一场春雨飘然而至。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这是一场奇妙的雨,她像羽毛一样轻,一缕一缕的,落在柳树上,温柔地给柳树洗洗脸;她像针儿一样细,一串一串的,给天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白纱;她像母亲的呢喃一样柔,一丝一丝的,滋润着干涸的大地。  相似文献   

12.
一念慈心     
一个农民工深人到很深的井下去挖沙,他发现井壁突出的一块大石头十分碍事,便奋力去掀那块石头,不想引起了土石的大面积滑塌,他被埋在了井里。救援方案一个接一个出台,实施或放弃,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进行着。谁都没碰到过这样的事,大家都乱了阵脚,有人找来了挖掘机,有人喊来了120,有人叫来了媒体,附近的乡亲们也都闻讯赶到,出主意的出主意。看热闹的看热闹。  相似文献   

13.
曹智 《快乐青春》2021,(4):16-17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上四年级时,妈妈成了我的语文老师。那之后,我就很少喊她“妈妈”而是一直喊她“续老师”!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为什么喊她“续老师”呢?不是因为她姓续,而是因为她在学校里随时随地让我“续”一下:刚写完作业,她就递给我一个作文本,让我“续”写;才读完一本科幻小说,她就搬来一堆故事书,让我“续”看;吃完饭还没放下碗,她就夹给我一筷子蔬菜,让我“续”吃....你们说说,我不叫她“续老师”还能叫她什么?  相似文献   

14.
薛瑞泽 《殷都学刊》2012,33(4):44-46
浚县大伾山具有开凿大石佛的自然条件,而十六国时期黄河流域的动荡环境为佛教的流行创造了条件,以佛图澄为代表的异域僧人进入中原后,引起石勒等后赵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特别是后赵占领浚县后,利用所开凿的大石佛来实现中原地区思想统一的目的更体现了佛教的作用.作为一个孤立的现象如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大石佛开凿也起到了群体效应的作用,使黄河流域相关的佛教造像迅速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的一天清晨,解放军第三医院的门诊楼里来了一位30多岁的年轻妇女,身体健康的她一夜醒来,竟然面色蜡黄、头昏脑胀、眼皮浮肿,是受风着凉?还是肾病突发?对医学略知一二的她,赶紧往医院跑,一大堆的检查下来,她的身体除了有些浮肿,竟什么毛病也没有。面对患者的疑惑,医生为其解开了谜团。 这位女士的一身不适都是小小睡枕惹的祸。原来她夜晚加班,回到家中,倒头就睡,也没用枕头,身高头低,流入大脑的血  相似文献   

16.
需要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在桌子哲学的讨论中,黄林同志提出了“在没有桌子以前怎么会有桌子的需要”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通过桌子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一看:究竟是出现了第一张桌子后人们才产生对桌子的需要呢,还是人们先有了对桌子的需要才生产第一张桌子?按我个人的设想,可能是这样的:最初在自然界中有大石头、大树桩等类的东西,人们可以在上面放东西,做工具,或休息等等。但是这些石头或树桩是高低不平的,虽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云南昆明市许云 我朋友晓露刚做妈妈,每次宝宝在她怀中睡着,她都是轻轻放下宝宝,然后摆正他的头,并在头两边用小枕头抵着。晓露认为这样宝宝就不会造成偏头,也不会造成窒息,宝宝很安全。这样做  相似文献   

18.
金手指     
那年她6岁,还是一个任性的小丫头.那时全家的生活过得很艰难,一心为家的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养了一群貂--别人都说貂皮和貂崽儿有不错的卖价. 那一天,母亲没在家,父亲屋里屋外地忙,根本无暇顾及她.她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后来站在貂笼前,瞅着它们黑油油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突然感到百无聊赖.她喊了父亲几声,父亲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仍手脚不停地忙着.固执而任性的她特别生气,大声冲父亲嚷:"再不理我,我就把手伸进去了!"说完,竟真的伸出小小的食指送到笼子里.可想而知,食肉的貂立即毫不犹豫地叼住了送上门的美餐.  相似文献   

19.
郭选 《快乐青春》2010,(1):27-30
最近,市中心新开了一家漂亮的伞店,店主是个年轻姑娘,名叫李艳。这天,来买伞的人很多,李艳忙活了一阵子,等客人走得差不多了,她看到有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正仰着头聚精会神地看那些花花绿绿的伞。刚才,李艳还以为是哪个顾客带来的,这时只剩下她一人了,李艳不由问道:“小妹妹,你想买什么呀?”  相似文献   

20.
等一个晴天     
修十 《快乐青春》2007,(8):78-83
没有人像我一样脆弱 林小牙昂着头走进来的时候,默默逆光看着她淤青的脸,阳光碎了一地.林小牙咬咬牙,不去理会别人诧异的目光,向座位上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