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历史时代的民谣,都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存在状况,也在经验和非理性层面表明民众的意愿和诉求。从微观的民谣入手,可以宏观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出现了大量民谣,并在当时社会广为传播。原因是,儒家思想提供的民本理念赋予了民谣独特的存在价值;儒生风尚为民谣传播构建了一种文化氛围;乡间闾里的人群聚居为民谣提供了传播环境;统治危机造成的社会恐慌为民谣传播提供了一种心理动因;尤其重要的是,民谣在东汉时期被纳入行政考核体系,成为郡国长官考绩凭据的重要参考。这种"举谣言"制在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史上着实是一创举,也凸显了民谣在两汉时期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充对汉赋创作中真实性与独创性的强调 ,对虚妄、因循与复古的不良文风的针砭 ,以及努力提高赋家地位、揭示创作规律的举措 ,都具有很多的合理因素 ,闪耀着理性的、智慧的光芒。但他对汉赋的夸张虚构与丽靡之辞持坚决否定态度 ,尤其是过分强调汉赋颂美、讽谏的社会功能 ,又未能超越儒家文艺观的藩篱  相似文献   

4.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代表。他的童话用隐藏在童话外衣下的残酷折射了世间的冷酷和不公。在童话中,他始终贯彻唯关主义理念,对人物景致的刻画美轮美奂,而这唯美的刻画却总是逃脱不了死亡和悲惨的结局。完美的情节和悲惨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种反差之下读者的心被撕成了碎片;在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中,读者与王尔德的呐喊产生了共鸣,听到了王尔德对于真善美无声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中国现代丈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从文化角度看,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可分两大类;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本文对传统女性中一个特殊的阶层——旧式家庭中的婆婆的形象进行分析,试图发掘其“特权”存在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章罗生 《云梦学刊》2003,24(5):65-68
《根本利益》的新收获与新突破,在于它把握时代精神,提炼出了全新的时代主题;在于它对批判与歌颂的有机融合与全新处理。它表现了报告文学在新世纪的新的审美趋向。从《根本利益》可看出当代报告文学在挖掘时代主题和探索批判与歌颂方面与时俱进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11,(9):8-8
1.不入侵要明白儿子家的女主人是媳妇,到他们家去,提前打个招呼。2.不苛求不要抱怨媳妇不会做家务,更不要抱怨媳妇让儿子做家务,他们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3.心中一杆秤不掺和儿子、媳妇的矛盾,小两口吵得再凶,也只是内部矛盾。当婆婆的一插手,反而使矛盾扩大化。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2):214-220
封建制度下的父权维系着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秩序,父权显得神圣而不可侵犯。作为父权在家庭中的延伸,拥有母权的母亲(婆婆)同样也是威严庄重的,并且被夫家家族保障其安定的养老和受尊敬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父系制被逐步打破和婚姻制度彻底变革,母权被边缘化,母亲(婆婆)的地位较之以前也是天壤之别。当社会大变迁后,总体而言,中青年妇女的地位得以提升,但是老年妇女的地位并没有随之上升,反而下降了,母亲(婆婆)的幸福感也大不如从前。  相似文献   

9.
张永清 《江淮论坛》2001,(1):106-11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美学与艺术与人的关系的有关论述作了简要评价.文章认为,不是科学技术而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造成人异化的深层根源,人最终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不是审美而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文章还指出,在"科教兴国"、"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对科学技术、美和艺术与人的关系要持辩证的态度,力求做到真与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当代民谣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现象作了文学性和舆论性的回应,校园民谣就是其中一种。校园歌谣主要指在大学、中学校园私下流传的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批判甚至批评的歌谣。它通过课桌、墙壁、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虽然蕴含了许多文化韵味,但也包含了一些负面内容,这应当引起人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民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口头文学形式,而都城民谣显得更为典型,是特定封建王朝时代观念和审美风尚的集中体现,是民情民意的晴雨表。本文将唐代都城民谣分为政治预言、讽咏时事、市井谐谑、世情民俗四类,对代表性的民谣进行较为细致地辨析。最后指出唐代都城民谣所具有的特性,从城市空间和"舆论波"的角度重点讨论其城市属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12.
流行歌曲在近年出现了新的走向,即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具体表现为:继承传统的曲式结构,继承民谣风格的形式,继承古典诗歌的灵气。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民歌民谣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 ,民歌民谣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讴歌时代的新风貌 ,反映民众的心声 ,显示了崭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我婆婆患了轻度脑血栓,她的情绪很不好,常常哭闹。我公公一改平日里暴躁的大男人脾气,很耐心地照顾她。一年多来,婆婆的病情没有什么好转,但也没有加重。一家人悬着的心刚刚放下来,公公又患病住院。而且他这一住,就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神庙、祠堂,泛神崇拜下的诸神灵,保留在百姓中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和禁忌外,最能反映其特色的就属于民间信俗相关的民间故事和民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民间故事和民谣是百姓中最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在顺德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民谣里,最能够反映民间信俗的是神鬼故事、风俗传说和民谣三大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顺德民间信俗的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省舟曲县长期存在着藏传佛教与"婆婆"两种宗教共处一隅的独特宗教现象.笔者从一个本地人的角度出发,对该地藏传佛教与"婆婆"的产生、发展、共处过程进行论述,揭示出两者的传播特点及其形成"共生共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关系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晓贵 《兰州学刊》2006,(1):133-135
本文针对政治性民谣这一现象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其在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的同时又能对政府作风起一种“良药苦口”的作用;控制不好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控制得当则能够缓和转型期政府与民众的不顺畅关系,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张连义 《阴山学刊》2010,(4):45-48,116
路遥早期的创作虽然并不引人注意,艺术成就也有限,但却是其创作的一个基础性的阶段,作品中对政治的处理、劳动人民的歌颂、乡村秩序的书写等都对以后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方面缘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则与作家成长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古代民谣的怨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怨谣和哀谶构成了古代民谣的主要内涵,确立了民谣的哀怨讽世基调,因此民谣基本上属于政治怨刺文学。民谣的怨刺方式———既有直刺,又有婉讽;直刺犀利痛快,婉讽深刻谐趣,显示出浓郁的民间文学特色,也超越了一般士大夫文学温柔敦厚的传统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与"十五"规划时期相比,"'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上海地区出版社在入选项目数量和承担项目单位数量两个方面都有进步.此中,出版社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传统优势、强项拓展和综合竞争力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发挥出版单位的积极性,力争在自主创新,学科体系建设,传统学科的特色项目,地方特色项目诸问题上有所突破,是保持和扩大优势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