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必需品,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确保粮食安全。从宏观上讲,粮食安全主要是站在国家层面考虑的长期战略性问题,对于区域地区而言,既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粮食生产、又要实事求是,根据资源条件、对粮食安全目标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准确定位,区域地区粮食安全的目标不是绝对安全,自求平衡,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也不能就粮食论粮食,而应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全局高度去思考,由此引发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认清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落实保障粮食安全措施尤为重要。国家对农业持续投入,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逐步成熟,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国家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不仅仅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极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是构建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国要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全球22%的人口,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比其他任何国家都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粮食危机入手,分析中国粮食的生产现状及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几点措施,以应对粮食危机,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建国以来,我国在粮食流通体制的变迁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走过不少弯路。本文拟就从追溯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出发,结合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现状,对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山 《决策导刊》2004,(1):25-26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已是被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证明了的真理。在粮食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问题,而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粮食生产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只有保证耕地面积才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将主要分析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投入中对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三个台阶,达到总产4900亿千克以上,基本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但是,自1998年粮食总产量冲上历史新高后,已经连续多年徘徊,并呈严重的下滑势头。红色警报频频响起,粮食安全问题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本期“热点透视”栏目发表的这篇文章,以翔实的数字,丰富的资料,从发展、需求、供给、国际诸方面说明,中国粮食产量已跌至危险水平,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处理不好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面对新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念,确立新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结构与粮食安全:基于粮食流通贸易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各方面较为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粮食安全和粮食自给作了区分 ,并回顾了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所做出的成就 ,以及实现粮食自给的政策和存在问题。中国取得的成绩主要来自于市场改革 ,而中国存在的问题也是由于对农产品市场的控制。本文接着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个中国区域经济一般均衡模型CERD ,并应用该模型对入世对中国粮食生产、贸易和自给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 ,总体而言 ,入世对中国经济有益 ,但各地区和各部门受到的影响不一样。农业是受到冲击的部门之一 ,不过入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不太大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农业保护水平在入世前就比较低。尽管如此 ,对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某些中西部农民而言 ,入世后收入可能下降 ,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粮食安全。本文最后对入世后提高粮食自给率的一些措施 ,如提高对农业的保护和补贴、增加农业研发投入、增加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改革土地使用制度以及进一步促进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进行了模拟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观察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经济基本数据基础上,探讨我国未来粮价短期走势和长期粮食安全问题。得益于市场化取向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以绝对短缺和匮乏为特征的传统粮食安全问题早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受油价上涨刺激生物能源需求、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粮食供求周期变动等因素影响,我国粮价走势在短中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货币供应与总需求增长不至失控,油价上涨导致粮价全面猛涨并把我国通胀率拉高到两位数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储备规模模拟优化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建立和维持适度规模的粮食储备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粮食储备水平的变化是衡量和评价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扩大储备粮规模 ,可以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 ,粮食储备本身是要花费成本的 (包括直接的粮食储备成本和过度储备可能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粮食储备规模过小又可能导致粮食不安全 ,粮食储备规模过大会增加仓容压力和财政负担。而且 ,加入WTO后我国将面临更加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 ,粮食储备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 ,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粮食余缺的可能性增强。那么 ,到底保持多大的储备规模才能既节约储备…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8,(42):28-29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长,但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粮食消费量逐年增加。尽快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储藏性是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之一,粮食仓储业的发展,关乎国际民生。近年来,一些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引发了我国对粮食安全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粮食仓储业发展状况及内部管理完善程度直接关系我国粮食安全。本文对向北京市属粮食仓储企业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简述了其内控现状。比之整个行业的内部控制状况,调查范围内的企业内控水平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4.
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及类型差异,并分析了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和预测了福建省粮食需求情况,并对粮食需求消费影响因子进行探讨。再次,采用灰色预测法从粮食供给总产量、消费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并评价了福建省粮食安全形势。最后,在构建和完善福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与任务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严格保护生产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粮食流通、储备能力;落实粮食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世界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用世界7%的土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在确保我国粮食稳定供给方面,科技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切实加强粮食安全中的科技因素,对于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未来粮食供求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6.
郑奔 《经营管理者》2009,(22):165-165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公认的一个事实,它对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文章重点讨论全球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比如粮食的减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以及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第二部分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迈入2008年,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在全球敲响。"全球米贵"让粮食安全成为与次贷危机并列的世界热点话题。在国际粮价普遍大幅飙升的大背景之下,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全球粮价上涨已在37个国家引起粮食危机。09年,虽然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存在较大变数,但是关乎民生的粮食问题,仍然牵动着60多亿人们的神经,粮食问题不容忽视,国际粮价飞涨的背后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出现空心化后粮食安全状况堪忧,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因此从外部引进劳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劳动力引进背景、引进原因和劳动力引进的保障条件三个方面来对山区农村劳动力的引进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山区农村特殊环境下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9.
《决策探索》2013,(7):9
2013年夏粮交出的喜人成绩单,再一次践行河南"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庄严承诺,也为我国粮食安全再加一道"放心锁"。"十一连增",河南粮食增产活力从何而来?政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进步功不可没。尤其是近两年来,河南省着力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粮食生产要素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  相似文献   

20.
保障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是一项浩大工程。关乎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民安心务农。针对当前“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实际,本文提出几条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