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科本位的思想当前在高职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如何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课程体系是当前必须应当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质量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根本因素,课程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国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主要基于职业培训、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和促进就业等模式,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发理论主要有基于模块、多元整合、实践导向、基于工作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等开发模式。当前我国高职课程开发在企业责任落实、课程适用性、课程质量保证、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与改革风险规避等五个方面存在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基于政策层面、4R理论以及角色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开发一般范式与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当前亟待有突破性进展。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由于笔者吸收了学院在创办国家示范高职课程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在课程开发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探究,提出了新型的高职课程开发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金融营销技巧》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考评模式和建立在“知识本位”基础上的考核方式,很难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这势必要求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程考评体系。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金融营销技巧》课程考评体系是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基础上,对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实现课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考核,突出能力本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先是提出了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最好应做到的三个要点,接着以《汽车美容装饰》课程为例,从两个方面谈了如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式实施课程改革,最后强调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要想真正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落实到位,还需要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设备等都能按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要突破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要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科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职业性特点,课程内容抽象,评价方法单一,脱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亟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工作过程系统化是一种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范式,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理念和基础方法。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力求通过四个步骤:能力目标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范例。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课程实训项目开发是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课程实训存在的问题,以“建筑设计CAD”课程课内实训项目开发为例探讨高职实训开发的途径和要点,对体现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实训教学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征,注重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通对审计实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旨在构建体现审计职业教育规律、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不同教育理念,二者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都展示了他们的优劣。如何在以人格培养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的素能本位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素能本位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职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型人才。文章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思路,提出课程开发的步骤,并对课程内容的整合、组织、安排和实施等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校应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与改革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导向、工作任务引领、课程结构模块"为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以职业活动—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为总体构架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课程管理效能的6个模式,即目标模式、资源模式、过程模式、认受性模式、无效能模式和组织学习模式,各模式因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不同,其适用情境和评价指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5.
“上班式”课程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项课程改革与探索。它以“干中学”作为逻辑起点和内在框架,突出了财经类专业课程结构与服务业职业结构互动互促的特点。本文通过界定“上班式”课程内涵与特征,揭示了这一课程对传统课程理论所作的突破与超越,打开了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探求在此方向下"对岗施教"模式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是一种改革与实践。文章分析了"对岗施教"模式下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以供应销售业务核算课程开发为例,详细介绍该课程开发思路以及课程开发的内容,希望能对其他课程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意蕴、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课程“润物无声”,它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高等学校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前高校过于重视显性课程建设,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则相对认识不足。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作为课程的基础学科 ,可给课程研究提供文化学范式 ,其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可为构建课程理论提供基本依据、基本范型。在西方 ,2 0世纪 70年代产生了文化课程理论 ,在我国课程基础的研究中 ,至今尚未明确文化学的学科地位 ,这与课程的文化本质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9.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研学结合”课程改革缘由、“研学结合”概念内涵、是否适合所有课程和所有学生、与工学结合的异同以及如何实现“研学结合”六个问题的回答,旨在深入剖析“研学结合”这一概念,以期更好地进行“研学结合”课程改革,探索适合财经类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