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胡星斗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涵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三大涵义,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三是以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1.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指主要依靠扩张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它重在追求规模、...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执行的重要方针。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在阐述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时,就使用了“粗放”与“集约化”的概念。(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759、766页)。“外延(粗放)增长”和“内涵(集约)  相似文献   

3.
1996年10月12—17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第10次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以及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难点和对策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对经济增长方式含义的不同理解这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定义来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认为经济增长方式可划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或外延型和内含型,粗放型与外延型、集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通货膨胀的一般涵义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它主要有两种:外延式(粗放型)和内涵式(集约型)。一般地说,粗放型,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并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消耗低、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小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指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转换为集约型,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生产要…  相似文献   

5.
一、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区别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生产场所扩大”为特征的,即单纯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求得经济的增长,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以“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为特征的,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结构优化来实现。[1]用这一观点来考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建国几十年来已不断有所改进,正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整体上还主要是以“生产场所扩大”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因此还基本上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笔者认为,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粗放型增长方式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由来、涵意和发展;论述了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和阐述了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绘制的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关键。然而,在目前怎样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不能因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否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作用?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个二元型增长方式?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现仅就云南省实际探讨一下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二元型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一、经…  相似文献   

8.
(一)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形式上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重新建轻技改、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在本质上是不讲求成本核算,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形式上主要是讲求适当投入,谋求低消耗,追求高质量,新建和技改并重,数量和质量统一,外延和内涵结合,在本质上是追求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经济总量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信息化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涵义 ,从经济增长方式的演化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所蕴含的新涵义两方面论述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提出了几点加速信息化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目前农业增长方式的现状和水平。一般而言,集约型增长方式是建立在集约化经营方式基础之上的。农业的集约经营是一种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即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论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王庸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两个关键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什么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农业银行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银坚农行如何实现“两个转变”,使之尽快成为一个管理严谨、经营稳健、实力雄厚和效益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仅就农业银行在实行商业化经营后,经济增长方式如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谈一些浅见。长期以来,由...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的主要原因 ,探讨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可行性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政企分开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王庆功,杜传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卉 《天府新论》1997,(2):24-27
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一个转变是基础,后一个转变为前一个转变创造条件和环境,二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本文仅就增长方式的转变,谈两个方面的认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依据1、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如资本和劳动力,从而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总量增加;集约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关系我国农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这个转变牵扯面广,涉及问题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这几年一些地方的实践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失为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实现农业集约型增长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按照农业产业化特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横向上实行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纵向上采取专业出生产,一体化经营,区域化市局,…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亦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它是一种依靠生产要不数量的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亦称内涵型增长方式,是一种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各有优缺点,也各有其适用范围: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优点是总量增长较快,产业结构转变快,其缺陷是投入大、消耗大、效益低,一般适用于经济总量较小,可利用资源丰富之时.纽约到增长方式的优点是经济增长款稳定持续,投资效益好,节省资源,其缺…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引起了经济界和经济理论界的空前关注,总起来看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把粗放型等同于数量、速度、外延型,把集约型等同于内涵、质量、效益型;二是反对把粗放与外延扩大再生产,集约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等同看待;三是根据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者何者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更大作为划分标准。本文赞同第三种观点,首先通过实证回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变动,然后对作出的结论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我国今后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粗放型经营,指的是社会再生产中一种单纯依靠增加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量来实现提高产量和产值的生产经营方式。而集约型经营则主要依靠技术改革,实行现代化、科学化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和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如何面对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及客观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一、传统增长方式是制约经济顺利发展的症结经济增长方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营的路子。这种增长方式在急需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实行集中调动资源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形成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