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看过《Q版语文》中的一些内容,我在被时尚搞笑激发得大笑过之后,心底不禁生出一阵悲凉。记得十多年前,懵懂无知的我沉浸在如鲜花般美丽的童话世界中,曾为善良的白雪公主不幸的遭遇而愤愤不平,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那纯真凄美的微笑而潸然泪下,曾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暗暗叫绝,曾为司马光的临危不乱惊叹不已……面对眼前一无所知的世界,正是这传承不息的经典故事在我心中立下了善与恶、智与愚、温情与冷酷、勇敢与怯懦的标准,这对于一个正在探求和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是多么重要啊。这些经典文化的启蒙为我塑造了一个个崭新的灵魂。可是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大学课程为谁而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
大学课程为谁而设杨晓江这是一个普通的问题,但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又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课程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课程设计的理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4.
5.
2007年1月22日,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上,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和“火箭”罗尼·奥沙利文再一次狭路相逢。去年8月的北爱尔兰杯台球赛的较量中,丁俊晖首胜“火箭”,如愿捧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三个世界冠军杯。奥沙利文呢, 相似文献
6.
知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四十年代出版的《国文月刊》,曾经刊载某教授的一篇文章,认为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中有“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的句子,是为刘备而作。近年出版的《曹操集译注》,又认为此诗“写作时间当在赤壁之战以后”,并把“枉用相存”的“枉”字,解为“空”的意思,哀叹自己主跑了一些阡陌。其实,“枉”是屈就的意思。《战国策》的韩策,有“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的句子,和“枉用相存”的意思相同。 如果要用曹操的事迹来推测,我认为此诗似为邴原而作。《三国志》卷十一引《邴原别传》说: 相似文献
7.
张芬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100-102
在《刽子手之歌》中,诺曼.梅勒对写作技巧的不确定、写作内容的不确定和隐含的创作意向的表征,表明了他与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读者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空白"、"否定"和"否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范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否定性的探索,读者可以揭示出梅勒在对待盲从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以及犯罪和法律系统的对立方面的不确定性立场。一方面,梅勒清楚地知道死刑的公正性和重要性,并意图歌颂那些为加里宣判并执行死刑的刽子手们;另一方面,梅勒对加里作为一个智力超群的嬉皮士深表同情,对他的个人主义反抗精神深表赞赏,并意图为加里这个刽子手而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8.
戴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登上欧美文坛的。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小说引用格特鲁德·斯坦因的一句话“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词。“迷惘的一代”即因此得名。 由于社会力量的分化和演变,三十年代海明威逐渐放弃了那种空虚、软弱的人物性格的刻划,而代之以具有坚强不屈的个性的人物典型。对付狂暴的世界必须有坚强的个性,描写不畏强暴的“硬汉”性格成了海明威一段时间内作品的主要精神。但一九四○年发表的《丧 相似文献
9.
王楫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1)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现代作家。在美国文坛上,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声誉最隆、影响最大的作家,然而对他作品的批评也很不少。有些论调,似乎言之凿凿,其实是教条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产物,有的更把读者引入神秘主义的迷宫。本文想从一个普通读者的立场,谈谈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并看看有些评论是否站得住脚。 相似文献
10.
邱锡凤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4):104-105
只有与时俱进的社会行为准则,才会得到人们的呵护与认同,并得到自动自发的遵守。可以肯定地说,“国家标准”的刚性魅力也在于如何“与时俱进”,跟进快速变化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1.
12.
刘曼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7-48,52
论述了《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大师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故事背景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中期作品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代表小说之一;主要研究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黄振林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5,(4)
本文探讨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大学生学习动力发生的深刻变化。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诸多矛盾对成才带来的各种影响。指出了“为个人成才”和“为社会成才”两种学习观驱动下成才导向的根本区别,并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成才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15.
《千年一叹》是一本考察日记,记录了作者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跟随某电视台“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途经的几个国家大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这几大文明繁盛的同时,中华文明也同样发达起来,甚至到了其他的古文明都已衰落的今天,中华文明仍在延续,尽管已不见当年的风光。借用文中的一个比喻:“我们的祖先,自有独特的天下观念,对同时处于一个地球的其他文明不太在 意。史籍中也留下了大秦、大 食、条文、安息、身毒等等地 名,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奇 怪的地方,与中华文明进行着生 命力… 相似文献
16.
杨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53
墓志究竟为谁而写?这在墓志研究中甚少涉及。而阅读对象的设定,无疑会影响到墓志文体内容书写、情感表达、书写态度、文字表述等。本文以北朝墓志为中心进行考察,认为墓志书写是一种多重书写:是向着逝者的书写,亦是向着生者的书写,还包括撰写者的自我书写;既为当下书写,又为未来书写。由于期待中的阅读对象是多重的,导致墓志书写内容、方式的多重与复杂。 相似文献
17.
19.
徐从英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78-80
围绕着对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再评价,就其隐藏于文字之下的女性主义观念进行深层的解读和探讨。通过对男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与玛丽亚亲密关系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在其感悟亲情和爱情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情结。据此,可以说海明威是具有双性特征的作家,并且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认识,其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消除性别偏见和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