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铁钧 《江汉论坛》2005,(9):105-107
汉籍日本撰录的汉字音释法滥觞于魏、晋史简而止于唐、宋史笔。见于中国古代史籍的汉字音释法与日本的和音汉字表记法如出一辙,亦与汉代经文翻译的音译手法颇为相近。细加探究,它与二者不无渊源。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万叶假名"与中国的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日语。而韩国的"吏读法"类似于"万叶假名",韩国的"吏读文"也是利用汉字的音和意记录韩国语。韩国从公元前后开始学习汉语,用汉字记录了本民族的语言,韩国人采用了"口诀式"、"书记体"、"吏读文"等多种方式。日本人也效仿这种方式创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可见在日本的"万叶假名"的形成过程中,"吏读文"给予它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吏读文"就很难想象"万叶假名",同样没有汉字也很难想像"吏读文"和"万叶假名"。  相似文献   

3.
刘庆委 《南方论刊》2007,(Z1):70-72
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合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更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借用、仿造、创造汉字当中不仅兼顾造字和用字的理据,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体现其特有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的汉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笔者的调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国传入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在近代,由日本人自创的汉字词,还有一部分反向传入中国。中日汉字词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本文围绕日本汉字词的发展历程,就中日汉字词方面的交流,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汉字词给日语学习带来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人学习日语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是困扰我们学好日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语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汉字的读音一直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之一。探讨日语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的特点、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期待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杜丽荣  邵文利 《学术界》2015,(2):116-124,326
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个整合、完善多个原有汉字规范的综合性国家汉字规范标准,异体字整理是其研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所收全部异体字进行了较为审慎的重新整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字表》沿袭《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某些做法,将个别完全不具备异体字条件的字组确定为异体关系,对社会用字具有误导作用。其异体字整理范围只限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已整理字,置很多客观存在的表外异体字于不顾,有回避问题之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宋宗宇  刘娜 《社会科学家》2007,6(5):110-114
"代理说"和"代表说"对法人本质有着不同认识,但是在法人代表的法律地位问题上,二者却呈现出日益趋同的现象。法人代表超越权限行为,既包括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又包括超越法律、章程及内部决议和规定对其代表权限制的行为。依据表见代表理论,法人代表超越权限的行为不应一概地认定为有效或者无效,当在第三人为善意且无过失时,该越权代表行为应为有效。我国关于表见代表的规定存在主体限定过窄、认定标准不清、缺乏统一的制度体系等缺陷,应当从法人对善意相对人、法人代表对法人、法人代表对相对人的法律责任角度来完善法人代表表见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9.
杨峻 《学术探索》2013,(5):99-102
语言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观点融人到语言学中的新兴学说。现今我国大学日语专业学习者不善于用日语交流、思辨能力薄弱,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合伙企业破产诸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改动巨大,其中不但增设了有限合伙和有限责任合伙两种新的合伙企业形式,而且进行了单一税制和破产清算等制度创新。新《合伙企业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增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活力,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新《合伙企业法》中仍然存在不少理论和实践上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势必不利于法律的有效实施,甚至会影响到我国法制建设的已有成果。因此,本刊约请一批专家选取有限合伙制度、特殊普通合伙制度、合伙企业法律人格、合伙企业破产和有限合伙企业责任风险的转移与控制等重大问题予以探讨,以期能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文化没有“固定的本质”,具有异种杂交的特质。古代日本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创造的日语汉字和假名文字,决定了其异种杂交的本质。明治以来对欧洲哲学思想词汇的翻译,实质上是对中国的汉字的重新组合。把日本语和日本文化还原为“一种本质”是不可能的。企图强调本国文化“本质”的“本质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的美学理论和教育,都是注定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战后的日本虽然进入了民主社会,但天皇制仍然是让文学无法轻易触碰的一块禁地。大江健三郎、深泽七郎等人作品的被封杀,证明了日本战后文学的脆弱。大江的小说《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揭示出天皇制优越性、排他性、暴力性的本质,与其说它是对天皇制本身的否定,莫如说它是大江对民主主义思想尚未完全得以贯彻的战后日本现状的忧虑和批判,也是大江意欲摆脱禁忌,寻求创作自由的尝试。在天皇制禁忌依然根深蒂固的今天,大江等作家的努力越发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整理清末中国人编的日语辞典,对早期的日语辞典的形制特点、辞典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介绍分析,以了解早期日语辞书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付敏 《琼州学院学报》2014,(3):52-55,67
汉语和日语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日语人称代词的种类多于汉语,而使用的频率却远远低于汉语。其原因与敬语表现、授受表现、感官形容词、感官动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蕊 《学术探索》2012,(11):134-137
汉语和日语中有不少同形词。这些汉日同形词中有一部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字传入日本时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化时,使用汉字造出来的新译词,而后又被引入汉语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制造出来的新译词,被日语吸收过去的。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的联系尤为紧密,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日汉同形词的词义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日本政府实施的海外派兵,对其防卫体制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有关海外派兵的法制体系不断得到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自卫队的任务定位,而且还强化了自卫队的力量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中日两国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给学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种障碍。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目的的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18.
追述日本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探讨中日现行汉字的差异。这对了解日本汉字文化及日语学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两宋妇女形象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且与宋代小说的总体演变相一致,是整个小说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