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从年代来讲,自西周初期《周易》中辩证思想萌芽算起,以至近代,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内容来讲,古代哲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些光辉的辩证法观点,表现出深邃的智慧。如果谈批判继承古代哲学遗产的话,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应该是最值得研究的。近年以来刊行的几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2.
对老子辩证法若干评价的再探讨白奚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朴素辩证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由老子所开创的贵柔、尚弱的道家系统,一是由《易传》所总结的贵刚、尚强的儒家系统。这两大系统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精美画卷,但两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萌芽辩证观念起,到明末清初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王夫之止,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代哲人们曾经相继提出并竟相阐发富有辩证思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体系,盛开出一束束姹紫嫣红般智慧的花朵,既不断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宝库,又创造性地增添着人类认识史上真理的颗粒。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扎根于中  相似文献   

4.
《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刊登了武汉大学哲学系邓晓芒先生的文章:《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以下简称“邓文”)。邓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一开始就采取了蔑视和放弃语言本身的态度,从未把语言当作人与世界本体之间的必经中介,更不是将语言本身及其逻辑当作本体和客观规律。”(本文未注明出处之引文均引自邓文)因此中国哲学具有反语言学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因素始终“停留在原始朴素的水平,无法上升到辩证逻辑的高度。”对此结论,本文作者是不敢苟同的。我认为所谓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本身“蔑视和放弃”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对于语言的中介作用也必须  相似文献   

5.
周勤勤 《学术界》2023,(12):60-68
考察方以智《东西均》《一贯问答》《周易时论合编·图像几表》和《易余》对于“∴”的论说,可以推断出“∴说”的大致内容和“∴”的思维模式内涵,即公因反因观、“尽天地古今皆二”的辩证法思想、“三为约法”和集大成的方法论。“∴”的思维模式是方以智“均的哲学”方法论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但比春秋时期零散的辩证性政治思想因素更集中,就是比之于战国后期诸子论著中的有关思想,也更具抽象概括性和哲理性。此外,《老子》的政治辩证法与其哲学辩证法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关联。因此,研究《老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对于研究先秦哲学辩证法和政治辩证法的形成、发展和运用,对于当代政治辩证法理论的研究,对于当代的政治实践,都有相当的意义。一、《老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实现政治目标的辩证性策略思想①用与自己的政治意图看似相反的政治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就是《老子》第三…  相似文献   

7.
<正> 读了彭汶同志的《略论思维辩证法与辩证思维》(《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彭文”),深受启发。我赞成把思维辩证法和辩证思维区别开来,但对“彭文”认“辩证思维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的论断却不敢苟同,特提出以下意见与之商榷。 (一) 必须严格“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语的确切涵义 “彭文”不只一次使用“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来说明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如,辩证思维就是辩证法和辩证规律性在人们思维中以主观方式起作用的那一个方面,即“这种反映必须通过思维的主体,即必须为思维着的人所意识,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又,辩证思维“和在思维中必然地强制起作用的思维辩证法不同,它完全受人的意识的支配,并服从于人的意志。”尽管  相似文献   

8.
十五年前,哲学界曾经进行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激烈争论。由于当时有人引用方以智《东西均》中的“合二而一”一语,以为这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这就牵连到对于方以智宇宙观的评价问题。那些认为只有“一分为二”才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的人,把“合二而一”看作是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命题,于是方以智就成了所谓“合二而一论”的形而上学者,而遭到无情的批判和全盘的否定。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公正的。因此,对于方以智的宇宙观的性质问题必须重新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中国辩证法史,成为哲学界一种新动向,并已经出版了几本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古代辩证法被认为是与古代形而上学作斗争的,并且贯穿古今。例如《中国辩证法思想史》(先秦)探讨了“春秋时期朴素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思想的斗争”,以及战国时期“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思想的斗争”①,等等。但是,这个体系有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未加论证,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有没有形而上学?如果没有形而上学,又何谈古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的斗争史呢?一、形而上学的时代性以及它与朴素辩证法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形而…  相似文献   

11.
《六韬》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具有深刻的思想与重要历史影响的兵书。对《六韬》的研究,以往都是注重其军事思想,对其中政治哲学思想,特别是对其论述以致权得失为横心的政治矛盾关系问题的辩证性思想,则极少有人研究。深入挖掘与分析《六韬》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但在政治学与哲学上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想,早在《精神现象学》中就作了表述。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否定性辩证法”这一命题就意味着内在否定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在内在否定性这个“母腹”内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就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思想的内容,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维的伟大成果以及它的局限性等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一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中,已包含着辩证否定的因素。例如,新柏拉图主义者普克洛在《柏拉图神学》中说“否定并不取消他所谓的东西(内容),而乃是根据它的对立以产生各个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政治辩证法是早熟的,它与中国哲学的产生同步,或者说,中国政治辩证法的产生,乃是中国哲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因此,如果要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辩证法进行溯源研究的话,那就要把目光投射到中华民族哲学产生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在我们这个具有数千年政治文明的古国,至今还找不到一本专论政治哲学产生时期的政治辩证法的著作,读者们只有在中国哲学史或中国古代辩证法"通史"类的著作中零星地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辩证法的一鳞半爪.2001年4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吴显庆著《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春秋战国政治辩证法思想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吴先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和科学精神,积12年之功,并得到其师北京大学张岱年先生、楼宇烈先生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在《北京大学学报》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22篇这一主题的论文,厚积薄发,最后写出了这部24万字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4.
二、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辩证思维的规律 第一、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恩格斯讲,“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这句话不能改,因为它是对的。  相似文献   

15.
论《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吴显庆《韩非子》既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法家的思想,又吸取和综合了辩证法较丰富的老子和荀子的学说,因而此书不少政治理论具有明显的辩证性质。研究《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但可以挖掘其理论中以往未予注意,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学派编定的《老子》一书,大致反映了春秋末至战国初这一阶段的中国人民的辩证思维成果,表现了古代辩证思维所特有的质朴性,新颖性和深刻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不仅有助于正确把握《老子》哲学的实质,也将有助于划清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界限,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拙文《〈老子〉中“正言若反”的朴素辩证思维原则》(载《中州学刊》1981年第3期),就是本着这个宗旨而写的。罗炽同志《〈老子〉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一文(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对我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本人十分欢迎。但感觉罗炽同志对《老子》哲学的不少分析和看法还不能令人满意,特提出与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上下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保存着璀灿斑烂的古代文化。丰富而深邃的道家思想,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道家”,指的是以老子思想为宗派的学术派别的总称。“道家”之名,最初见于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简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今存《老子》,基本上保留了老聃的思想资料,但该书成于战国前期。《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它上承上古文化,下启百代后学;集古代先贤圣哲之精华,开中国学术思想之先河,对中国思  相似文献   

18.
郜庭台同志的《黑格尔哲学: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一文(以下简称《负担》),批评了黑格尔哲学中所谓的“整体主义、理性主义、认知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非辩证思维方式”,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总的来说是已经陈旧了”;“黑格尔哲学的不少非辩证思维方式侵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实现对黑格尔的再超越,“全面研究和清算黑格尔哲学在当代的影响”,并强调这是一个“十分紧迫、不容宕误”的任务。《负担》作者以鲜明的态度提出了一个理论上至关重要的问题,引人注目。但是笔者在仔细研读该文后,觉得其所采用的论据是不充分的、片面的,其所持的观点也是不妥当、不正确的。在此提出不同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 先秦时期,由《周易》始萌、老子弘扬的辩证思维达到了与古希腊辩证思维同等发展的高度,结出了灿烂的思维之果.当古希腊辩证法思想沿着历史的轨迹向前发展、经历了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而走向唯物辩证法的高峰时,中国传统辩证法却在思辨的迷宫中进行着艰苦的探索.直到本世纪初,中国传统的辩证法仍然停留在“朴素”的范围内.在传统辩证法体系中,对立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等思想发展达到了辉煌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经历了几种形态?各种形态又怎样?过去所见系统探讨的文章较少,我认为经历了三种形态。下面就对此作一粗浅考察。 1 人类的思维发展史表明,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看到了事物自身的矛盾性,认识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但是,在历史上人们首先概括出的却是非辩证的矛盾概念,到了中古时代的末期,才第一次提出了辩证的矛盾概念,有了矛盾学说的第一种形态。 翻开古代哲学史就可以看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代的韩非,都曾提出过“矛盾”概念。但他们都是把“矛盾”当作了“不真”或“荒谬”的同义语。 但是,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数是自发的辩证论者,绝不是仅仅局限于形式逻辑思维。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家赫拉克利特就曾指出:“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东西中”(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00页),并以实例的形式说明了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多种同一。包括亚里士多德,恩格斯就曾说他是一个博学的辩证论者,“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2页)。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也提出过对立面互相依伏、“反者道之动”、相反相生、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宋代的的唯物主义者张载,唯心主义者二程、朱熹,也都阐述过“天地间皆有对”以及阴阳交感、相推相荡,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