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地图上西北方向的"一角",历代遥远苍凉,榛莽丛生,上世纪30年代,那场席卷全中国的"红色铁流"经过这里,一部记述红军长征这场闻名于世的浩荡铁流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案头,摆着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书名是《中外成才者的足迹——时间运筹纵横谈》和《中外成才者的足迹——精神文明纵横谈》。它们是年轻作者李光伟近年来捧献给在科学攀登上和四化建设中有志成才者的两套姊妹读物。《中外成才者的足迹——时间运筹纵横谈》以其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文笔流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它的优点是,把时间系统化了。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运筹时间的十条原则,富有理论色彩,很有“时间的哲学”的  相似文献   

3.
杨军民 《兰州学刊》2006,32(7):33-36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村与城市二元对立的社会,农村社会的衰落与破产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以近代两位著名知识分子对西北社会的考察报告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西北边疆地区农村社会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并简要分析了甘宁青农村社会的衰败对20世纪30年代西北开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立勋 《船山学刊》1987,(2):123-125
杨东莼编著的《中国美学术史讲话》(以下简称《讲话》),1932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曾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1986年,岳麓书社重印此书,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当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讲话》贯通古今,从原始社会学术思想的萌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作了简明的论述。《讲话》在方法论上体现了三个基本特点:变的观念,交融的观念,批判的观念。这在三十年代初期,是难能可贵的。《讲话》认为在春秋之前,“只有鬼神术数,此外无别的学术” (新版《中国学术史讲话》第19页,以后凡引此书,仅标页码)。  相似文献   

5.
当中西文化再次碰撞,人们再度沉思于传统文化的殿堂之前,急于对传统文化作出辩证的评估、给予科学的选择的时候,冯天瑜、周积明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文化的奥秘》(以下简称《奥秘》)一书应时问世.该书无疑是一把钥匙、一根金针,将把更多的人引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堂奥.(一)该书的第一大特色就是回答了学术界始终不太明朗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形成问题.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国文化的特征,首先就得弄清中国文化源流和  相似文献   

6.
清初,以《桃花扇》传奇驰名于世的孔尚任,对贵州文学也曾一度持否定看法.他说: 吾阅近诗选本,于吴、越得其五,于齐、鲁、燕、赵、中州得其三,于秦、晋、巴蜀得其一,于闽、楚、粤、滇得其一,至于黔贵则全无.虽天之生才,其聚散多寡之数,不可得知,大抵诗之所在,即才之所在也. 这不仅否定了贵州文学存在的价值,而且也否定了贵州人才的存在.但是当他读了贵州明末诗人吴滋大《敝帚集》之后,"却一改初衷,并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欣然提笔  相似文献   

7.
致力于比较伦理学研究的陈独秀、杜亚泉、梁漱溟及后来的黄建中等人在比较的视角、方法等问题上也许互相颉颃 ,但在这一点上的认识却趋于一致 ,即都认为中西伦理道德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不同。我们认为 ,这一观点基本上是符合中西伦理道德的实质和历史状貌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别看重家族内部关系的协调 ,强调人是从属于家庭和家族的 ,本质上是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存在物。中国古代所谓的五伦 ,从属于家庭伦理的就有三伦 ,即父子、兄弟、夫妇 ,而其他两伦君臣和朋友也都家庭或家族化了 ,君臣亲父子 ,朋友亲…  相似文献   

8.
杨炳安同志的《孙子会笺》一书,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经典著作的又一新成果。 《孙子会笺》是杨炳安同志几十年来研究孙子学的结晶。早年他每读《孙子》时,就发现其文字鲁鱼亥豕,歧异殊多。古近学人,虽有所諟正,然限于诸多条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他于五十年代末,在著名史学家翦伯赞、齐思和,陈乃乾诸先生的鼓励指导下,对《孙子》的文字进行了校勘,而有《孙子集校》之作,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全国解放后第一部集中校勘孙子十三篇文字的书。但是,《孙子集校》是只校文字,未解本义。随着作者对《孙子》研究的深入,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发现历来研究《孙子》见仁  相似文献   

9.
刘蕙孙教授的《中国文化史稿》共473000字,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一部新型的《中国文化史稿》,填补了新中国文化史研究在专著领域内的空白。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则指某种思想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文化史稿》把中国文化按如下五条线索加以叙述:一是科学技术;二是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四是学术思想;五是文学、史学和艺术。均是以某一时代或朝代的重点为中心,上溯渊源,适当下联。以见发展。如书法艺术,就以王羲之为中心,写在魏晋南北朝一节中,上溯隶、篆、金、甲文字,下联六朝碑版,这就把我国书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丘进博士潜心于中外关系史研究,继《七海扬帆》之后,又推出新著《中国与罗马——汉代中西关系研究》。(199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6万字,分8章,笔者有幸拜读,深感该书在理论阐述、研究方法、整体结构以及史实考察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本书的特点之一,是以系统整体的观点建构起汉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全貌。近年来,随着学术的繁荣,一大批中青年学者风从云集于这一研究领域,创获尤多。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课题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不少研究者在宏观上缺乏创新,局限于微观上的考释而显得单薄简略,或者依附于其它主题,成为通史、外贸史、交通史、航海史、文化交流史的陪衬或补充。本书则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作者以系统的、整体的观念谋篇布局,从更高的更全面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西关系。从第二章至第八章,依次论述了汉代社会对外开放的经济基础、两汉时期的西域社会与中西交通、  相似文献   

11.
洋洋五卷本、百万言的《中国逻辑史》是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院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它以翔实的史料、精辟的论述,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中国2500多年来逻辑思想的发生发展史,为中国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争得一席之地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和贡献。因此,《中国逻辑史》的编辑出版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逻辑,是一门思辩的科学,也是“一个激烈争论的场所”(恩格斯语)。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正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群雄纷争、百家争鸣那个  相似文献   

12.
被世人誉为“包青天”的包拯在其《乞不用赃吏》一文中道:“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喊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之众,而赃污抛发,无目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辈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  相似文献   

13.
年青时候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经留下深刻的印象。《约翰·克利斯朵夫》同罗曼罗兰的另一本著作《贝多芬传》放在一起,我也总觉得前者是一本贝多芬的传记小说,因为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呱呱坠地,一直到他进入艺术的殿堂,他的经历实在同贝多芬不相象了,虽然他只是一部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为追求艺术所付出的努力,一个艺术家跋涉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险巘曲折,尽管我对于艺术是完全外行,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4.
一、<新宏观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严谨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罗运贵研究员的力作<新宏观经济学>①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经济学,对目前流行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特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蕴。其中,有关人生的理论,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传统与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生活起居行为准则的确立以至于民族精神的塑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中国文化,脱离不了对传统中国人生观、价值观作全面、系统、细致的考察,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研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郑晓江、程林辉二同志合著的《中国人生理论史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美学史方法,特别是中国美学史的方法问题。是近年来美学争论的热点之一,其中一个最重大的分歧是:到底如何对待古人提出的范畴和命题?是用“现代语言”表述,还是“用古人解释古人”?说穿了,就是某些同志自己所表示的: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大家都同意美学史应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可是,在如何对待历史与逻辑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从而导至美学史的实际研究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最近,我从叶朗先生近五十万言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得到了莫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钩玄提要,发中国古代旅游之微———读刘德谦的《中国旅游文学新论》臧维熙《中国旅游文学新论》是德谦的新著,也是他多年来潜心于旅游文学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名称为新论,意旨是很深远的,可以追溯到《周易·大畜》彖辞的“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和《礼记·大...  相似文献   

18.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3,(11):125-126
中国实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个倍受瞩目的热点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已出版20多部关于实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海内外各主要报刊上发表的实学论文多达300余篇。作为当代中国实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葛荣晋教授为中国实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编的三卷本《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和三卷本《中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曾是当代中国实学研究发展的路标和里程碑。进入新的世纪,如何在广度和深度上把实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这是中国实学研究面…  相似文献   

19.
吴雁南主编,杜文铎、肖堂炎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纲》(简称《史纲》),原是重庆师院历史系、贵阳师院历史系合编的试用教材。为适应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函授的需要及中学教师、干部和广大青年自学之用,山西师院、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院、河南师大、扬州师院、重庆师院、贵州大学、贵阳师院、湖南师院、黔东南师专等单位有关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教师对原稿进行了修改,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发行,全书包括大事年表约六十万字。《史纲》基本上做到纲举目张,主线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范畴通论》一书是葛荣晋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具有四个鲜明特点 :一、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 ;二、严密的逻辑结构 ;三、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