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时霖先生的《陶渊明诗文英译》译法灵活,重在忠实,贵在传神,译文近似而流畅。译文措辞有力,用词精练,平易朴实,耐人寻味,风格切合原文。译者考证严谨,用注详尽,译文和注释有不少独到见解。译本不仅是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而且是一部文化翻译的好译作。  相似文献   

2.
杨立群 《学术论坛》2007,(2):179-18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人生是诗化的人生,他的诗文是日常生活的诗化。他对和谐生命的追求,他诗文中所包含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对于现代人反思现代文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陶渊明的人为思想──读陶札记赵治中有的学者认为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他成为自然的一员,不是旁观者,不是欣赏者,更不是占有者。”[1]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陶渊明“质性自然”,颖脱不羁,又深受魏晋玄学自然观的影响。在处世态...  相似文献   

4.
关于作家及其作品的倾向性,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需要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恩格斯在给明娜·考茨基的信中说:“我决不是反对倾向诗(有倾向的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同时又批评明娜·考茨基过分地急于在小说中表现自己的倾向,这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以他独有的思想和人格一直在激励着历代的人们;以他的光辉艺术实践启迪着一代代作家。陶公的诗文为古今众多的读者所钟爱,致使陶渊明热经久不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顾农关于陶渊明的出身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两代连续出仕为郡守一级的官员,其家族有相当的文化传统,因此渊明的出身应视为"士族"(或"世族",这两个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用)。这本无疑义,但实际上还是出现了分...  相似文献   

7.
生命主题是陶渊明诗文主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陶渊明的回归自然、耕读劳作、安贫固穷、诗酒合一和桃源社会五个部分来探究其生命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而分析他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此中有真意——读谭时霖《陶渊明诗文英译》(全集)黄汉平记得多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初读谭时霖教授《陶渊明诗文英译》(英汉对照),仿佛进入一个清新的“桃花源”境界,那感觉有如陶诗所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Acaptiveinthecageforyes...  相似文献   

9.
论陶渊明的人生境界赵治中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将人生理想化,还是将生活人间化?是一个追求个性精神自由而逃避现实的隐者,抑是直面人生而面对现实的诗人?是让文学与生活远远脱离,还是把生活与文学完全一致?这些是探讨陶渊明的人生境界时必须先行解决的问题。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在文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但陶渊明本人却一生坎坷,颇不得志,是一个 悲剧性的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苦于没有机 会发挥才能,仕途受阻,政治理想破灭。二、归隐田园,原本希望成为有道隐士,并能够给时人 指点迷津,却始终无人知遇。三、生活上,灾难频频,诗人又不善于耕种,致使他穷困潦倒,形 成了生活层面上的悲剧。这三个悲剧伴随着诗人走完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真率美是其诗文的主要美学特征。老庄的求真贵真思想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陶渊明诗文的真率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人文教育、文艺创作及社会风气建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中古时代最伟大的一位诗人。他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文风颓靡的东晋及晋宋易代之际,能以内容充实、语言清新、风格质朴的农村生活诗篇独创一格,卓然高标,一方面是由于他辞官归隐后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认真学习和继承了古代思想家和文学遗产的优秀方面,善于推陈出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张维娜 《理论界》2005,(2):141-142
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对立的两极,虽然散见于诗文篇章中,但不是杂乱无章地存在,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就此入手,分析对立的两极在陶渊明诗文中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形成陶渊明诗文中两极思维模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怀古情结主要在读古书、思古人、慕古风三个方面.他有如此之深的怀古情思:一是基于现实的黑暗,其怀古不乏"伤今""讽今"色彩;二是缘于孤独寂寞,其怀古主要是向古人寻求力量,在古人之中寻找知音,即所谓尚友于千古;三是现实不足以安生立命,他必须为自己和他人复活那已逝的"黄唐""羲农""东户"时代,重建精神家园.陶渊明归隐选择田园,是因怀古与田园情结交织的结果,也是诗人想恢复淳真世风与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出的选择.当他真正归之田园、躬耕陇亩时,现实田园与他的理想田园相差太远,他痛苦的思索后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理想王国-桃花源.这一理想田园的构建是陶渊明怀古情结、田园情结、躬耕田园的生活实践这三者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读老札记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探讨的是两种对立的认识: 一是有限世界的局部认识, 亦即相对的片面有限的认识; 二是无限世界的整体认识, 亦即绝对的普遍无限的认识。关于这两种认识的不同和差异, 以及二者的转换和联系。从中使我们看到老子相对论与辩证法思想的智慧光芒, 及其自我封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读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无咎非杨无咎扬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流寓南昌。宋高宗时,秦桧当权,无咎耻于依附,屡徵不起。善画墨梅,亦以词名,有《逃禅词》传世。无昝为汉扬雄之后,其姓当作扬。但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董史《皇宋书录》皆误作杨。明隆庆《临江府志》亦沿宋人之误作杨。《全宋词》误从旧说作杨,当改作扬。  相似文献   

17.
读杜札记     
<正> 历下亭杜甫第二次漫游齐赵,曾到过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当时他的老朋友、大文豪李邕任北海郡太守。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夏天,李邕与杜甫宴于济南历下亭,杜甫即席为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关于历下亭,旧注多误。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按:即今济南市趵突泉)。……俗谓之娥姜(一作英)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城南对山(按:即历山),山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15,(6):25-32
《论语》在东晋时已经基本成为一部儒家经典,陶渊明对《论语》更是十分熟悉,并且在其诗文中屡屡化用。通过对《论语》和陶渊明诗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论语》质朴、隽永的语言,对陶渊明"语淡情深"的语体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陶渊明积极入仕和自甘归隐的人生向往,是对《论语》中仕与隐思想的一脉承袭,他对自然的爱恋,他所具有的仁者情怀也都受到《论语》和谐理念,仁爱主张等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读簋札记     
陈英杰 《学术研究》2005,(11):143-143
一、孟簋孟簋(8.4162-4164,此数字为《殷周金文集成》中的册数和器物序号,以下不再出注)“用宁①兹彝作氒子=孙=其永宝”(语译:因此铸造这件彝器,希望孟的后代子孙永远保有它),“宁”字在西周金文中大致有两种用法,一种与“休”相同,一种与“作”、“铸”相同。[1]孟簋此句张亚初[2]断为“用宁(铸)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不知他的“作氒”是什么意思。《铭文选(三)》191页断为“用宁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3]无释。其断句均不可索解,我们以为当断为“用宁(铸)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⒆饕褰?簋铭乃动词分用,这种分用最…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面对世事、荣利、祸福、生死得失等困扰 ,都能以豁达的胸襟泰然处之。道家玄学委运任化的态度是他化解矛盾 ,达到平静的主要方法。平静的心态 ,使他体悟到了“道”的玄远 ,领悟了自然的真美 ,创造出了物我泯一的艺术境界。他的平静得力于道家玄学 ,然而又超出一般的玄学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