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文通过调查湖南某高校100名家庭困难学生代表、家庭困难学生所在系部的资助专干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找出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有:家庭经济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和能力提升问题四个主要方面,提出通过建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成长辅助机制,即为贫困生提供多元化经济资助、心理援助,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打造能力提升平台等等,来促进贫困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产生的背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从经济资助和思想工作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社团对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但长期以来,大多高校只是注重于对学生经济方面的资助,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根本之路在于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而学生社团对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以及道德观念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些年已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诸多经济资助的背后,正在衍生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人生成长和发展的价值性问题,资助体系的不完善、社会舆论的标签和炒作、家庭和自身成长中的劣势、精神和文化关怀的缺失等无形中把这个高校内普遍存在的群体孤立化、特殊化和边缘化,透析其现状,剖析其成因,注重物资解困的同时,找出精神帮扶的路径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是体现高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落实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但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鉴定一直没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方法,出现了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不是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却得到了利益,导致国家的助学政策的效能弱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鉴定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全面推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受到关注,帮困育人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单一的经济援助凸显他们不仅在技能、心理方面的不足,而且暴露出他们在义利统一价值观上也存在缺陷。因此,高校帮困育人工作与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相结合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女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通过调查了解她们发展中面临的困扰,分析指出促进她们的科学发展,应改进经济资助,强化精神扶持;增进人际交往,提高社会化技能;以学习为先,素质拓展为重;加强心理援助,妥善干预。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和高校都采取了积极的助学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问题和矛盾.文中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与学生培养、学校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使命和责任。本文在梳理现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建立由生源地政府、高校和社会捐资人共同为资助主体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福建医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资助意见”和“认定意见”实施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资助体系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受资助满意度较高。但资助也存在着认定标准“不准”、资助资源缺乏整合、忽视动态变化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斟酌标准、整合资源、关注满意度影响因素和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变化等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发展服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发展多元化需求,提供组织机构支撑,搭建服务咨询平台,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从经济帮扶、班导师团队学业辅导、人格健全、意志磨砺、能力提升等方面教育与引导,建立多维度、多层面发展服务支持系统,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2.
殖民地时期的教育是美国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宗教奠定了这一时期教育的基础,是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时期兴办的大学在继承英国大学传统的同时,因地制宜,不断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了生命力.在追求实现宗教目的的同时,它们也十分注重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大学办学模式多样化,彼此自由平等竞争,崇尚自主与独立,逐步显现出世俗、包容与开放的特质.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后来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美国教育本质特征形成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实施已经对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地方性高校因自身发展中的"短板"因素使《劳动合同法》冲击性影响突显,致使其就业困境加剧。针对于此,地方性高校必须以就业市场和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式,提高竞争力;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扩大品牌效应;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加大就业法制教育和法律帮助力度,以化困境为机遇。  相似文献   

14.
顶岗支教实习是高校实习改革的一个积极探索,而高师生在实习中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教育实习的效果、关系到顶岗支教实习方式的延续。目前顶岗支教实习中所建立的师生关系不容乐观,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不但需要社会、高校、中小学校、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更重要的是高师生要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用爱、理解和尊重来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体制,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最为根本的问题莫过于资金支持问题。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以外,政府也理应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形成一种制度规范,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而在应然到实然的节点在于制度障碍。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财政资助机制构建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障碍,提出了分类管理、明晰产权归属、完善社会中介组织是实现民办高校政府财政资助的制度前提、动力和技术保障,并进一步指出资助的目的在于鼓励民办高校特色发展和灵活其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立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是高等学校恒定的中心任务。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和研究。这也是高等学校面向未来发展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区学生双重援助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表明,地震受灾学生易产生恐惧、焦虑、自责自罪妄想、忧郁等不良心理状况,但考虑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方式的局限性,依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及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理论,高校应建立一种以“经济释压一心灵重建”为核心的援助模式。即以持续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从阶段性经济资助和持续性心理援助两个方面进行组合式援助,并将专业心理疏导与日常心理辅导相结合,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安心学习,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煤矿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2007年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得到快速发展的外部支持与内部驱动,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政府的政策完善、资金与政策的保障支持是"中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需求、学校需求、学科需求、导师需求和研究生需求等是"中心"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药理学专业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课堂激励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的课堂激励,应坚持“基于大学生个体特征”的理念,以专业发展需求为本,同时充分理解大学生个体特征,分析大学生个体变量,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内容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党团学组织的合力作用,始终保持课内外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同时,依托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化工具介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覆盖体系,实现多渠道渗透的教育合力目标,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