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应用价值、销售环节、历史价格分析入手,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价格趋高的真实原因,通过主产区六个自治州虫草的名义收入,阐释虫草收入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让农牧民增收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璐瑶  廖桂蓉 《民族学刊》2019,10(4):76-82, 122-124
鉴于虫草收入已成为很多高原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试图通过对虫草经济的分析关注其背后的社会民生问题。通过对有虫草收入的398户西藏农牧民家庭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考察虫草收入与农牧民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的农牧民家庭特征变量对虫草采集量和虫草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虫草收入已成为398户农牧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抚养比越低的、物质资产(土地、牲畜)越少的、仅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家庭,规模越大的放牧家庭,采集虫草的数量会更多。抚养比越高的、物质资产越少的、规模越大的家庭,在牧区的家庭,销售虫草的价格会越高;另外,相对于仅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兼顾非农工作的家庭能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最后,我们也指出,虫草资源给农牧民家庭带来的不只是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带来了生计脆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罗绒战堆  魏欣蕊 《民族学刊》2020,11(6):1-8, 149-150
本文根据机会的功能、供给与制约主体,就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为线索,就机会的市场配置对农牧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以自治区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农牧民增收减贫的政策为线索,就机会的政策配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西藏农牧民的贫困性质是相对贫困,基于效益优先的机会配置是导致一段时期西藏农牧民增收乏力和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政府针对西藏农牧民机会配置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的政策调整立竿见影,发展机会供给量与农牧民发展机会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引领西藏走上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高速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牧民进城务工有增长之势.职业选择范围窄、劳务工资较低、生活素质较差等问题,折射出西藏农牧民工在劳动技能、职业素质、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当下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对此,既要引领农牧民工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参与劳动技能教育与培训,更要敦促政府完善地方法规,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各地县的农牧民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提升农牧民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能力、提高农牧民物质生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锦 《中国藏学》2006,(3):17-24
农村社区的公共品供给,是改善农村社区环境,实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九五”以来,西藏农村的公共品供给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从而形成改善农牧业发展环境、提高积累、加快农牧业市场化的合力,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具有明显的作用。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应继续保持较高的收入水平,以从根本上缓解西藏农村的公共品供给不足状况,实现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西藏虫草资源及其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稀缺效应,产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虫草价格逐年上升,在为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牵动西藏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从虫草的影响力,看到虫草对地方经济、自然环境、社会稳定的影响,并从虫草资源及分布、开采与保护、消费市场等方面进行与调研与分析,认为要认真审视虫草与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关系,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西藏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牧民增收问题是西藏农牧区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不仅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农牧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威信和执政地位。西藏"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即"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当前农牧民增收主要是政策措施的延续,要实现全面的长效性增收仍受到政策局限性和市场局限性约束。这就需要努力构建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农业内部深挖增收潜力,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自主活力,也需要从农业外部寻找突破,形成可持续的外部推力和良好的增收氛围,形成内、外共促增收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拉萨市曲水县建立起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政策扶持性岗位为依托的就地转移就业体系,并且在就业区域、行业分布、收入水平等方面呈现系列特征。但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与能力素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关系、政府就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优化就业管理与服务、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教育与加强培训相结合等进一步促进就地转移就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5年笔者与国外学者就西藏自治区的虫草采集、流通等问题所做的一次合作研究,通过比较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和研究成果所提具体建议,重点阐述了此次研究成果对当地政府决策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后来对虫草产区农牧民的收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西藏农牧区收入格局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最后,对该研究为什么能够触动政府的决策做了简短的小结.  相似文献   

10.
郑长德  钟海燕 《民族学刊》2012,3(1):27-33,93
乡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微观基础。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该地的经济属于农牧混合经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时,拖乌乡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构成了拖乌乡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与自然禀赋的不足,如位置的边缘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边际性、自然资源的优势不足等密切相关,居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等也是重要原因。为此,拖乌乡应争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牧民增收;抓住雅泸高速公路贯通的机遇,发展彝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沿108国道线和雅泸高速点轴开发,梯度推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在通辽市发展有机食品事业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通辽市发展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及发展的主要途径.提出了发展高质、高效农业,着力推动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是解决目前我市农牧民增产不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西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顿 《西藏研究》2008,(4):15-21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章通过列举自1978年以来西藏农村基础条件、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乡镇企业、农牧民增收和社会事业等发展变化的具体数据,彰显西藏农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分析了西藏农村发展变化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评价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基础,文章以昂仁县秋窝乡通门村、康萨村和洛孔村为调查地点对西藏日喀则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医疗卫生类和社会管理类公共服务的农牧民满意度较高;就业社会保障类和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类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评价较低;文体类、安居工程类、农业生产服务类和教育类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据此,文章提出,应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但重点投入到农牧民急需的公共服务上,并要体现出区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的13年里一直趋于增长,但势头不如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如本地区的经济增幅,农牧区相对贫困的状况有加大的趋势.但与1992年以前相比,西藏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既经得起理论上的探讨,更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西藏农牧民群众的财富欲相对不强、粮食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两个长期不变"政策边际效益递减,以及缺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市场和机制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嵌入性对产业集群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青海藏毯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系统分析了地域文化嵌入性影响藏毯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嵌入在当地的传统藏民族文化是藏毯产业得以延续的基础,是藏毯产业的文化竞争优势的源泉;龙头企业家精神是促进集群发展的关键力量,本地企业家是集群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外地企业家的加入促进了集群发展,避免了本地文化的锁定;同时,嵌入在青海本地的“轻商、歧商、排商”的传统文化观念导致企业家精神匮乏,集群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所作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以1980-2003年为基本考察期,对西藏农牧民家庭经济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来讲西藏农牧民家庭收支都有结余,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家庭经济活动仍然是西藏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食品支出是最主要的方面,反映出西藏农牧民生活普遍处于比较贫困之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西藏农牧民总收入增长的一个"亮点".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大缓解西藏农牧民贫困的政策力度;引导西藏农牧民从传统的家庭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保持西藏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以企业为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中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笔者认为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走好四着棋:一、要发挥市场作用,以市场为中心,走市场促产业发展之路。既重视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环节,又要着力研究市场,牢牢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要提高对市场信息的驾驭能力,积极参加各级行业协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充分…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族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西北民族院校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为目标所实施的全面教育;其总体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尚需强化、文化素质教育相对滞后以及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等症结问题;应结合民族院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推动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尽管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如组织成员结构有显著的异质性、推进资本化经营存在障碍、农民技术协会不规范,以及市场交易成本仍高等一些问题."十二五"期间应从规范组织类型、继续加强政府支持、培育产业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使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里昕 《西藏研究》2013,(4):72-79
产业升级应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循势而进,西藏农牧业约束条件多、工业发展倚重资源导向、第三产业以旅游为龙头。西藏生态脆弱,大部分地区属于国家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应以民生和生态为着眼点,不必与国家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采取相同的发展路径。政府在确立发展战略、产业引导和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监控等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