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支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过程中,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知识习得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是教育传承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至今的十余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学术名词。它的出现为民俗学等学科提供了新的学术平台,同时也影响并重构了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化记忆。在国家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地方政府、学者、民众形成了三股力量,地方政府通过文化展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政治经济资源,重构地域文化记忆;学者积极参与并推动非遗保护,他们重视地域文化传统的内在逻辑,追求文化记忆保护的完整性与文化本真性,另外由于理论知识体系与地方知识系统不对接,会将一些地方文化经验屏蔽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系统之外;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与实践者,他们因为文化身份与文化角色不同,可以分为传承人与普通民众,传承人是地方文化记忆传承的灵魂人物,他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改变了文化身份,对地域文化建设会有一定影响,但地方知识话语很难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体系,普通民众而言,则在文化我者/他者之间变换不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特殊性,希望在今后的理论与实践反思中,观照到不同力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通过对英国的约克、日本的京都、我国云南省的大理和海南省的海口等四个国内外案例的比较分析表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城市复兴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物质文化遗产是"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神",需要把传统的"形"融入到创新的"神"中去。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只有保护与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动能,才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源远流长",才可以使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最佳实践项目名录”因其重视教育传承和复兴文化价值的特性,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我国需适应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根据“最佳实践项目名录”的评审实质标准、设立目的价值以及他国成功入选“最佳实践项目名录”的经验,按照弘扬复兴、教育传承、打破地域界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合作实践的模式完善法律制度,实现成功入选“最佳实践项目名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许多高校成立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都有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这样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需要讨论和厘清以下问题: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体系问题。二是明晰直接参与实践和体验是研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基于这样的特点,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问题讨论。三是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要有关于技能训练的前修课程。目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应当在高等级的层面上进行。如果要在本科阶段实施,则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安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记录、保护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深入挖掘地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资源价值,有利于重庆文化数字工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重庆文化传播,有利于改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状,有利于文化复兴战略,也是落实国家部署、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对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强对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力度,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保证市场经济浪潮之下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得到更好保护、发展与传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文化遗产资源融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通识性”教学安排,达成中小学艺术教育与文化遗产传承的“共赢”效果,是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论题。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NH小学、BS中学在艺术教育中开展的阿诗玛文化进课堂、民族艺术课堂教学以及跟着大师学非遗等活动,呈现出地方文化遗产与艺术教学的在地化衔接、精英教师对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的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常态化等特点,在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与文化遗产传承对接方面构造出一体化模式。在“艺缘”框架下,中小学艺术教育与文化遗产传承,不是相互区隔的分离状态,而是相互交融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9.
与亟待保护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遗"保护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目前亟需引起重视的有以下问题:全面保护问题;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问题;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 ;民间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普及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实现的方式不同:民族精神应该采取培育的方式使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民间文学、表演艺术、风俗、手工技艺可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与宇宙知识可用于科学研究与生产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