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创新相关问题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东 《北方论丛》2007,(5):140-143
伴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惊人。我国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加入WTO之后,一方面必须遵守WTO的规则;另一方面,应通过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创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能够适应全球化的文化产业政策,也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符号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成功的文化产业都包含符号文化的因素,同时也是符号文化运用的典范.符号文化不仅是孕育文化产业的土壤,同时也是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本.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特定符号文化转化并催生发达的文化产业,需要具备某些必要条件,如特定文化符号的广泛传播、创新基础上的复制、成功的商业运作、法律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通过符号文化的创新,推动中国新时期文化产业的振兴,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3.
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体制创新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但现有的文化体制已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深层次的文化体制创新:一、转变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二、坚持文化产业两手抓;三、培育新型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主体;四、理顺文化产业市场管理体制;五、健全文化产业部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列为山东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是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创新,首先要围绕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从体制、内容、形式三方面适应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规律,通过资产配置,业务重组与兼并,走集约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融资渠道,形成以国有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齐鲁文化产业新格局,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宁宁 《理论界》2013,(6):37-39
文化认同和文化产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认同规定了文化产业的民族特质,文化认同对文化产业的开放发展具有莫大的影响,文化认同对文化产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强国梦要有一个强大的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又需要公共服务与之匹配。文化强国梦的公共服务经济逻辑在于,公共服务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需求培育、需求释放、需求升级提供需求动力;另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资本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供给动力,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文化强国梦。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梦,必须实现公共服务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匹配和供给匹配,构筑一个以需求为导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目的、价值定位、经济地位、发展动力、发展原则、发展方向和发展保障等提出了系列新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产业思想。这些新思想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逐步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为今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沈学君 《天府新论》2006,42(4):108-111
在当代,文化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不仅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体系之一,而且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财富创造的崭新形态。如何看待当前的这种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本文认为,应当从文化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把它看作文化生产力在信息社会的一种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国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加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内容原创,提升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水平,优化文化产业法律政策体系尤其是文化版权保护,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解决好上述问题,我国文化产业才能走得更为坚实,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文化产业集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文化产业生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合适的体制环境,相应的思想观念,强大的市场需求,健全的市场主体四个方面。集团建设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集团组建的若干原则和应当重点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花建 《社会科学》2006,(6):43-49
以文化内容的创造为核心的21世纪文化产业,是在信息科技快速进步的背景下发展的,也是在城市空间中不断集聚的.三者互动的大趋势,要求政府部门、企业、科技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形成一种新的合力发展与监督共享机制,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和周边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黄金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又能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和提高全民素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新城区 ,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解决以下相关问题 :观念、体制、战略、资金和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创新危机是比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环境危机更为隐蔽、威胁更大、影响也更深远的一种危机。创新危机不仅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和社会的僵化,其极端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让一种文明衰亡。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创新危机的研究远远不够。本文从中国自主创新的需要及目前面临的创新瓶颈出发,梳理了创新危机理论,描述了创新危机的结构性特征,指出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创新危机已经成为一大风险。同时,作者还透过创新危机的视野,考察了数字娱乐产业对创新危机的特殊敏感性,论述了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在克服创新危机方面可能发挥出先行先试的领头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工业理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一种批判,它的典型语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和美国。离开这两个典型语境,一切批判或将是无的放矢。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文化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等一系列质疑,中间或有精英主义意识作祟,但是一定程度上是在警示文化产品本能快感和艺术快感之间的分野。比较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术语来看,文化工业理论应是把意义的生产定位在编码一端,反之伯明翰学派则是将之移位到了受众解码一端。文化工业理论应是低估了大众媒体受众的主体意识,虽然,判定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已是明日黄花,也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文化产业起步较早,但全省大中城市较少,因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蹊径,探索城乡一体化区域性发展的“云南模式”。文化体制改革使“云南模式”的探索成为现实,而科学发展观正推动云南进一步探索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刚  汪旭晖 《兰州学刊》2010,(7):98-101
通过对国内万村千乡店的实证调研,发现农村商贸流通业者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实施受到组织内外因素的影响。并对市场绩效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诸多影响农村商贸流通业者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因素中,市场需求和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而竞争环境压力对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实施并无影响。文章研究对于改变当前农村商贸流通业的落后面貌有着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范建华 《学术探索》2004,(4):95-100
作者认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具有一定的人才条件,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把云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云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云南医药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星 《学术探索》2003,(8):14-17
信息化建设是云南医药企业实现管理变革与创新、提高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良好契机。提高云南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思路 ,是以信息技术外溢效应和企业信息化外溢效应为基础提高云南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至整个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 ,世界已发展到全球化阶段 ,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已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国际背景。全球化进程呼唤文化自觉 ,新的文化论争需要文化上的自知之明。在并非由我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不是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 ,而只能是开放的文化天下主义 ;它既不自卑 ,也不自大 ;既有忧患意识 ,又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