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玉出昆山     
梅尔 《社区》2008,(26):36-36
北京奥组委于2008年1月2日正式接受了青海省昆仑玉石的捐赠,这也意味着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将全部以昆仑玉石为原料。“金镶玉”寓意着金玉良缘,这也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在奖牌中加入了非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2.
《左传》中的“沉玉质蛙”之俗充分展现了春秋时期人们对黄河神灵和玉石的信仰与崇拜。古人视玉有“勇”德和“信”德,因此他们以“沉玉于河”娱媚河神,祈求战争的胜利;以“质硅于河”为信盟誓,意谓河神见证。正是基于人们对河神和玉石的共同敬畏与崇拜,爰有沉玉而济、以璧祈战于河、质蛙于河而盟之举。  相似文献   

3.
以玉比德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价值创新之一。无论是具体的玉石材料、玉石制品,还是制造玉器的工艺行为,抑或玉石的售卖、收藏、馈赠等活动,不但直接参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建构,而且比德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并非一成不变的概念和范畴。从“惟德是辅”到“三纲五常”,再到现代社会的价值反思,从圣王到文人士子,再到市井百姓,“玉-人-德”相比附的伦理传统如今仍在大众探寻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承续与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玉     
王炳熹 《社区》2013,(5):35-35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玉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政治和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内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玉的5德是指玉的5种特性,凡是质地坚韧、光泽晶润、色彩绚丽、组织结构致密透明、击敲时声音舒扬致远的美石,都被称为玉石。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日以后,什么样的商品禁止在市场上通行?国家将对市场实施什么规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专门走访了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轻工总会行业管理部门及北京市消协等部门。 珠宝玉石有名可循 在1997年4月开始执行的《珠宝玉石标准》确定了珠宝玉石的名称。《标准》规定:“珠宝玉石”、“宝石”均不能作为具体商品名称;  相似文献   

6.
1965年12月,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在侯马市晋国遗址的东南部,秦村西北的浍河北岸台地上,配合侯马发电厂基建工程施工时,惊奇地发现一处“盟誓遗址”,出土了大批载有朱书辞文的玉石片,前后累计共五千余件。对玉石片上面黄豆、榆钱般大小,难以识别的古稀文字,大家一筹莫展,无以辨认。  相似文献   

7.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可见如今视为臻瑜的翡翠在清中期就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名贵玉石,为人们所崇尚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理性的闪光,感情的激荡”─—评罗振亚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华清对于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具有科学精神和艺术品位的研究,在当代中国不过是近十年来的事情。在以孙玉石、蓝椽之等为代表的上代学者荜路蓝缕、劈荆斩棘的努力之后,一批新的学者正在迅速成长。罗振...  相似文献   

9.
“接近诗美”的道路─—评《中国现代诗歌艺术》吴晓东孙玉石先生的中国现代诗歌研究,走的是一条“接近诗美”的道路。这体现为研究者始终坚持从“诗性”的意义上去洞见诗歌的艺术本质,从诗的发生学角度去体验诗人创作活动中艺术思维层次的深层心理动机。而这一切,都构...  相似文献   

10.
箕子怖箸     
《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了,箕子感到恐惧不安,认为象牙筷子必定不能放到泥土烧成的碗、杯里去,必然要使用犀牛角、玉石做成的碗、杯。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夏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屡次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本意。  相似文献   

12.
慈禧带热清代翡翠收藏 古语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我国自古就有用玉、佩玉的习惯,从商周时期开始迄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开创了以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等为代表的玉石文明,留下了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玉器文化,留下了和氏璧等古代名玉的千古传说,也留下了金缕玉衣这样让后人叹为观止的玉质珍宝。  相似文献   

13.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导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神话中国”概念;第三,为探寻中华文明发生机制的动力起源,创造性提出“玉石神话”(玉教)概念,以此建构自史前时期到当下的“玉石文化共同体”。上述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反映了叶舒宪的大神话理念,即将神话从文学中解放出来,恢复其作为文化基因与文化编码的本相。  相似文献   

14.
不贪为宝     
夜读《左传·襄公十五年》一则不贪财宝的故事,颇有警示意义。宋国时,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官员子罕。献宝人说:“我给雕玉的工匠看过,他们认为是真正的宝玉,我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说:“我认为不贪的品格是珍宝,而你认为那块玉石是珍宝。假如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不都失掉了自己的珍宝么?所以还是让我们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献玉人向子罕跪拜敬礼,继续恳求说:“小百姓带着这样值钱的东西,简直不敢出门,我今天把它献给您,是希望能免于横死。”于是,子罕便把玉石留下,叫雕玉匠人帮他雕琢加工,把加工好的玉石卖掉,使献玉…  相似文献   

15.
心里的宝玉     
一位想要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不远千里的去找一个老的玉石家,学习玉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疯狂的石头”是投资界的明星。在铂金、黄金、玉石、翡翠价格一路飞涨的当下,默默无闻的彩宝不甘寂寞。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为中国社科院和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玉石之路"系列考察报告之一。笔者作为小组成员,负责进行古代州(今山西代县—雁门关周边地区)的玉石信仰民俗调研。笔者考察了代县—雁门关地区的用玉民俗和崇玉心理,从葬俗、婚俗、趋吉避凶习俗、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第三重证据的形式论证古代州地区玉文化遗存,从而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路线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18.
汉语玉石及玉器命名研究是传统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56个汉语玉石及玉器名中的命名取象进行分类与统计,揭示其命名取象选择规律,并进一步指出玉石及玉器命名与人类的感知、心理、文化以及认知水平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赵盛基 《可乐》2011,(1):77-77
在瑞丽旅游,她被玉石市场各种各样的玉石吸引住了。她决定买块翡翠坯料,请雕刻家雕个挂件。她听说市场上的石料真真假假,怕上当受骗,就请当地的朋友帮忙把关。  相似文献   

20.
博嘎尔部落,是珞巴族主部落之一,生活在峰峦绵亘,原始森林茂密的东喜马拉雅山两侧,主要聚居在马尼岗、梅楚卡两地,约有3000余人。 博嘎尔男女皆好装饰。博嘎尔语称项饰为“波阶”,称耳串珠为“日啊龙”,都是用海贝、兽骨、兽牙或玉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