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防止的几种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是要服务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要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稳定的农村基础。 在不同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是不同的,尤其是 2035 年之前和2035—2050 年的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差异极大的。 2035—2050 年的目标是全面乡村振兴,2035 年之前则是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基础的阶段。 没有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就没有全面振兴乡村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分阶段实施。 当前学界、政策部门、地方实践部门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普遍误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阶段性特征,有急于求成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绘制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第一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小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的特殊地位,不仅构成了中国农民的大多数,而且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没有小农户也就没有乡村;小农户特殊的社会经济特征造成了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特有的困难,实现小农户的同步现代化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小农户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主线,而且也将成为未来两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小农户发展的机遇和危机并存,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小农户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会;随着中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为小农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济的可能,城乡资源流动的不断深化为小农户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农业多样性和乡村多功能作用的发挥为小农户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推动小农户的现代化保障了中国乡村最大人群同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振兴要服从于国家现代化战略的总体部署.本文以中国乡村治理专家贺雪峰教授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服务老人农业》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应服务的主体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贺雪峰教授的主要论点进行归纳总结,从城乡二元结构、老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对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农业与乡村研究的学术史表明,乡村振兴是现代城乡关系由分工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演进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内生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乡村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的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的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乡村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推进乡村产业培育与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组织变革、集体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培育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提升其战略实施成效。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推动脱贫农户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农户现代化转型的内在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支撑。从乡村产业与脱贫农户融合共生的经济性质出发,提升农户经营能力,优化机制设计,推进不同脱贫农户经营乡村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切实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之间的关系。通过概念思辨、理论分析和发展趋势判断等对相关经济学概念进行辨识,澄清了一些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在此基础上,试图说明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小农户问题并非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产生的,而是先天资源禀赋不足和人地比例失调的结果。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必须得到坚持,但小农经营的先天不足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现代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配套。建立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小农户之间的横向联合来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经验是,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在当前中国基本制度设置中,一方面农民既可以自由进城务工经商,也可以选择进城安居生活;另一方面国家为农民保留了返乡退路,以备进城失败的农民可以退回农村.正是因为进城失败有退路,农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城,国家也不担心因为经济周期造成进城农民失业所引发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中国因此有了城乡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2035年之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要为占农民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保底,要解决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回应他们的诉求.要防止当前学界、政策部门和地方政府实践中已经普遍蔓延开来的激进的乡村振兴解读,倡导积极稳健的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既是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对百年乡村建设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确保我国能够基本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可见,及时运用百年乡村建设连续统的视角对乡村建设行动进行系统剖析,具有高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因而必须重点把握我国从乡村建设运动到乡村建设行动的百年发展脉络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内在逻辑、潜在风险、基本原则、主要路径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