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学界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葛公尚同志主编的《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一书,已于2006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聚合了国内十多位学者数年辛勤耕耘的精髓,反映了我国学者在国际政治视角下研究跨界民族问题的最新成果。该书包括“理论篇”、“世界篇”和“中国篇”三大部分。“理论篇”对有关跨界民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诸如“跨界民族”的界定和分类、跨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跨界民族与地缘政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世界篇”对当代世界近20个跨界民族热…  相似文献   

2.
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整合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理性地对待本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印度的特殊国情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表现为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印度现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则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民族整合应成为印度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跨界民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跨界民族金春子80年代,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陈永龄等提出“跨界民族”理论,并招收“跨界民族”硕士生,从此一个新兴学科“跨界民族研究”正式邮现了……跨界民族是指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分别在两个或多个现代国家中居住的同一民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  相似文献   

4.
普什图人是南亚、中亚交界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至今仍保留着部落社会的特征。普什图人的发展壮大推动了阿富汗民族国家的建立。1893年,英国强迫阿富汗接受划分双方边界的杜兰线,普什图人被一分为二,成为跨界民族。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国,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了关于巴属普什图人地位和归属问题的普什图尼斯坦争端。基于普什图民族主义的思想和国内民族、政治现实的需要,阿富汗在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上立场强硬。巴基斯坦对普什图人地区的政策措施消除了普什图民族主义运动造成的分离威胁。阿、巴双方理性、务实地处理普什图尼斯坦问题,有助于普什图人的自身发展和地区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首先从政治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跨界民族的科学界定和称谓 ,随后集中探讨了“现行政治疆界不变”、“国家主权高于一切”、“综合国力较量”等理论、准则、理念对跨界民族的制约和影响。笔者认为 ,在一般情况下 ,它们不仅决定着跨界民族的民族过程取向 ,而且已成为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前提 ,并成为目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文章最后以非洲大陆为例 ,就如何正确解决跨界民族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最近拿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曹兴研究员的新作———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僧泰冲突与南亚地缘政治》一书 ,读后感触颇多。我向大家推荐曹兴这部新作的第一个原因是 ,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丰富了我们对国际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知识。我国学术界对国际关系的研究 ,太注重于对大国政治及大国关系的研究 ,太注重于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对外关系的研究 ,对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的研究往往重视不够。我国民族学的研究 ,又太注重于对国内民族问题的研究 ,太注重于对国内各民族的文化、宗教、风俗、语言、…  相似文献   

7.
“跨界民族”辨析与“现代泛民族主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民族”一词具有英语nation或nationality的部分含义。政治统一性与地域一体性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因而“跨界民族”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将“民族”与英语中的ethnicgroup或people概念联系起来,是产生“跨界民族”说的根源。ethnicgroup是文化人类学概念,people则是历史学概念,这两个概念不可等同于nation和nationality,因而不可译为“民族”,可考虑分别译为“族群”和“人民”;由此,“跨界民族”亦应改称为“跨界族群”和“跨界人民”。“跨界人民”是一种业已分化的“历史民族”,不再具有现时的民族同一性。现代泛民族主义者试图重建“跨界人民”的统一是不现实的和反历史的,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民族》的读者 ,笔者一直关注着朱伦先生和乌力更先生有关“跨界人民”概念的讨论 ,颇有收益。在读了朱先生的两篇文章后 ,笔者也有一些疑问冒昧向先生提出 ,谬误之处 ,还请朱先生和读者指正批驳。一朱先生主张将“跨界民族”改译为“跨界人民”的根据之一是汉语中“民族”与西方语言中“nation”的概念一致 ,而西方语言中“nation”意指国家或国民 ,所以“跨界民族”之说不能成立。但朱先生却避开了汉语中“民族”一词除广义概念之外 ,还有狭义概念 ,而狭义概念中的“民族”并不是指西欧语言中的“nation”。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方法,通过对西藏民间文学故事中与印度、阿拉伯、日本、蒙古和汉族等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民间文学故事中相同或相近故事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西藏自古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地区,而藏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借鉴、学习和吸纳外来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跨界民族是指那些因传统聚居地被现代政治疆界分隔而居住于毗邻国家的民族。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一个国家为主体民族的同一个民族分布在相邻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是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之一;一是同一个民族被不同的国家划分.没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如库尔德人和萨米人)。跨界民族问题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跨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特点更加突显,跨界民族问题已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多跨界民族的国家,民族理论学科应加强跨界民族研究,以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家利益,而政治安全则始终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保证。冷战结束以来,跨界民族问题对一国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对我国政治安全形势所带来的现实与潜在威胁也在不断增长:泛民族主义思潮对我国边疆地区安全稳定造成较大威胁;国际反华势力利用跨界民族问题加剧对我国的分裂活动;境外敌对势力对跨界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活动危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周边国家民族问题的辐射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政治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将这种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跨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特点更加突显,跨界民族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多跨界民族的国家,加强跨界民族研究,是关系到到我国国家安全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相邻国家间的关系不尽相同,有的和睦相处,有的兵戎相见.而跨界民族关系往往成为影响相邻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跨界民族关系既可以是国家间发生纠纷的诱因,也可以成为国家间密切联系的纽带.认真研究跨界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对于相关国家的内政、外交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跨界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影响到相邻国家间的外交关系、跨界民族关系是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晴雨表”、跨界民族关系和国家主权、跨界民族关系和国防安全、跨界民族关系和泛民族主义、跨界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认同问题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就存在的民族政治问题,在社会转型与利益分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凸显.边疆治理面临着民族矛盾上升、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流失、跨界民族问题增多等方面的挑战.为了化解利益分化时期国家认同与治理危机,需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驾驭民族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民族地区的中介组织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16.
丁宏 《回族研究》2001,(1):29-35
清末回民起义失败后,白彦虎等率起义军余部翻越天山,定居中亚。这次被迫的避难事件,却带来一个新的民族——东干族的诞生。从此,回族不再是中国境内独有的民族,而是作为“跨界民族”存在于世。斗转星移,清末回民起义已经过去了 120余年,然围绕白彦虎的评价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作者在中亚东干族聚居区田野工作基础上,并结合中、俄文资料,再就白彦虎之评价问题作客观阐述。  相似文献   

17.
跨界民族是指跨国界而居的同一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利益问题、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外部势力的介入等原因会引发跨界民族问题,并产生国内和国际影响。跨界民族问题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危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危害国家边疆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削弱国家凝聚力、加剧民族矛盾与冲突、损害所在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跨界民族问题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相关国家周边外交关系带来深远影响,易于引发相关地区关系紧张与冲突并成为引发重大国际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吴思震 《民族论坛》2006,(10):48-50
一、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数量、规模虽然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仍还很缓慢,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仍还比较低;“两基”成果不稳定,有些地方的“两基”数据存在不少水分;教育资源配制和布局结构不科学,办学效益还比较差。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和农牧区,民族教育发展状况暴露出的落后面貌十分明显。(一)民族教育的历史特点遗存民族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受民族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物…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吉林省民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跨界民族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3日至6日在风景秀丽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召开,来自北京、内蒙古、云南及东北三省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代表们围绕东北亚跨界民族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关于跨界民族理论研究。跨界民族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次会议上,一些学者对跨界民族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就字面意义而言,跨界民族应当包…  相似文献   

20.
王彦宏 《民族学刊》2021,12(11):105-111, 133
印度电影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印度、沟通两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印度电影具有丰富的叙事经验,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时代命题,民族信仰下的二元冲突和根植于民族特性的爱情题材,把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都是宗教世俗观影响下的印度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实现故事本土化与他者化兼容的高超叙事能力,印度电影的民族化审美特色以配唱民族歌舞的艺术方式成为印度电影产业长盛不衰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符号。电影叙事他者化的现代改良,强调引入西方的视角思考民族社会问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巨星更是印度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国家形象代表,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业成为其国家“走出去”的文化品牌。而中印文化交流路径的搭建和“元故事”叙述体的创新表达,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对中印文化交流具有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