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代社会,商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不光表现在商人的经商活动中,也表现在商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中,本文主要就商人所从事的慈善公益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做一论述,使人们从这些论述中对商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旅沪广帮在晚清时期上海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872年重建后的广肇公所,不仅充当同乡移民自治机构的角色,还举办各项公益事业。广肇公所重建后,与粤、港、澳其他慈善组织、商人团体的联系日益密切,反映了近代中国商人社会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7,(4):24-28
近代早期英国的犯罪问题更加凸显,一方面是犯罪的数量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表现为犯罪的类型以财产罪与规训罪为主。与此同时,罪犯的主体是劳工等社会下层群体,而罪犯的性别多以男性为主,反映出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变迁与贫富分化对犯罪观念的影响。犯罪问题的恶化与这些特征的形成,是近代早期英国人口持续增加、经济波动、政府加强对民众的规训、清教的兴起和战争的频发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犯罪问题成为近代早期英国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的解决与否,攸关英国社会的稳定转型与国家的有序治理。  相似文献   

4.
俄国女性慈善事业在近代特别是19世纪开始大规模发展。女性开展的慈善活动包括早期的个人捐助,慈善组织的建立和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的慈善活动等。俄国女性广泛参与慈善活动除受东正教传统观念影响外,也与俄国独特的法律规定、教育传统以及家庭生活模式有密切关系。慈善成为俄国女性参与最广泛的公共活动。女性参与慈善活动对于构建俄国公民社会及推动社会变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政府政策和社会认识的改变,商人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参与政府事务,组建自己的组织,并在慈善、教育等公共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商人的主要特征是:来源的多样性,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行为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早期,英国一度出现了垄断泛滥的情况。为此,形成了持续不断的反垄断活动,主要反映在普通法法院的判决和议会的讨论和议案中,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呼应。反垄断活动扩展了行业自由和市场空间,促进了英国重商主义的转向,增加了投资渠道,积累了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英国大学社会构成主体是教士与穷家子弟,而近代早期大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大学社会构成的复杂性反映出近代早期英国绅士阶层的"下游化"、中间阶层的崛起以及社会结构的等级性。大学社会构成的变化折射出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张謇的慈善活动对比他在实业领域的成就而言知名度较小,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却非常深远。对张謇慈善活动的研究与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是当今南通地方史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张謇的慈善活动分为以创办传统慈善机构为主的早期和建立新式慈善机构为主的中晚期,张謇投身慈善活动的思想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并在其慈善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张謇的慈善活动总体而言历时长、涉及领域广、模式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张謇的慈善活动不仅造福了当时的南通社会、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更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晚清的社会变革使传统商人发生变化,促使了近代商人阶层的发展、壮大。近代商人在辛亥革命前的公共领域已相当活跃,致力于新式教育事业、投身公共事务、倡导立宪、主张地方自治。在辛亥革命中,商人利用商人社团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维护各地社会治安;辛亥革命后,商人又竭尽所能为各地军政府积极筹措资金,维持政府开支。近代商人在辛亥革命前后积极参与,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慈善组织也不例外。与古代相比,这时期慈善组织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并开启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之路。在转型过程中,慈善组织自身运行机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在政府与慈善组织的互动过程中,政府从法律法规、监督管理、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慈善组织一些扶持,这加速了慈善组织的转型进程。但中国慈善组织的近代转型也存在转型不彻底、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认为现代慈善伦理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实现价值的重构,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通过培育慈善文化、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慈善组织等路径,不断彰显现代慈善伦理的价值,从而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慈善伦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基于个人的德性伦理,也包括基于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被大众广泛认同、体现社会正义的规范伦理,是个人德性伦理的必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的时期,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个人德性伦理的同时,要适应现代慈善事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普遍化和公共化特征,更加注重构建基于社会正义原则的规范伦理,形成完整、理想的现代慈善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13.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推力是其罪富文化、互济文化和个人主义,中国式慈善与其特有的仇富文化、救急文化和父爱主义密切相关。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须扬弃传统慈善文化资源,吸收西方先进的慈善文化元素,培育公民社会,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当前是与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进程纠结在一起的。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具有不同于传统慈善的内涵和特征,它要求立足佛教慈善传统,吸收融合现代慈善理念,涵摄生态环保意识等。佛教慈善实践对生态环保的关注目前主要集中于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生活方式的宣传方面,其进一步的拓展应结合现实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开展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项目,它要求佛教慈善基金会、佛商、佛教志愿者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5.
慈善与道德有关,但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现代社会的慈善是一项社会化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当前需要改变关于慈善的旧有观念,大力宣传和普及现代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儒家"仁"、"仁政"、"人本"、"留余庆"的思想及儒家"灾害观"、"贫困观"、"财富观"中的"慈善意识"经常会在引用中与现代慈善理念混淆。事实上,"博爱"与"等差之爱"、"君王之惠"与"公民权利"、"慈善特权化"与"公民责任"以及"明哲保身"与"爱之慈善"有很多背离之处。认为"宗法"与"礼教"两大思想是导致"人本源"的儒家"慈善意识"与"神本源"的现代"慈善理念"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必须扬平等、弃等差,扬责任、弃恩赐,纠正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越位"现象,克服"明哲保身"思想的局限,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17.
陈嘉庚先生一生胸怀国家社会福祉,关心公益,同情弱势,倾其所有捐资助学,进行了众多的慈善活动,其慈善精神与传统的慈善思想有一定的区别,体现了近代社会的公益观念,即重教乐捐、重义轻利、重募重理的时代特征。梳理与挖掘陈嘉庚的慈善思想,对于继承与发扬其慈善精神,对于发展当前的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謇举办慈善事业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行为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清末民初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使张謇的慈善理念向近代化转变,爱国情结是其举办慈善事业的第一要旨,实业的发展为其举办慈善事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多元的人格特征则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张謇的慈善事业在清末民初的转折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交通、通讯、新闻舆论等为典型代表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后,它们或便利救济物资的调配,或加速救助对象的区域流动,或监督与制约救济事务的运转,或宣传与流播新型慈善思想等,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慈善活动的近代转型发挥强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开埠通商以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思想和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慈善与社会救济领域,通过早期出洋考察的学人、士绅和官员的传播和思想先驱的鼓吹与倡导,中国传统慈善救济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吸收了西方国家近代先进的济贫思想和实践经验,充实和扩大了慈善救济的内容与对象,使慈善事业有了近代公益事业的特征,树立了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和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富国养民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