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代女真词人传世词作并不为多,其嬗变历程却颇具特色.金初完颜亮虽多学宋人,却词风朴野,气象宏阔,颇多雄霸之气,是金代女真人词的第一次真切展示;金代中期的世宗与章宗之词作,或谈禅说理,或咏物摹象,词风渐趋柔婉;金代后期的完颜璹在词中屡屡表达自己对于日渐败落政权的忧虑情怀,多有黍离麦秀之感,词风亦融合南北,词艺亦臻于纯熟,是金代女真词人之集大成者.从完颜亮到完颜璹.金代女真人词在一百余年间中逐渐走向成熟,体现了女真人在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上所走过的一条汉化与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大定、明昌时代,金代社会进入承平时期,其词坛创作主体是吮吸着金朝本土文化乳汁而成长起来的"国朝文派"词家,其词风特征是:审美风格上豪放与婉媚并重;词家主体精神上追求隐逸与自适;词体特征上典雅与浅俗共存。这主要源于此时期多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首先,世、章二帝偃武修文,推行汉文化与保持女真旧俗两相并行的文化政策;其次,受世、章二帝的创作风尚与喜好的影响;再次,北方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女真民族质实、勇武等民族心性对词文学雄健亢爽、率直俚俗风格的影响;第四,在词体发展上,"苏学行于北"以及北宋绮丽艳冶之词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朝是女真人在北方建立起来的封建制国家,是继北魏拓跋氏、契丹耶律氏之后又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文化秉承宋、辽之余绪,其书法秉承唐宋之传统。尤其是受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影响最深。其书法可分为发轫、发展、成熟三个阶段。金代书法与金代文学一样,是“借才异代”的产物。它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视野中,一种文化模式和审美价值的取向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金代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完颜曼)于一一一五年建立的政权。它在建元收国之初,先后灭亡辽与北宋,进而据有淮水以北的中国广大地区,而与南宋对峙。其幅员则广于辽,实力则强于宋,雄峙于北半部中国几一百二十年之久。直到一二三四年,才被新兴的蒙古所灭。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居民和北方少数民族天秉本多质朴刚健的气质,因而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扶、风骨遒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薰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正统思想以及其它传统观念作怪,对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少予以重视。甚至存在着一种用南宋文学来代替金代文学的倾向。这不仅是违背历史实际的,也是很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5.
在金代文学的发展中,宇文虚中处于开风气之先的特殊地位。他以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的身份主盟文坛,曾经影响了从金初开始的一代文风。而在历史上,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他在宋、金关系史中的突出作用。他在北宋政权倾覆、南宋政权初立的风雨飘摇乏际慨然请命,奉诏使金,始而为金所用,继而为金所害,堪称宋、金征伐聘问过程中的一个举足轻  相似文献   

6.
金代初年的吴激和蔡松年为金代词坛之翘楚,他们的词被称誉为“吴蔡体”,在金代词坛享有极高的地位,影响了金朝几代词人。本文拟就吴蔡体的主要内容、风格特征及对金代词坛所产生的影响作粗浅的探讨。吴激(1090—1142),字彦高,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初仕于宋,历任清高显贵之职,宋金开战,吴激奉命使金,以知名留而不遣,任翰林待制,金皇统二年(1142),出知深州(今河北深南县),到官仅三日而卒。吴激之于文学创作,其词成就最高,元好问认为是“自当为国朝第一手。”①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余杭(今浙江杭州西北)人…  相似文献   

7.
金代文学论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完颜 )于公元1115年建立的政权。它在建元收国之初,先后灭亡辽与北宋,进而据有淮水以北的中国广大地区,与南宋对峙。其幅员则广于辽,实力则强于宋,雄峙于北半部中国几一百二十年之久。直到公元1234年,才被新兴的蒙古所灭。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居民和北方少数民族天秉本多质朴刚健的气质,因而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扶,风骨遒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长足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子,增加了新的活力。可是长期以来,由于…  相似文献   

8.
从南宋后期开始,词人的身份、角色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歌者、文士、志士、谒客转到隐士,凸现了隐士这一词人群体的独特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反映在词作、记录在词史上的便是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宋末元初词新质的生成与词人的隐士身份角色有着深层而广泛的内在联系,着眼于词人的隐士身份角色,来探讨当时词中抒情人物形象的构建、创作实践的意义和词作风格的形成,或许更能为之找到内在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朝虽然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但金代文化尤其是在儒学文化的发展并不逊于辽宋。其根本原因在于金人对中原汉文化的历史认同,尤其是金代社会上下对儒学典籍的推崇。金统治者文化价值的应然取向、治国理政的实然选择和推广儒学教育的必然需求,共同促进了金代儒学典籍的出版与流通。这对于巩固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意识、催生金统治者的中国国家观念及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12至13世纪中期,因民族政权分裂,我国虽形成了南宋、金朝一南一北的对峙局面,但在文化上,南北仍是一体的,文学上也是一体的。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人们对一水分流的南宋文学与金代文学的一体性认识尚不够清晰,故使对二者的研究仍处于分立状态中,因此有必要以整体观重新审视宋金文学,此种研究可以从宋金关系上入手。  相似文献   

11.
论舒亶词     
舒亶是北宋词坛重要词人,然其词长期以来却被文学史"遗忘".他的词在内容与题材上深化了苏轼开创的"士大夫化"抒情道路,形式上亦显出打破诗词界域,扩大词之表现功能的努力.而他参与制造的北宋"乌台诗案",也间接影响了宋词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宋代咏物词的艺术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诗的特别形式的词,产生于隋唐,流行于五代而盛极于两宋。随着词作创作的繁荣,作为词的重要题材之一的咏物词,至宋也日渐兴盛起来,到南宋咏物词已蔚成大观,成了宋季词人(婉约派)借物抒情的最适宜的表现形式。蒋敦复所说“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宋诸公有之”(《芬陀利室词话》)的话,就概括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意义邹志勇韩晓东词作为一种配合燕乐的长短句歌辞,发展成为与诗文并立的文体,自中唐始,经晚唐、五代,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后世论词史者,大都从五代花间词、南唐君臣词直接跳跃到北宋中期的晏殊、柳永、欧阳修等词人,甚至说后者“追逼花间”(陈振...  相似文献   

14.
翦伯象 《中州学刊》2005,(2):171-176
汴京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汴京培育了一批"能词能吏"的词学主体,其人文经济是北宋词的生存根基,其书斋美学造就了北宋词向雅避俗的发展格局,其地域文化孕育了北宋词的特种生命基因;汴京意识是当时词人重要的情感向度;汴京是北宋词传播与消费网络的核心和枢纽,对词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极富心性特征的词为了调和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在词人与政治王权之间、词体与诗教规范之间主动或被动达成和解,以损伤词人意识、文体特征的方式使词和词人获得了悲剧性的生存。和解是一种延缓性的生存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迁就性的文化策略。和解现象的出现,与北宋王朝守和的国策、北宋人的包容性格、北宋文化的整合态势有关。相对雅化而言,清晰地揭示词体演变的内在轨迹是和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宋辽弭兵修好近一百二十年.然而,到宋徽宗宣和年间,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遂与金朝订立"海上之盟".迨至辽朝灭亡,宋、金两国交恶,进而导致后来"靖康之变"的发生.而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宋徽宗赵佶的个人因素,毫无疑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徽宗的所作所为,虽然不能直接导致北宋政权的崩溃,但是其本人对于宋朝的灭亡仍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论苏轼豪放词在北宋的尴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轼《东坡乐府》中的豪放词 ,在当时并不为社会所欢迎 ,以致“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等人 ,也远“豪放”而近“婉约”。这一现象的存在 ,充分体现了北宋词人对本色词的艺术追求与注重 ,并由此建立了“词以婉约为正宗”的传统词学观。  相似文献   

18.
北宋词人柳永天真、浪漫深情的本性使其沉溺于谱写歌词,其结果却使他欲求仕宦的用世之志受挫。而遂于此,他更加以已之遭遇体验着歌妓们的生活,创作出内容和风格都很接近她们而与文化权威背离的词。他的政治生活是一种悲剧,而他创作的歌妓词是一种词史上的开拓与成功。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北宋时期绘画与词的关系,从词人与绘画关系看,存在两种情形:一是词人未必能画,但收藏、鉴赏、品藻过绘画,二是词人能画。词人兼画家身份的鉴定,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一批画家或词人。从词与画的结合看,有以词意入画和题词于画两方面,后者即题画词。唐五代北宋题画词,范围较广,可概括为题写人物画、山水风景画、竹梅图三类。题画词的认定,对理解词意大有益处。题画词不仅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且使词家能"换位"思考,从而为抒情写物、驰骋才情开辟出崭新的艺术境界。绘画对词的深层影响,体现在词家借鉴绘画的白描、钩勒、大斧皴、点染、着色、取景、构图等手法技艺,以刻画人物、描写景致、创设意境、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20.
论东坡词写景造境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从晚唐五代发展到了北宋,越来越多的词人将审美的目光从绮楼宴饮、院落笙歌移注于大自然的山水风物。其中最突出的,是才华横溢、诗词兼擅的苏轼。青年苏轼扬名诗坛的最早一批作品,大部分是山水纪游诗。而他在中年通判杭州时期初试词笔,就把西湖旖旎的波光月色、钱塘八月卷霜雪的怒潮、七里漱如画屏般的青山碧溪都收摄入他的小令或长调之中。在苏轼词里,通篇或一半篇幅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写景词有这样大的比重,居北宋词人之首位。然而,有关苏轼山水诗的论著早已大量问世,迄今却未见一篇专门研究东坡写景词的论文。为此,笔者撰写此文,试对东坡词写景造境的艺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