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著作。《周易》成书于何时,作者为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从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周易之制作年代》中可以得到一些启迪,他认为《周易》作者不必是一个人,也不必是一个时代。从其内容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他曾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又作了否定。对《周易》制作时间的认识可以分为西周初叶、西周时期、西周中后期、东周、战国初期、战国晚期等,至今未有定论。《周易·系辞下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说的是伏羲画八卦,通过观天文,察地理,探索了宇宙、人生之变易。故后世诸多学者,视《周易》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之书。“卜”字乃龟甲焚烧裂纹而来,据《周礼》记述,周代已专设太卜之官,职掌占卜,其依据也是《易  相似文献   

2.
<正> 《老子》是近代学者争议最多的一部书。如,关于作者,马叙伦、高亨、吕振羽等人认为是略早于孔子的李耳;郭沫若认为是环渊(关尹、它嚣);罗根泽说是太史儋;冯友兰说是生于孟子之后的某人;范文澜说是战国末年一个叫做李耳的人;还有人说是老莱子。关于成书时间,除了春秋末、战国初、战国中、战国末几种说法之外;任继愈认为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成书过程延续了“一二百年甚至几百年以上”;顾颉刚甚至提出了成书于秦以后的汉武帝之前的说法。关于书的性质,魏源认为是一部救世术;杨荣国  相似文献   

3.
略论道家对《易传》哲学思想的影响──兼论《易传》归属于儒家著作王文清,李跃柱《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一般认为,《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是一部占筮之书,但也蕴藏着一些朴素的哲理思想。而《易传》十篇,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大致成书于战国...  相似文献   

4.
《文子》是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的一部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及隋唐《经籍志》均有著录。自北魏到宋,先后有李暹、徐灵府、朱亢、杜道坚诸家为《文子》作注。唐代曾诏封《文子》为“通玄真经”。这说明《文子》曾在历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这部书的成书年代、思想倾向、理论价值等,学界至今无统一意见。笔者认为,《文子》成书于战国末年,是战国末年出现的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着重谈一谈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啖助认为《左待》成于后代学者之手。赵匡则明确提出“左氏非丘明”。否定了左丘明作传说。两宋承啖、赵绪余。议论蜂起。《左传》成书战国说更趋流行,代表人物是叶梦得、郑樵和万见春。元明两代继续做了一些探索。入清以后,虽然康熙御定左丘明作传说。但战国说仍然得到一些学者的中持。民国以后,战国说以其理据逐渐占据了学界的主导地位。其论证的方法手段都有不少新拓展,并通过各自的研究。得出了同属战国说而具体年代与作者互有歧异的种种结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问题,中外研究者们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两大说:一说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简称“嘉靖说”);一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简称“万历说”)。“嘉靖说”是一种旧说,而且据的是传闻,没有扎实的根据。到1933年7月,郑振铎在《文学》第1卷第1期上发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是作于万历三十年左右,”第一个同旧说进行挑战。次年(1934)1月,吴晗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认为“《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公元1582—1602)中。”后来主张“万历说”的越来越多;黄霖先生认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更为精  相似文献   

7.
《孔子家语》和《周礼》是中国文化中的两部重要元典。但在疑古思潮盛行时期,这两部典籍的作者、成书乃至真伪问题都引起过极大争议。近年来,随着新出土文献的参照,《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语》中的不少材料,往往会提示其他古文献的真伪、成书年代等信息。其中《执辔》一篇,就透露出关于《周礼》成书年代及可靠性的重要信息。该篇以执辔驾车作譬喻,形象地阐述了孔子德主刑辅思想。特别是关于"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总治"的论述,更与《周礼》六官的设置密切相应,可以视为孔子对后者的总结、阐释。由此可以推证,《周礼》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其成书一定远在孔子之前,极有可能为周公所作。  相似文献   

8.
《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壹)》中,《楚居》是一篇很另类的文献。共14支简,原无篇题。主要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23位楚公楚王的居处迁徙,内容与《世本》之《居篇》很相类,故定名为《楚居》。应该说,这个定名是有一定依据的。《世本》15篇,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是先秦时期重要史籍之一。陈梦家先生据《世本》述及赵王迁事,并称为今王迁,认为是战国末赵人所作;成书于秦始皇十三年至十九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9.
关于《老子》哲学,近年来我国哲学史界多侧重于探究它的本体论,即作为《老子》哲学最高范畴的“道”,是精神性的本体,还是物质性的实体的问题。至于它的认识方法论问题,则由于持论较为一致——多认为它是辩证法的,甚且有指它为先秦辩证法杰作的——而未予以充分注意。而这个问题,对于判断《老子》哲学的基本属性却是至关重要的。管见认为,《老子》哲学是道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体系。限于题旨,本文对它的唯心主义性质不作辨论。 一、《老子》的形而上学观 《老子》成书,约在战国中期,它基本上保留了老聃的思想,这是学术界颇具倾向性的意见。《老子》甲、乙两种帛书本的出土,亦可维持此说。 《老子》的主旨有二:其一是宣扬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那些被“降在皂隶”的奴隶主贵族的全生葆真之术,其二是对“人君南面之术”作经验总结。这是长期作周王室守藏之吏的老聃力所能及的。此外,《老子》中也掺杂了若于军事方略方面的论述,与战国兵书大同小异,但与老氏的恬淡无为哲学却存在明显的矛盾。而对治军的经验进行总结,却是老聃力不能企的。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尚无确据。《老子》最后成书,取材很广,前人之说已备。故书中有关军事辩证法的论述,抑或承袭他书而未及消化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10.
《周礼》又名《周官》或《周官经》,主记周代官是发掘最晚的一部古文经书。该书来历众说纷歧,初传为“周公旧典”;但自东汉至近代,许多学者怀疑《周官》为周公所制,有人说是六国时人作,有人说是汉哀帝时刘歆伪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众学人惑于《周礼》来历,对该书的学术研究裹足不前;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更是不为重视,所见一鳞半爪之议,多零散无章。 笔者认为,以《诗经》、《左传》、《论语》、《今文尚书》等先秦典籍相印证,《周礼》虽寓“托古改制”之  相似文献   

11.
伏羲 廪君 白虎——巴人族源臆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历史典籍、神话传说以及口碑材料指出巴人为伏羲后裔,其先祖后照南迁至巴陵,号为巴人;因尧、舜、禹三代连续不断地攻伐三苗,被迫西移至鄂西长阳武落钟离山.巴氏子务相与四姓争神获胜,被立为廪君.其后,廪君率其族继续西移,射杀盐神、君乎夷城,建立巴国.巴人之族徽由鸟而蛇而虎,最终以白虎为图腾.同时,本文对白虎图腾的象喻意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白虎图腾以其祥瑞、骁勇、善变、凶残等图语对巴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致使在其势力范围内的不同区域出现了崇白虎、赶白虎、杀白虎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戊戌变法之前的十多年间,康有为致力于探究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聚焦先秦诸子。康有为提及的汉唐人物并不多,却对这一时期的董仲舒倍加关注。事实上,康有为不仅多次讲到董仲舒,而且作《春秋董氏学》对董仲舒的思想予以阐发。康有为对董仲舒的思想阐发表面看是对董仲舒的推崇,实则是借助《春秋》发挥孔子思想的微言大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透视康有为对董仲舒思想的阐发,既有助于整体把握康有为对董仲舒的审视和评价,又有助于体悟康有为的孔学观和董仲舒在近代哲学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3.
威廉·坦普尔爵士园林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之处。实际上,坦普尔在《论伊壁鸠鲁的园林,或论园艺》中系统地探讨了园林的起源、伦理意义和审美形态等问题。他从病原学的角度出发,把园林作为治疗人们过剩欲望的理想之地。他虽然赞同伊壁鸠鲁主义的退隐思想,却从政治德性、顺从自然、自由选择3个方面阐述了园林的退隐伦理。在园林之美上,他认为美在于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既包括欧洲的规则式之美,也包括中国的不规则之美。坦普尔的园林理论对我国当下的疗养院园林、私家园林的建设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和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注释问题与词汇难点。不疏通字词,便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审文例是义训的重要手段,对于解释词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审文例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探求词义,理解语义。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底台湾举行"五都"选举,从选举结果看国民党改革,可谓成败皆俱。国民党能稳住三席,得益于其改革策略调整、党政关系重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纾解民怨的努力,尤其是开放的两岸政策。然而,国民党党务改革及其施政绩效,与外界期待存在鲜明落差,其对地方派系改革手法和精简、调整人事等的粗糙做法,效应负面,削弱了基层动员能力,是国民党选票快速流失的重要因素,也使得"五都"选举呈现"席次稳定选票流失"的吊诡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大国,但还不是消费大国。理论研究表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传导机制有五个:第一,生产扩大导致居民收入上升从而促进消费;第二,生产扩大通过降低消费品价格促进消费;第三,生产扩大导致市场主体预期乐观从而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第四,生产扩大促进信贷发展进而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第五,生产扩大增加居民闲暇时间从而增加消费。美国经验表明,增加收入、降低消费品价格、提高消费者预期、增加新产品供给和增加居民闲暇时间是促进消费的主要因素,维持高消费率的主要因素是财富效应、消费者预期乐观和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费品价格、稳定居民预期以及完善金融服务,积极促进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了犹未了》主人公齐思逸是精英文化形象的代表,该小说旨在通过他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传播精英文化。齐思逸在精神上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以天下为己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他以精英文化形象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着价值范导的功能。在表现手法上,主要以梦境和对话来描写其心理。另外,该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也从侧面说明了齐思逸代表着精英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诗乐舞为上古祀神仪式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周因于殷礼,祭祀礼仪中的诗篇大部分为“史巫祝宗”之辞,为仪式用语,保存在《诗经》的雅颂中,与乐舞一起服务于降神、娱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献[1]解决了绝对值函数的求导问题,本文将它推广到更一般、更普遍的分段函数的情形。在所证明的两个引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分段函数在界点处一阶导数存在的充要条件及其推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改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公司中董事长或经理权力过大。文章探讨改制公司中的人治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在公司中以“法治”代替“人治”的相关措施,并建议修改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完善改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