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答时代课题而学习,立足中国基本国情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宽广的时代视野和强烈的国情意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在解答时代课题、把握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是在宽广的时代视野和强烈的国情意识中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几次重大追问,都蕴含着丰富而科学的学习观。从历史缘由看,每次追问都无一例外地和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释、应用有关。从追问实质看,各种不同形式的追问实质上都反映了追问者所坚持的科学学习观。从价值诉求看,各种不同的追问都表达了追问者坚决纠正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不断寻求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标准、牢固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的共同理论诉求,从而明确表达了追问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科学学习观。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看法,即“无意识本能”论,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基石,而且也是他解释历史和文化现象的根本出发点。那么,在他看来什么是人性?人性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如何?怎样评价他的人性观?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周振国康振海邓小平理论能够科学地回答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同他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抵制用僵化的态度或自由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分不开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视阈的主题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的语境中,其独具特色的创新观集中体现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问题的一系列新识新论上。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致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论这三论来加以概括和理解;而提出并科学阐发新生产力观、新市场经济观和新发展观则是他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创新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周扬是上世纪中国政坛和文坛上的活跃领导人,他们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对我们今天运用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要对邓小平解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系统性的概括。由于邓小平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又是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因此研究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所以,从根本上考察邓小平"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时,不仅要考察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态度,还要考察其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用其实践态度印证其理论态度,反过来又可以帮助理解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起点、逻辑起点和价值起点,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面临新的历史课题和时代语境,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的思考与阐发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展开的全过程。习近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从多个层面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出正本清源的回答,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既奠定了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要靠发展实践证明的思想.他认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构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来证明和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拓展.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反映出他对待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态度:社会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伟大的实践;社会主义不是已经成熟的制度和既定的规范,而是需要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的活力和生命力来自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邓小平同志重新走上中央领导岗位,“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①他在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就正确估计和对待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言论。他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同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的历史贡献和现实表现及其发展变化的实际相结合,成为我们党制订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指导思想,对新时期造就和扩大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全部历史经验,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分别是这个科学体系的理论根据、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内在联系、重要作用,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这个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一系列新的基本理论观点,是这个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在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要注意分清一些基本界限。其中之一,就是要分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和对待生活方式问题什么是生活方式?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简单地说,生活方式是讲人们怎样生活,采取什么方式过日子。它包括怎样消费,怎样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怎样进行社会交往,怎样使用闲暇时间,等等。影响生活方式形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观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向军 《齐鲁学刊》2005,1(1):143-148
邓小平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 义就是共产主义,它既是思想体系又是发展的理论,它既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又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思想和胜利 的旗帜,它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对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强调坚定地 信仰,认真地学习,完整准确地理解,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要解决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决议》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高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历史地位,突出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对现在和今后的重要指导作用。《决议》公布后,深得民心、党心,为全党、全国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应只是"历史的方式",而应是"逻辑的方式",即应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高度上来揭示它的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应重视观点本身的"成熟和典型性",并依此标准来确定其地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它们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方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了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现。二十年来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生机和活力,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7.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对待世界上的民族问题,去考察、研究、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问题著作和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努力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水平,牢固地树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为此,要求我们弄清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特别是其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张一兵教授认为,他提出的"思想构境论"是"在提倡创新时代"的一个"哲学创新"。然而,无论是作为解释学还是作为哲学,思想构境论都谈不上有什么理论创新,倒是存在着理论上的倒退。作为解释学的思想构境论,其基本立场是主观主义,同时,它的许多解释学观念是陈旧的、落后的、混乱的、错误的。作为哲学的思想构境论,具有历史唯心论的倾向。由于张一兵在研究问题时采取不同的理论立场,他在理论上的倒退就不是坚决的、彻底的,而是?徨的、矛盾的、动摇的、折衷的。坚持思想构境论,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抛弃思想构境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认识脑力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脑力劳动,是一个论之又论的问题,但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这其中虽然有实际问题,但认识问题是更为根本的。本文试谈两点认识。一、脑力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弄清:什么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怎样创造社会财富?脑力劳动怎样形成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退出论”是所有制改革的一个理论热点,如何评价和对待“退出论”也是决定今后中国所有制改革基本走向的关键。国有企业究竟应否退出?退出范围、退出方式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如何定位的问题。创办和保留国有企业有何必要?国有企业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正在做什么以及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控制力怎样加强?这里想谈点看法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