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摆脱了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羁绊,审美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代呼唤生活的审美化。审美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满足人们内在的审美需要———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需求。然而它被长期地压抑着。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今天,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审美需要便高涨起来,并日趋丰富和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于是,人们热衷于自身形体面容的美化,热衷于家居环境的美化,渴望整个社会环境富于诗情画意,渴望能在自然美的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陶冶。因为…  相似文献   

2.
一、民间文艺生态比较的意义民间文艺包括民间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各种艺术形式不同,但都是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审美文化。人类为适应环境,满足自身本能的和社会的需要而创造种种文化,就像“一张满足社会基本需要互相联系着的网。”(马林诺夫斯基语)为满足人的吃、穿、住、行的需要,人们创造了物质文化;为满足结为群体、组成社会的需要,人们创造了制度文化;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人们创造了精神文化。作为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份的文学艺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需要,即对形、声、色的审美需要而创造的。人们为满足…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和人类其它一切劳动产品一样都是具有价值的,都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但是文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它既不象物质产品那样,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直接助益,也不象其它精神产品那样,是从理论的角度帮助人们去认识生活的规律。文学着重是从精神上给人们一种审美满足,因而具有为其它产品所不具有的审美价值。本文拟从文学价值生成的主客体因素,对文学价值作一探讨。 一 究竟如何认识文学价值的实质,在中外文学理论界都存有很大分歧,而这种分歧与对价值本身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在以往的价值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明显对立的观  相似文献   

4.
服饰不仅要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人们视野的开阔和对美感的不同理解促进了服饰审美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学研究一直以艺术为主要对象,这是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要求的需要的。美学研究的对象应从研究人类精神产品扩大到人类的物质生产领域,使人类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实践中,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学可分为若干个分支,诸如哲学美学、艺术美学、生活美学、自然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教育学等,使美学研究既专一集中,又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6.
成人文化生活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成人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是对成人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和生活文化的教育.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其基本任务是:1.加强成人学员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需要的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对文化生活和审美...  相似文献   

7.
上古人类生活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卢颂江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基本观点:“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  相似文献   

8.
墨子务实求真的文艺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先质而后文”的见解和“非乐”思想中。“先质而后文”是针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同时,是墨子提出的一条认识论原则和美学原则。他强调对于客观事物包括文章,必须首先重视其功用,然后才能进一步追求对它的审美。这表现出墨子在内容与形式问题上务实求真的审美认识,对于音乐,墨子《非乐》的核心观点即:“为乐非也”。他注意到音乐对于政治的影响,认为音乐兴盛和政治清明成反比。墨子提出非乐问题的出发点,是对当时统治者奢侈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高校文科学报的准商品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文科学报的生产目的不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使用价值无法以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无法在市场中得到等价的交换。其生产过程既凝结着精神生产者(作者、编辑)的脑力劳动及其长期的资料积累和知识积累所付出的劳动,又凝结着物化劳动者(印刷工人等)的体力劳动,这种劳动是无法在市场交换中通过货币这一价值尺度来衡量的。因而,高校文科学报虽然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要素,却无法在市场中体现出客观效益,这种商品属性只能说是准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0.
审美需要作为一种精神需要 ,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生理基础 ,它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在个体身上的一种转换形式。由于社会现实条件和社会文化规范的阻碍与压抑 ,以及文化表达机制和认同机制的共同制约 ,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会转化为深层的心理欲望 ,而心理欲望在趋向于满足和这种满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矛盾中 ,人们以对象化的方式来达到想象性的实现和满足  相似文献   

11.
悲剧人物形象分"有为型"悲剧形象、"无为型"悲剧形象,它们既决定了悲剧展现方式--强式与弱式,又决定了悲剧审美类型--"高调悲剧"、"低调悲剧"."高调悲剧"以"入世"理想激情鼓舞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带给人们积极入世的热情的崇高感、奋斗感,让"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闪烁."低调悲剧"以"出世"态度迫使人们反思世界与自己,它促使人们怀疑生活、批判生活、理解生活,带给人们消极出世的冷漠的失落感、超脱感."高调悲剧"、"低调悲剧"满足人们多重情感需要,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审美欲望,因而悲剧才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从消费者行为差异看生活形态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具备了满足个性消费的经济基础。人们不仅仅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而且要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同时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品位和身分,力求产品风格与自己的生活风格相一致,或者体现自己的生活风格。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找到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就必须对目标消费者的生活风格和价值观念等深层心理变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了解消费者的生活形态认真研究其消费行为选择是企业在竞争中夺取市场先机的法宝。一、生活形态营销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一)生活形态营销提出的商业背…  相似文献   

13.
“审美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主要包含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从总体上说,美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审美发展,因此.全面认识个体审美发展的结构和规律,探索促进审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是美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促进当代青少年审美发展的动力和途径进行探讨.并由此对目前青少年美育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改进意见。一、推动审美发展的基本动力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发展受两种需要的推动:一是他们内在的审美需要,一是社会向他们提出的发展需要。这就产生了两个基本矛盾:一个是当代青少年审美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所需的能力条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和管理,对于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内涵外延、目的功能的界定消费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所谓消费,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并借这种社会经济关系而进行的用消费资料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就是特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知识文化产品的活动。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审美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多元文化设计艺术思想的引入,对我国构建具有高艺术价值人文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不仅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还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人们审美经验和审美愉悦是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要注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6.
墨子哲学的灵魂不是“兼爱”,而是墨子一以贯之的“择务而从事”思想,这构成墨子哲学的经世核心,也是墨子“非儒”的逻辑起点。墨子哲学成为“显学”的原因与先秦宋文化的特质以及墨学的“择务而从事”哲学精神有着重要的关联,这一根本精神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理解墨学必先把墨子的各种具体主张用辩证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择务而从事,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朴素表达。从这一墨子哲学灵魂出发,墨子非儒,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化和庸俗化,坚持的是孔子的正道。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欣赏     
(一)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美。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美呢?欣赏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人们满足自身对美的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一种重要方式。生活中固然有美,但,那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文学作品中的美要更为丰富、集中、强烈。因此,文学作品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食粮,欣赏文学作品,也就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诗人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的表现。一部杜诗,就完整地保存了诗人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把民族的精神之美冻凝在那具有恢宏历史感的诗篇之中,达到艺术上美的高度,充分体现出诗人艺术思维中那种能动地反映世界的审美把握。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杜甫的诗歌,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诗史》来读,有重视其认识价值,而不太注意其审美价值的倾向。其实,艺术的根本功能是审美的。诗歌对现实的认识反映并非直接的,而是以情感为中介对现实作评价反映,并通过这种意象思维中的心理体验的反映,把现实的景化为诗中之境,借以流淌自己汩汩情思。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是指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社会条件在内的各种空间条件的质量。狭义的环境主要是指周围自然条件(当然是人化的自然条件)的质量。环境消费质量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周围空间条件。它既包括各种天然的和部分被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包括各类人工建设并着力营造的人文景观及其空间关系的总和。 当今,在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就想生活得更舒适一点,精神生活更丰富一点,而美的环境从很多方面满足了人们这种特定的精神需要,又具有相对的稀罕性,因此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例如:洁净的空气对人体来说,比任何东西都  相似文献   

20.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作过程,同样也少不了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包括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及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