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反感、烦闷的体验。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你说此,却被别人产生一种负的感觉,是当事人与周围有关人员的意愿相违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学校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教育要求存在心理障碍或进行逆向思维而造成的对立情绪和违拗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内在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环境。一、内部因素:中学生具有一种“好奇驱力”,对周围的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比如,越是禁止看的电影、录相或书刊,学生就越想去看个究竟;有些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受到…  相似文献   

2.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习者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动力之一。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便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反之,没有兴趣,学习就陷入被动,食而不化,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可见,兴趣和学习的效果与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相似文献   

3.
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现实、最活跃的要素,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发现,一些同学存在着消极、被动型的心理和胆怯、恐惧型的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排除与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一步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从概括心理障碍的病症人手,分析病因,总结探求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一、消极被动型心理所谓消极被动型心理是指态度消沉、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具体表现为反应迟钝、动作懈怠、烦躁不安、缺乏主动性、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4.
李军 《新天地》2011,(10):149-149
兴趣是指学生一种喜好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对阅读内容兴趣越高,投入的情感、注意就越多,它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理解与表达。而在阅读中,每一次新的感悟与发现又会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推动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其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深入。  相似文献   

5.
“苦学”和“厌学”是目前少数中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所谓“苦学”,是指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学习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所谓“厌学”是指学生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进而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厌恶反感情绪。尽管这种“苦学”、“厌学”的消极心态在整个学生总数中相对来说只占少数,但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习是一种心理过程, 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应成为当前英语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胡玉林 《新天地》2011,(12):146-147
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或称逆向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实际上,它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下,对这种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否定性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本文探讨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逆反心理,而是大学生接受思想品德课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外显形式。逆反情绪显露在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指认知者在特定的认知情境中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相矛盾的并与一般常态活动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是一切教育和辅导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正> 逆反心理,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也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逆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是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不信任、不满、反感以至对抗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是一种与教育者相对立的因素,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障碍,甚至酿成逆反行动,造成对社会的危  相似文献   

11.
试图运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拓宽矫正大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路子是本文的立意。文中论及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指出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矛盾;并提出了诸如情绪感化法、角色扮演法、自己人效应法和团体规定改变法等矫正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具体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传迎 《新天地》2011,(12):156-156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他们在认知中体验着情感。数学比较抽象,有时还很枯燥,但它是从客观世界提取出来的,根据小学是概念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逐步在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采用食物岩石、图片、幻灯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教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等,能激发兴趣、组织注意、启发思维,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兴奋、愉快,欲罢不能的体验,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理智感。为此,特别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中学英语素质教学的先导吴伯兰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思维能力 ,把现代数学教学观念与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完美和谐的统一 ,其一致性表现在以学生主动思维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以学生优良的学习方法为核心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可以说 ,主动思维能力、优良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三个关键因素。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现代心理学认为 ,学生认知过程中 ,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喜悦、高兴等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 ;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沮丧则会…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主要特点 (一) 教师的心理特点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作为教师,一般具有如下的心理特点。第一,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在心理过程方面的显著特点。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情绪特点和思想观点等情况,对他们的言行做到心领神会,明察秋毫。  相似文献   

16.
从广义认识论、解释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多重视域考察,教学活动是“主体(教师)-客体(教学内容)-主体(学生)”的多极主休璋的精神交往活动。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心理效应的深层意蕴则是其教学活动的主体心理间性,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具体剖析邓小平理论教学中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教师的倦怠心理的成因,探索增强教学积极心理效应的途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艺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一活动中,个体的感觉、记忆、表象、想象、思维、情绪与情感等心理过程及需要、动机等个性心理倾向性,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都参与这一活动过程.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读者对文艺作品的欣赏升华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主要特点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正确对待并努力矫正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目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对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就会注意集中,产生紧张、愉快的情绪及主动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有兴趣,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的理解,学生也会产生新的学习兴趣或提高原有的兴趣。因  相似文献   

20.
Young认为:“焦虑(anxiety)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心理状态常是由于人们无法达到或实现预期目的的一种心理表现。”[1]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产生的诸如紧张、担忧、害怕,甚至恐惧等不正常的情绪体验。英语学习中,这种心理现象与学习的好坏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