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权包括专有权、共有权和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成员权。目前我国关于成员权行使方面的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阐述了成员权的独立性,探讨了在实践中行使成员权所遇到的困境,进而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成员权行使的建议,以期对成员权的行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系采用三元论,于立法层面承认了成员权,并对业主的责任采用以业主规约的形式予以规制的模式.但于实践当中,业主规约的监督机制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仅凭业主规约并不能达到对违反义务的区分所有权人予以相应的约束.我国对于成员权立法中应引入传统大陆法系的社团罚制度,对违反义务的区分所有权人进行处罚,以完善我国立法当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相应带来城市人口增多、住宅紧张的危机。建筑物空间化、立体化成为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途径。与此相对应,建立和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正确处理和有效调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种相关利益关系并为之提供法律依据,成为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通过的《物权法》首次规定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它在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权利,近现代各国民法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法均明文规定。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尤其是高层住宅小区发展迅速,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归属、变动、使用和限制、区分建筑物的管理、维护和修缮纠纷不断增多,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进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立法。我国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制度。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由区分所有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公用部分持分权及因共同关系所生的成员权等三要素所构成的特别所有权。就其性质而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既不同于传统民法理论的按份共有,又不同于共同共有。而是以专有所有权为基点发生的权利,是由多种权利构成的复合性的不动产权利。现阶段我国立法机关的思路是仍采民法模式,从完善法制建设和与国际接轨的角度考虑,宜在时机成熟时,尽快制定独立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  相似文献   

5.
试析物权法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专有权、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三项权利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其对法制的促进之处,同时对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系对违反义务的业主所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措施,这一制度在德国、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均有相关规定,我国《物权法》未规定这一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业主私自拆除承重墙等严重危害建筑物安全的行为,仅靠现行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无法规制和惩罚上述行为,以保障其他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这一制度具有可借鉴性,我国立法若将其引入,能够完善我国立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住房改革的深化和区分所有建筑物社区的大量出现,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与开发商以及与开发商有关联关系的物业管理公司矛盾成为所有这些问题的焦点。明确开发商控制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期间的诚信义务以及开发商向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移交管理控制权的义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积极的思路。本文对于这些义务的内容作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系现代民法一项基本的不动产所有权形式。在现代各国,高层建筑日益发展,高层建筑物中居民的权利使用方式及人际关系复杂,有的学者把这类建筑物称为“纠纷住宅”。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区分所有权法,因此,笔者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采“三元论”说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专有权、共有权及成员权之间的关系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客体的空间性,最后考察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是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机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与外部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关系,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正常发挥其管理功能有重大影响。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与管理服务人,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与行政机构这两组重要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外部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如何处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外部关系,以确保和促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正常发挥其管理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按照法律或者依据约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中不属于各业主单独所有的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处分权。该共有权具有多重性、从属性、不可分性的特征,其性质应该按份共有,其客体范围的确定具复杂性,共有人权利和义务具有不同于一般共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名誉权、隐私权均为自然人专属享有的人格权利、精神权利,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长期以来,我国关于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法律对隐私权没有明确界定,而是通过名誉权对隐私权进行间接保护,与现代信息社会的文明要求不相适应.从理论上对名誉权与隐私权进行比较和阐释,有利于丰富我国的人格权理论研究,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权是或应该是以维护和实现主体的环境利益为宗旨的一系列法律手段的有机结合 ,在不同层面体现出物质财产权、公益权、民主管理权、人权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3.
取得时效是民法物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探讨取得时效的价值功能、构成条件等理论问题,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权分析方法为我们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它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失灵"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科学解释,尤其适用于分析非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中的决策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经历了在传播和模仿中启蒙、在革命实践中觉醒、在探索中扭曲,在改革 开放中形成并充分发展等过程。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制度的完善、法律 制度的健全以及公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城镇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所形成的合力,还取决于运行于其上的“城镇化制度平台”所产生的“阻力”的大小。农地产权制度状况是构成农村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曾经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一段时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蕴含的重大制度缺陷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众多的农地产权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比较有利于城镇化的一种安排。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化是权利与权力产生的社会基础。权利是市民社会的主体规则,权力是政治社会的主体规则。两者因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立制衡而分化互约。但长期以来,权利和权力两个概念在我国理论和实践中混淆不清,导致严重的“权利权力化”和“权力权利化”等权利与权力的功能背反现象。这是我国朝市场化、民主化和文明化方向发展中的症结所在;是全面妨碍现代化进程的社会阻力。为此,营造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分化互约的格局,把权利交给社会,权力交给国家,使权利和权力两分、社会和国家两清,便是改革的首要的和最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构成其主体的公司制度的基础,则是公司产权制.公司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得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两次分离,并以此为原则形成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关键,在于确立法人财产权,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验、比较我国不同产权结构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得出结论:产权结构对我国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投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国有股比重越高,则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越低,现金流对投资的影响也就越小。国有绝对控股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任何融资约束,而国有股比重较低的企业则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