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追溯到很远,但它主要还是在现代大陆哲学的方向上和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的接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但接受美学对哲学解释学的偏离,使伽达默尔不能接受,由此引起了伽达默尔对接受美学的批评。其批评的主要理据是:"破"康德以来的主观论美学,"立"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最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艺术的真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8,28(2):43-52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同事情本身的关联,并根据完满性前把握这一预设而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事情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前理解学说,则可以同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所谓客观解释划清界限,又同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所谓主观解释表明分歧。本文还探讨了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发展,认为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虽然是从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发展而来,但由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深层向度,从而超出海德格尔的此在诠释学而转入一种历史性的哲学诠释学。本文作者特别提示,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3.
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8,28(1):53-62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同事情本身的关联,并根据完满性前把握这一预设而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事情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前理解学说,则可以同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所谓客观解释划清界限,又同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所谓主观解释表明分歧。本文还探讨了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发展,认为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虽然是从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发展而来,但由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深层向度,从而超出海德格尔的此在诠释学而转入一种历史性的哲学诠释学。本文作者特别提示,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4.
审美主义问题的提出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相关,它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审美批判.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在其发表<真理与方法>之后逐渐开始了一个审美主义的转向历程,其转向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对工具理性过度扩张的不满及其审美现代性批判,海德格尔审美主义转向的影响,其本身理论体系的困境及其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由于后学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本就充满矛盾的康德美学愈加难以阐析:主观与客观、形式与表现、存在与思维、审美与伦理等矛盾丛生。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就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地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文章从审美与伦理的对立关系中阐释其辩证特征。  相似文献   

6.
如画美学传统为18世纪英国理论家们所确立,它改变了17世纪自然审美的寓言化倾向,使自然美学成为可能.但如画美学的公式化也把自然审美导向一个新的误区:1.如画美学的距离化欣赏方式导致人与自然的隔离与对立,甚至人对自然的征服.2.如画美学把自然的美看成是主体想象、心灵表现的产物,从而遮蔽了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美.3.如画美学认为只有那些看起来象画一样栩栩如生、适宜入画的自然景观才值得欣赏,这导致自然审美欣赏的精英主义姿态.  相似文献   

7.
在中外美学史上,狄德罗的“美是关系”说,很为美学界重视,在我国至今仍有不少赞同者。 狄德罗的“美是关系”一说,是美学史上从主观观念和客观实体两方面单独进行探讨美丑本质不同之后的产物。它可能根源于笛卡儿的“所谓美和愉快不过是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说,但又有所不同。笛卡儿说的是主观“审美主体的判断)与客观(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而狄德罗说的则是审美对象本身内部存在的关系。“美是关系”说初步打破了旧有的直观经验论的机械唯物主义美学和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局限,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历史发展上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8.
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手稿》美学命题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中起 《理论界》2007,(1):162-16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美学命题,这对黑格尔和赏尔巴哈的理论既是一种历史性的扬弃,又是一种开拓性的超越。美作为人类直观自身的对象,既是客观的、感性的,来自于现存感性世界,又是主观的、对象的,它不是现存感性世界本身,而是人“所创造的世界”;现存感性世界成为人的对象世界的唯一途径,只能是人的劳动和劳动的对象化。正是在这个意叉上,劳动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9.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事情本身"有两种用法,即作为显现内容的事情本身和作为显现方式的事情本身,伽达默尔对施莱尔马赫的批评可以作为分析这两种用法之分歧的案例。从后来的德法两国人文科学的立场看,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伽达默尔重意义轻事件分析,缺乏一个方法论中介。从法国现象学运动来看,是因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没有奠定在一个纯粹现象性的基础之上。因此,两种"事情本身"的分歧可看作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一个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方法的关注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伽达默尔反对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方法在美学中的运用,强调美学真理的独特性,宏扬美学的人文性;他同样对西方传统解释学作了深入检讨,反对把解释学当作一种方法,而注重解释学在彰显存在的真理方面的意义.伽达默尔在探讨方法与美学研究关系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缺陷与不足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