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巴·契诃夫是一个社会转变时期的作家,他的一生(1860—1904),正好处在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这时旧的东西无可挽回地在大家眼前崩溃了,新的东西则刚刚开始安排”.1861年废除农奴制开始的封建旧秩序的崩溃,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这个“新的东西”的发展,但农奴制的残余在社会上依旧大量、广泛、严重地存在着.到了契诃夫开始创作的八十年代,俄国进入它历史上的所谓“黄昏”时期.专制制度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愈形暴虐,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一时间,苟安心理、庸俗习气泛滥,“小事论”和托尔斯泰主义广为流行.在文坛上,一方面是以托尔斯泰、契诃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兴起了一股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文艺思潮:颓废派鼓吹“纯艺术”,民粹派文人则力图把文学变成他们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坛上的两颗巨星。 关于这两位大作家的关系,苏联文学史界曾有过一种观点:似乎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的影响主要是消极影响,不过契诃夫很快就从托尔斯泰主义的迷惑中解脱出来,并同它做斗争。苏联学者阿·杰尔曼和弗·叶尔米洛夫都持这种观点。苏联四、五十年代的中学文学史课本反映了这一观点。在布罗茨基主编的《俄国文学史》的《契诃夫笔下的托尔斯泰主义和<小事论>》一节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作家和戏剧家,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纵览当时的俄国文苑,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独具一格,宛若一丛绮丽多彩的花朵,散发着温馨醉人的芬芳,滋润着众多的读者。1898年,高尔基在给契诃夫的信中钦佩地写道:“在俄国文学中还没有一个可以与您媲美的短篇小说家。”这话对契诃夫来说,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在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契诃夫短篇小说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完全可以说是俄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结构新颖,题材多样,篇章短小,风格幽默。具有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为了更好地继承契诃夫短篇小说这个丰富而精湛的艺术特产,本文拟以《套中人》和《变色龙》为例,对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作家安东·契诃夫带着他那特有的忧郁又讥刺的微笑,从十九世纪深处走来;他终于跨越了“世纪的门槛”,创作了堪与新世纪相称的作品,那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契诃夫绝唱”的《新娘》。《新娘》这篇小说就其内容所体现的基调而言,迥异作家的早、中期旧作,在这篇小说里欣悦取代了深深的忧郁。与此同时,《新娘》这篇小说还体现着臻于成熟、完美的艺术表现方法,即具有印象派绘画、印象派音乐特征的印象主义小说叙表方式。卢那察尔斯基称契诃夫为“萧索时代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呈现出俄国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腐败环境中的、倏忽流逝的万千印象。契诃夫以艺术家的敏锐,反映了粗野的资产阶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步步进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是世界文学中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也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优秀的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他以短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当时丑恶的俄国现实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无情地批判。契诃夫创作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他在俄国古典作家的基础上,突出地解决了摆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面前的一个极困难的创作问题——怎样“从美学的观点深入到日常事物中去?”他从自己新的美学观点出发,选取平凡的生活素材,描写普通人物的命运(大胆地摒弃了当时在文学创作上的那种装腔作势和矫揉造作的一切陈规旧套),充分地本质地再现了沙俄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现实,使作家在思想高度和艺术革新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于1890年4月从莫斯科出发,途经西伯利亚,7月10日抵达库页岛。在三个月的时间中,他走访监狱、矿山、移民屯,接触了官员、狱吏、自由民、苦役犯,翻阅了大量资料、卷宗,这就是《萨哈林旅行记》的由来。这本书写了四年之久,1895年出版,后收入契诃夫文集第十卷。契诃夫在《旅行记》的第一章,说到他对萨哈林的最初印象时写道:这里的生活距离俄国多么遥远,真有天壤之别!从这里下酒用的熏鲸鱼脊肉,到各种谈话,一切都使你感到这里有一种独特的,非俄罗斯的风味。我在阿穆尔河上航行时,就产生了这种感觉,仿佛我不是在俄国,而是置身在巴塔戈尼亚或者得克萨斯的什么地方。至于说到自然界,那也是独特的,非俄罗斯的。普希金和果戈理在这里不能被人理解,因而也不需要,人们对我国的历史感到枯燥无味。我们这些来自俄国的人,被看成外国人。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把契诃夫同莫泊桑作过比较,说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他说:“法国人有三个作家:司汤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还可以加上一个莫泊桑,可是契诃夫比他更好.”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广袤的世界文学领域里,作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和短篇小说的圣手巨匠,鲁迅是和莫泊桑、契诃夫等人一样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的.他们各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使短篇小说这一文学样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9.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恰好处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第一次大革命之间;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他的创作道路和作品特色。契诃夫出身小市民,童年和少年是在贫寒交加中度过的。因此,他从小就饱尝了人世间贫穷与忧患的滋味。1897年,契诃夫进莫斯科大学学医,翌年开始文学创作。契诃夫早年的作品多半是幽默的故事。但从整个80年代来看,契诃夫所写的小说,都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各方面的特点,诸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苦恼》、《万卡》等,反映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又如在《普利希别耶夫  相似文献   

10.
《驿站长》是普希金以伊凡·彼得洛维奇·别尔金为笔名发表的《别尔金小说集》里面的一个短篇,与该集其它小说一起,创作于1830年,发表于次年。当时正处于沙皇俄国反动统治变本加厉的年代。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起义者当中五人被  相似文献   

11.
<正>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也和许多艺术大师一样,是怀着对美的热烈渴望,以浪漫主义作家的姿态进入文坛的。但由于果戈理生活其中的俄国社会历史以及由他个人的经历所形成的心理气质的独特性,而使他的早期浪漫主义与别的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相比,又有很多显著的特色。果戈理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的家庭。每况愈下的社会处境,被人歧视的生活气氛,使他自然地倾向人民,而对腐败黑暗的沙俄官僚专制社会产生一种疏离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十二月党人起义为标志的俄国社会自由解放运动的第一个浪涛,将果戈  相似文献   

12.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13.
现在恐怕很少有人会象当年的民粹派批评家米哈依洛夫斯基那样,说契诃夫是一个无思想无倾向的作家了,比较多的倒是过于直接地从契诃夫的作品中概括出相当激进的政治结论来,把契诃夫的审美意识的独特性消溶于一般的社会性历史性分析中,似乎契诃夫和同时代的托尔斯泰、萨尔蒂柯夫—谢德林等怀着同样的社会情绪进入创作过程,从同样的角度审视和反映现实,以同样的心理状态面对创作对象。我们往往习惯于从客观上归纳作品的社会思想,满足于揭示进步作家对沙皇俄国现实所采取的批判性立场,而忽视不同作家艺术思维的特点和创作心理的特点。我们所描摹出来的契诃夫作品的思想图式有时并不符合原作的实际面貌和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外国文学形象画廊中,要论刻画得最生动美丽、最能撼动人心、使人过目不忘的女性形象,当属安娜·卡列尼娜和简·爱.她们一个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于187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一个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虽出自不同国度,不同性别的作家之手,但在她们身上却不乏其共性,皆以其独立的人格力量及对爱情的矢志追求,激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其作一浅要分析,揭示出她们永具魅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近代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萊汉姆是今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这位現实主义的幽默大师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犹太人民最伟大的天才作家,是专制制度和民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犹太人民追求幸福的热情的歌手。他以敏銳的眼光观察了人民的痛苦的生活,以他幽默的手法无情的揭露了資本主义的丑恶,并以对人民深厚的爱表达了他們对美好的未来的理想,从而奠定了近代犹太进步文学的基础。肖洛姆·阿萊汉姆(他的真名字是肖洛姆·諾胡莫維奇·拉宾諾維奇)于1859年3月  相似文献   

16.
熟悉鲁迅翻译的人,大概会惊异于他前期的译作非但不是世界名著,而且就作品的性质而论,与其说具有革命性,还不如说具有更多的感伤情调和绝望气息,诸如俄国作家安特烈耶夫、阿尔志跋绥夫、伽尔洵,荷兰作家望·霭(?),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等的作品。荷兰学者佛马克在《俄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①一文中曾引述西格弗里德·贝尔辛的看法说:鲁迅的翻译并不取决于文学价值,而是因以下三个原因,才使他翻译了那样  相似文献   

17.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文学史上,再没有比爱伦·坡的命运更悲惨的作家了,也没有任何作家象他那样引人注目,引人争议。坡对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在美国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美国的诺里斯、德莱塞、福克纳,英国的D·G·罗塞蒂、史文朋、史蒂文森、肖伯纳,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等都深受他的影响。坡在法国尤其备受推崇,波特莱尔、马拉美大量翻译了坡的作品,奥·斯纯伯格甚至想象,因为他出生于1849年。(坡死的那一年),所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是几乎所有俄国文艺批评家、作家们所推崇、膜拜的民族精神偶像,每个人都力图在"普希金现象"中寻找自己批评观点或创作思想的合法性。19世纪中叶著名浪漫主义批评家阿波罗·格里高里耶夫自"有机批评"的立场出发,将普希金奉为俄罗斯民族文化之神,认为普希金的创作完美体现着俄罗斯民族文化精神,昭示着俄国民族意识发展的生动有机前景。俄国文化界百年来对普希金的大规模造神运动即肇始于阿波罗·格里高里耶夫。  相似文献   

20.
符拉基米尔·加拉克季昂诺维奇·柯罗连科是一位杰出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 柯罗连科在十九世纪末叶俄罗斯古典文学著名作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中、短篇小说、文艺特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俄国在两个世纪交错阶段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民生活,展现了在他之前文学中还未触及到的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伟大的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