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字技术正从技术领域全面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数字文明日益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据社会空间理论及数字技术发展背景,文章从历史性、现实性、发展性三重向度出发,揭示数字技术形塑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出场逻辑、序构景观、理性审思等基础议题。就历史性向度而言,探测数字技术形塑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应然之景,不仅是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功能的基本前提,更彰显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层逻辑。就现实性向度来说,数字技术赋能影响下,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交织融合愈加频繁,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并获得全方位重塑,其中既涉及“物”的维度,也关涉“人”的层面,具体可分化为物理存在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社会关系空间、精神生活空间等四种形态。从发展性向度来看,面对数字技术的潜在风险,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数字化塑造亟待妥善处理好利与弊、术与道、虚与实、情与理的关系,以求走出数字技术认知与应用误区,进而积极探寻有效化解之策。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自身固有局限、西方文化渗透以及网络亚文化等挑战。通过把握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立足文化发展,重视实践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化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定社会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通过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大思政课的理念为指导,将思政课实践环节划分为师资、内容、形式、评价、保障五个维度,分别提出了争做大先生、体现大融合、构建大课堂、进行大评价、促成大协同的相关建议,探索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如何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高校思政课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一项前瞻性工程,对于学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系好成长成才道路上第一粒扣子,步入社会后更好地展现廉洁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内在统一,二者本质属性一致、对象特征相同、育人目标趋同、主体内容契合。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好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做到知行合一,使廉洁教育在学思践悟中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5.
建党精神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内涵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两者之间又密切关联。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建党精神的弘扬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建党精神的弘扬有益于抵抗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挑战。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引发的负面效应、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媒体的冲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偏差给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可以通过弘扬建党精神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具体来说,要注重建党精神的大众化诠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以及重视建党精神的网络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的辅助、配套和延伸,其教学模式应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其具体方式有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相一致的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第二课堂活动,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养成教育活动,等等,具有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社会体系与国家形态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发展受到意识形态刚性的掣肘,使思想政治教育功效趋弱。要摆脱意识形态刚性的困囿使意识形态理性回归,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履新。在当前社会,亦需对意识形态刚性予以理性思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历史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把学党史和悟思想结合起来,是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课程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坚决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迫切需要.以党史教育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统领党史教学,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整合各种党史资源,讲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探索"精准供给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要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是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工作体系立体,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重视大学生全面政治素质的提高.在这样一种思政课宏观教育模式的引领下,如何构建适应思政发展的教学策略,是当下高校思政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基于"大思政"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思政课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课程构建缺乏"大思政"思维等问题,提出重视思政课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搭建思政实践教育平台、完善课程评价平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推进美育课程育人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新型课程体系、深化文化内涵。但当前阶段,高校推进美育课程育人仍面临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美育资源挖掘不深入、美育实践活动尚未完善及课程评价体系落后等问题,阻碍美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高校应强化美育教师育人综合素质,深入挖掘地方美育资源,完善美育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优化美育课程评价体系,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美育课程育人的高效落实。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是大学内涵式发展必然要求.针对工学类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工学类专业课程特点,在打造高水平团队、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探索了课程思政育人具体实施途径.在课程建设全过程,通过营造课程学习氛围与环境、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独特的情感方式、情感逻辑指向以及情感逻辑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德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应该从大学生内在的情感逻辑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导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教育活动,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实现德育的人本性。因此,从情感逻辑出发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就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就是媒介化发展。在学理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促进实现人的现代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治理水平的必要环节,需要把握数字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耦合关系,阐释清楚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效度和限度。在实践层面,要克服\  相似文献   


17.
逻辑学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理论拓展必修课,属于思维科学,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特点。由于课程教育覆盖面广、培养能力特征明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分析逻辑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逻辑学的思政目标进行探索,并对逻辑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构建进行研究,力求在逻辑学知识能力教学中融入实事求是精神、科学精神、提升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教学内容,把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变为有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大智慧教学。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的思想观念,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研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