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同盟会的建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久,同盟会派人陆续回国,有的同盟会员来到东北,从此,吉林开始有了同盟会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苏铁山 《市民》2006,(6):21-21
无论人们心态如何、情愿与否,我们已处在资本主导一切的全球化时代。既往教训告诉我们,只要以资本为本,就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时代。因此,甚至早在100年前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纲领,都明确了“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相辅相成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1866——1925)是广东香山县(现为中山县)人,名文,字逸仙。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后通称中山。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学说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激烈论战。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胜利,各省纷纷宣告脱离清王朝而独立,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24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都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群众自发斗争席卷全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农村土地问题理念,既来源于其感性经历和现实观察,又得益于学理分析和中外相关学说.“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存在内在逻辑联系,“平均地权”应包括农村土地在内.“耕者有其田”实质是在土地国有制下,让农民拥有使用权.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手段,是用和平方法创设.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具有超前性、模糊性、改良性、软弱性、空想性等特征,这些特点对国共两党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不同路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辛亥革命进行了多方面准备,而对武昌起义却缺乏直接领导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同盟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同盟会进行多方面准备的结果。为适应统一领导全国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的需要,孙中山于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了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建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秘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随后又将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闻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  相似文献   

8.
评林家有《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一书刘望龄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撰著的《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孙中山基金会丛书”之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是一部以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为中心的专题性论文结集,是作者竭十年之心力而面世的力作。全书...  相似文献   

9.
广东兴宁矿难发生后,我一直在思考:资本的罪恶是如何破坏了社会和谐的。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务,还需要“节制资本”。“节制资本”是个老话题了,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之要义,除了“平均地权”就是“节制资本”。他认为:在欧美国家,资本为少数人所垄断,经济问题的解决,百十倍烦难于政治问题。中国当以欧美前车之覆为鉴,要及早预防即将出现的大资本家垄断资本。办法是由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以国家之力发展经济,造福全社会。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建立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当然没有实行。政权末期,官僚…  相似文献   

10.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光复会与同盟会两个革命組織都曾經对革命事业作出重大的貢献,领导着革命运动完成了推翻清朝政府的任务。但是两个组織的革命目标不尽相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革命目标不仅仅是推翻清廷而已,“驅逐韃虜,恢复中华”只是革命要求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低纲领,它还有“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重要目的。这簡短的十六个字鲜明地标示出同盟会所担負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共产国际成立之前,其创始人列宁就对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给予同情和赞扬。孙中山也对列宁领导的革命党表示十分的钦佩。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列宁获悉后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密切的关注。在辛亥革命发生不久,列宁就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1912年7月,列宁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对孙中山的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态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有力量的。”在这篇著名论文中,列宁把孙中山称为“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1912年至1913年期间,列宁陆续撰写了《新生的中国》、《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亚洲的觉醒》、《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等著名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列宁高度评价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自同盟会成立后,反复强调避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自由发展,同30多年前马克思就俄国前途问题所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理论意向与思想内涵都是十分接近的,同样可以视为一种“跨越”理论.而且,这一“跨越”理论还是民生主义的主题,其“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主张都是为了达到“跨越”之目的.在“跨越”如何可能之问题上,孙中山的思路亦为正确,既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和思想的传统,亦看到了近代中国同世界先进文明的交流与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封建关系的农业大国,在民主革命中解决农民问题对完成革命任务具有较其他后发展国家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问题必然引起一切民主革命政党和人士的高度重视。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之初,就把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三大纲领之一提上革命日程,力图在政治上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地权平均的农村新社会关系。但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民生主义”乃为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格,则又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所处的时代特点。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生主义”,其内容所含有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外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第一次是1902~1903年之间在越南河内(或檀香山)将兴中会改建为中华革命党,第二次是1910年将美洲及南洋同盟会机构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这两次改组活动在孙中山革命奋斗经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前一次,他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誓词运用于新组建的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发展主张,如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企求的“大同世界”,孙中山提出的以“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主义,这些主张实际上只能是乌托邦。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蕴涵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稳定的社会治理目标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时代的超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的光辉节日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历史功绩。它在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传播俄国1905年革命的经验和批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它成为革命党人团结战斗的一面光辉旗帜,统一了革命党人的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在东京召开了“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8.
评孙中山的农民观刘平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与否的关键。孙中山作为一个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革命先行者,在反清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艰苦过程中,不时地考虑着中国的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并由此进而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构成了其三民主义──新...  相似文献   

19.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经二程修订,朱熹补传,而独成一书,名为《大学章句》。朱熹又合以《论语》、《孟子》、《中庸》为《四书》或曰“四子”,成为研究圣人之道者,必读的经典。一“大学”原意为王公贵族子弟的学校,引申为培养统治者的学问,宋儒又解说为大人之学。《大学》一书的基本内容为:三纲领,八条目,其根本思想是在于修己治人,说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是《大学》中的三条纲领。“明明德”,就是把美好的德行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好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孙中山的大力倡导 ,民国初年曾出现一个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孙中山的某些言论确实从正面宣传了社会主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但孙中山当时称之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平均地权”主张 ,实质上只是他为资产阶级共和国设计的一项旨在限制贫富分化的政策 ,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乔治·亨利的“单税社会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矛盾现象 ,客观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