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2009-2015年我国66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在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和破产风险三个角度的基础上,对利率市场化及表外业务对城商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推进了城商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表外业务的扩大会加剧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缓解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但会加重其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2.
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存款结构对银行风险控制和表外业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存款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的关系符合我国银行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对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之间的风险对冲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可以有效对冲源自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非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考察表外业务对银行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外业务会抑制商业银行自身的股价崩盘风险,即表外业务发展水平越高,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表外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小型银行比大型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反应更加敏感,抑制作用对于盈利能力强、存款质量高的银行更为显著;媒体作为外部治理力量,能够增强表外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未来在银行层面,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保持自身业务的基础上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发展表外业务;创新业务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吸收以应对表外业务的发展;结合银行异质性特征,对银行的表外业务实施差异化、针对性指导。在政府层面,我国政府要提高宏观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有序发展表外业务;相关监管部门要持续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内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是我国银行业转型的驱动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银行业转型的方向.文章利用16家上市银行公开数据,在对上市银行中间业务进行总量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呈现业务多样化、传统中间业务中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及新型中间业务也得到极大发展的特征,从创新、战略协同、打造引领中间业务发展的核心业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将基于SFA法测度出来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与以托宾Q近似度量出的银行特许经营权价值进行回归分析,探讨银行X-效率对银行价值的影响。研究样本为2005—2012年国内1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研究发现银行效率与银行特许经营权价值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未来银行发展方向必将是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来提高自身效率,保持甚至提高自身的特许经营权价值,从而获得高收益。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中 ,表外业务是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外业务收入已占银行收入的大部分 ,而我国的表外业务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述了表外业务的概念和内涵 ,分析了我国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预见了其发展的前景 ,并为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1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将我国上市银行分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面板模型,利用Eviews 6软件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三类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呈负相关的关系,表明高管薪酬越高,银行风险越小;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信用风险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信用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越高;董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分析,也出现的相同的情况,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负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正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新兴发展起来的业务,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具有长期性,其面临的最大风险依然是信用风险,因此加强对消费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消费信贷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已经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业务,因此借鉴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用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是我国上市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如何构建恰当的信用风险模型来预测信用风险的大小从而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对我国上市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将影响信用风险的多种因素通过所考察的指标自身的变化来反映,考察的因素较为全面,模拟较为准确,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从传统业务向表外业务扩展是一种趋势.在全面加入WTO的背景下,积极发展表外业务是当务之急.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表外业务中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对风险的认识和规避是当务之急.我们将从法律和会计两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建议,使银行能在取得较高收益的同时提高经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银行麦外业务落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如何应对入世后激烈的金融业竞争 ,本文认为拓展我国银行的表外业务是一个积极性的措施和战略性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低效率的资产管理水平、恶化的信用环境、寻租租金导致的惰性、薄弱的表外业务供应基础、缺位的深具创新精神的银行家以及外在竞争压力不足导致的弱紧迫感 ,是我国落后的表外业务发展裹足不前的原因 ,针对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我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信息管理滞后,涉外单据审核制度存在缺陷,结算规则较为复杂,面临市场波动时经验不足,从而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因此,我国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结算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审核,健全涉外单据审核机制,完善结算业务规程,建立风险调查和反馈制度,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自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充足率约束引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以来,资本约束监管成为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最重要的保障。商业银行在应对资本充足率约束时,更倾向于选择分母(资产)策略,利用监管规则漏洞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并不健全的背景下,表内资产出表成为监管套利的一个主要工具。表外业务在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标准作为审慎监管工具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完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制定表外业务项目披露的统一标准,有效管理表外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各家银行的重视。但是该业务在我国开展时间短,规模还比较小,同时银行面临的借款人信用风险仍比较大。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方法,对个人及银行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决策本身是个多目标决策过程。在以往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中,大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内业务和利率风险控制,本文将目标规划模型的应用拓展至表外业务,以衡量贷款损失的CSFP CreditRisk (信用风险附加法)计算的贷款损失充足率为约束,以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为条件,建立了基于CreditRisk 的银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目标规划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用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11年季度面板数据,建立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固定影响分析实证模型,有效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内外部影响因素,探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银行未来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规模扩张、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扩张及社会理财需求增加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银行收益率提高、银行存贷比增加及外资银行规模扩张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另外,此次危机触发了中国商业银行业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非利息业务发展及监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受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到现实的制约,非利息业务不断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采用国内11家上市银行1997年至2008年之间的混合数据,实证分析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间的波动性与相关性关系,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波动性明显高于净利息收入,而且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间具有顺周期性和轻微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按传统的会计做法,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影响银行资产和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其实质是在不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现状的条件下,扩大银行资金的来源与应用,以分散风险和增加银行收入。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1)银行承担风险的承诺,如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票据发行(包销企业债券)等;(2)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如信用担保,承兑担保,备用信用证等;(3)金融衍生工具,如金融期货、期权、货币、利率互换,外汇及各种证券指数等。我国习惯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上市国家控股银行中公允价值体现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会计处理的需要,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并能及早地发现和处理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不良的信用质量以及脆弱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主导性原因之一.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信息披露,包括信用暴露的程度,信用风险管理的充足性,对于社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评估银行的外部条件、经营业绩以及长期生存的能力,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原先隐藏在银行体系内的信用风险将逐渐的暴露并开始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科学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对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一个有效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披露;第二个方面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披露;第三个方面是信用暴露程度的披露;第四个方面是信用质量的披露;第五个方面是收益的披露.本文则是在信用风险披露的国际经验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对我国国内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