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案例】:刘某自1996年开始在某电机公司工作,双方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3月,该公司以刘某拒不到单位办理调岗手续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为此,刘某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工资及病假工资。在仲裁庭上,该电机公司辩称,刘某原系公司业务员,自2011年5月之后无销售业绩。故公司于2012年将其调动至生产车间。在办理调动手续当天,刘某申请休病假,单位同意。但刘某病假期满后却未续假,连续旷工超过15天,属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公司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并未违反法律法规,不同意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2.
我于2002年应聘到成都高新区某公司工作,劳动合同按公司要求一年一签。今年12月31日我的劳动合同又要到期了,公司已通知我到期后即终止劳动关系,不再续签劳动合同。请问,公司与我终止劳动合同后,是否应按照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支付给我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3.
<正>案情简介2009年11月9日,刘某入职上海某商贸公司,上海某商贸公司通过上海某企业管理公司广东分公司在广州为其缴纳社保。2012年12月17日,上海某商贸公司电子邮件通知刘某因违纪解除其劳动合同,并于2013年1月25日通过快递书面告知刘某,双方劳动关系于2012年12月17日解除,但刘某称从未收到该邮件。2013年1月10日,上海某  相似文献   

4.
问:2007年12月31日,刘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11年11月2日,刘某因酒后与人斗殴,将他人打伤致死。后刘某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重刑。近日,因判决已经生效,刘某已被送往监狱服刑,某公司为此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但刘某的妻子却代表其前来索要经济补偿金。请问,某公司应否支付经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 我是某国有企业在册的内退员工,于2002年内退回家,社会保险由原国有企业负责缴纳。2005年我到现公司从事销售工作.2013年底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进行了破产清算并对员工进行分流解散,对符合条件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进行经济补偿。公司认为我属于国企内退职工,已在原国有企业享受社保待遇,在解除劳动关系时,  相似文献   

6.
2009年1月我应聘到某公司工作.与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但公司没有为我办理工伤保险。2009年4月我在工作中受伤,公司为我支付了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同年5月为我申请了工伤认定.2010年4月经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9级伤残。受伤后我一直未再回公司上班.公司按病假一直付给我病假工资至2011年12月我的劳动合同期满,此时公司与我解除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2005年2月,刘某与某机械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双方多次续签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11年2月。期满后,机械公司不同意与刘某续签劳动合同,在支付了刘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的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之后,为其办理了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出具了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后刘某以工作期间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为由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确认机械公司违法终止劳动合同;机械公司为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机械公司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2万余元。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刘某原系某家电公司员工,双方于2007年7月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刘某从事办事处经理工作,对应的岗位月工资为2000元,奖金、福利等根据公司规定执行。在劳动合同实际履行中,家电公司发放给刘某的每月工资均在6000元左右。2008年7月7日,刘某以对家电公司年终奖发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申诉人刘某在被诉人某水产制品厂任氨机车间主任,双方自2001年1月1日起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特别约定,刘某不得在外兼职,否则解除合同,并赔偿厂方经济损失.2002年10月,厂方得知刘某经常到另外一家水产制品公司操作氨机设备,在外兼职,于是找刘某谈话,刘某辩称自己在业余时间帮妻子工作,不影响本职工作.经多次劝阻无效,厂方于2003年7月25日解除了与刘某的劳动合同,制作了《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书》),并送达刘某.在办理手续过程中,厂方人事部经理认为如果按违纪解除的方式解除与刘某的合同,刘某将拿不到失业保险金,因此与刘某商量按劳动局示范文本,另签一份《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刘某表示同意,并在这份协议的经济补偿一栏中填为"无",刘某按这份协议领取了失业保险金.2003年8月,刘某认为自己没有违约在外兼职,厂方单方面解除合同错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仲裁请求,要求厂方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给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刘某,1985年5月出生,为某职业学院2005级数控专业学生。2008年2月,刘某在毕业实习期间到某模具公司应聘,该公司在知悉刘某为学生的情况下与其签订3年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咨询台: 我公司有一名工伤职工.伤残程度为五级。该职工自愿申请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公司在解除劳动关系时.根据企业的规定.给予其2万元的经济补偿费.过后,该职工又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公司应按工伤五级计发一次性伤残抚恤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费。经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定.根据原省劳动厅的有关文件规定.按15年一次性发给伤残抚恤金和14个月的一次性医疗补助费。同时裁定.在支付抚恤金和医疗补助费时将已支付的解除劳动舍同的经济补偿2万元扣除。但该职工认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不能扣除。而我们认为该职工只能享受工伤五级待遇.不能二种待遇都享受,请问是否正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 1999年11月,邵某与某化工公司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006年10月19日,邵某以特快邮寄形式通知化工公司,以化工公司拖欠6月至8月的工资,并克扣清凉费、医疗费等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提起劳动仲裁,请求裁令解除其与化工公司的劳动合同,并要求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为邵某依法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张某1993年1月到某监理公司任会计,双方最后一份劳动合同自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08年11月28日,监理公司向张某出具通知书,以张某在工作期间有严重违纪、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为由通知其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张某在该通知书上书面表示了异议。2008年12月19日,监理公司在某日报上发表公告称:"本单位职工张某因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本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10日内到单位办理相关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李某于2012年1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09年4月1日进入某销售公司,任销售员,月工资3000元,另有销售提成。公司于2011年11月4日解除其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按照其在该公司的工作年限,乘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4567.35元,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合计13702.05元。  相似文献   

15.
秦文献 《中国劳动》2007,(10):49-50
案情简介申请人刘某等20人于1994年到被诉人某国有公司工作,入职时双方签订了2年期的劳动合同,期满后未再签订劳动合同。因公司经济效益下滑,1998年2月公司下发文件进行企业内部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办第三产业、增加财源和安置富余人员。在改革过程中,公司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费,要求职工交纳5000元集资款,不交集资款不安排工作,并承诺公司形势好转时通知其回来上班。出于种种考虑,1998年8月刘某等20人向公司提交了辞职书,并分别领取了安家费和纪念品等。双方未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公司没有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也没有将档案移交有关部门。刘某等离开公司后没有再就业。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刘某2006年4月1日与某工程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6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刘某于2009年6月3日持当地某医院病历及乙肝诊断书(建议病休一周)要求休病假,在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要求办理请假手续后,刘某开始休假。2009年6月10日、6月23日,刘某又分别两次持某医院耳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2014,(4):42-45
<正>案情简介张某于2008年4月1日进入某公司工作,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至2013年3月31日。2012年12月1日,公司通知其劳动关系将在2013年1月1日解除。2012年12月10日,张某突发疾病死亡。张某家属认为,张某突发疾病死亡与公司通知其劳动关系解除直接相关,故向公司提出了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要求。公司则称:张某于2012年12月10日死亡,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劳动合同系劳动者死亡而于2012年12月10日终止,并不属于用人单位解除。故不同意张某亲属的请求。  相似文献   

18.
<正>案情简介■2010年2月,苏某经人介绍进入东海某网络公司担任人事总监,月薪2万元,劳动合同约定服务期限5年。2011年1月,公司老板对其的工作表现不甚满意,决定由林副总出面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过程中,苏某表示合同可以解除,但2万元的经济补偿款数额太少。后经反复协商,苏某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上签了字,并在协议书上"2万元的经济补偿款"的文字下方手书:"我对经济补偿款数额不同意"。2月1日离开公司时,她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份电子邮件,内容为:本人在公司的任职结束,明日起人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刘某于2010年8月到某用人单位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11年7月,刘某因工死亡。2011年11月,刘某之妻在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无果的情况下,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与刘某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争议焦点刘某的近亲属或继承人追索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劳动仲裁机构是否应当受理并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咨询台:我于2001年3月1日应聘到某公司工作,3月底正式与公司签订了五年期限劳动合同,开始缴纳各项社会保险。2014年6月公司审计时发现我经手的产品多个批次的条码存在标示错误,并因此导致了经营上的较大损失。公司认为我已严重违反了公司规章,2014年7月通知我解除劳动合同。我随即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要求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后的失业保险领取手续,公司却认为我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