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结合而生的新兴事物,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黄金产业。笔者从国家战略部署的需要、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保护民族文化的需要、政策易变而基本法缺位等方面论述了安徽文化产业立法的必要性,结合安徽文化产业立法不系统不科学、立法滞后、执法多头等现状与不足,提出制定文化产业基本法、完善文化产业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快政策法律化进程,提供健全的法制环境和构建执法机构等建议,保障安徽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由于缺乏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法律监督,保障司法公正,加强普法宣传,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新要求,"十二五"期间,云南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理性调整时期,繁荣与提升成为未来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词;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推动是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一片蓝海;各地区间的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云南符号的文化产业比较丰富,云南符号测绘研究也很重要。云南文化产业模式与大连环境经济模式的资源开发与城市经营的非物质经济发展的案例相比较云南文化产业投入产业率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都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文化产业原理、对策与政策、技术问题及产业元素与要素创新发展问题都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云南符号的文化产业比较丰富,云南符号测绘研究也很重要。云南文化产业模式与大连环境经济模式的资源开发与城市经营的非物质经济发展的案例相比较云南文化产业投入产业率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都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文化产业原理、对策与政策、技术问题及产业元素与要素创新发展问题都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高层大政方针的制定、文化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同样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困境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青年亚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消费市场的制约等方面。基于此,建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文化交流,通过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来化解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困境,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通过与时俱进推进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破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跨境民族的作用,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年轻化以破解青年亚文化问题,从而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些理论层面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迎来新的机遇,为此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立法阶位较低,地方立法不完善,缺乏总体的文化产业促进立法,应加快文化产业立法步伐,将现有政策法制化;加强制订文化产业基本法,尽快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提升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立法的法律层次,完善文化产业地方法规,开展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规章的清理与整合,使文化产业立法保持统一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和产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包容性增长的科学内涵相契合,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和谐和跨越发展的优势战略选择。通过对文化产业在推动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中的作用机理,以及云南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即统筹安排、差异发展,以旅游业为平台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及建构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将民文出版一直界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最近才将其已包含于文化产业范围,但民族地区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政策的认识和执行上存在偏差。本文从民文出版业发展角度,以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产业政策等四个方面解读文化产业政策,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地方政府制定民族地区出版产业化政策;区别对待"民族地区出版"、"民族出版"和"民文出版",重点扶持民文出版;加大民文图书出版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民文出版业的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发展民文出版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化自身具有的独特性、多样性、生态脆弱性、难以保护性、意识形态性等特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民族文化产业应选择生态经济模式生态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取决于制度保障,强调政策和法律即制度环境的创设,应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的优势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和知识财富地位的不断提升,云南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和无序开发利用现象已非常突出。研究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对于提高云南民族文化的整体保护水平,防止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云南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上提出要像当年抓烟草、抓旅游一样抓好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我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云南要抓住机遇,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在发展云南文化产业中做大做强舞台美术技术业.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不足,使得在实践层面上,文化产业的运作存在一些随意性、盲目性和短视性,表现在文化旅游、民族歌舞、工艺品加工等方面较为突出。因此,在一片喝彩声中作一些反思就显得尤为必要,它能让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之路走得更稳、更顺、更长。  相似文献   

14.
论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政策实践过程主要蕴藏在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立法进程中,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网络政策管理前期(1987~1993年);网络政策管理初期(1994~1998年);网络政策管理发展期(1999年至今)。与国外网络立法及政策制定相比,我国的网络立法和政策制定比较即时迅速,这对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实践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世居有26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纷繁多彩,更是一个文化富矿,潜藏了巨大经济价值。从1996年开始,云南省开始探索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可能性,经过20年的摸索,云南省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挤身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大省,并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云南省走过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之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映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各地的情况不一,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特色的路子才是至关重要的。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产业化运作模式多样。最近,杨丽萍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成功上演,正试图探索一种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百色市为个案,对如何更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我们要正视现行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制定合理健全的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化,树立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使文化产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资本"这一说法是由法国当代有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同时相信文化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的可能性。对于如何有效实现民族文化与当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议题。本文对云南普洱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仔细分析,聚焦于把绿色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边地民族文化通过产业化发展,形成普洱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提出品牌打造、产业融合、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文化金融等普洱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以来,“发展文化产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重要政策导向。当前,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共制定了5部法律,22部行政法规,500多部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其内容主要体现为“管制性内容”,我国各级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奖助性规定”,多体现在政策性文件之中,有必要转变为正式立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基本法”“奖助法”和“一般法”,以实现“文化产业立法的法典化、规范化”,“建立文化产业管理的部门协调机制”,“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行政奖助机制”。在立法技术上,“文化产业促进法”需要坚持“能细则细,宜粗则粗”的原则,先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法制框架,再通过配套的法规、规章中具体落实该法的实施措施、实施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