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直观"是《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术语。康德明确说过,概念与直观相互结合才能形成知识的对象。然而,围绕"直观"这一概念却产生了诸多争议。本文认为应从两个主要意义上理解这一概念,即"作为意向活动的直观"与"作为这种活动结果的直观"。同时,本文指出,必须重视康德所提出的独特的"形式直观"概念。借助这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康德的先验论证才能够建立起来,而且它的结论也才具有更大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吕妍凝 《理论界》2013,(5):120-122
康德的时间概念是打开康德哲学体系之门的钥匙。通过对以牛顿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两大时间学说进行了主体性的改造,康德建立了自己的先验性的主体性时间观念。时间是先天的纯粹直观形式,它是先天的,与物自体无关,一切现象必须以之为前提;时间是连结纯粹概念和纯粹直观杂多的中介。康德的时间概念,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对哲学史上的时间范畴进行了转变,而时间的中介性所蕴含的先天综合判断的证明,则展示了对知识来源问题的一种新的解答;其局限性在于导致了不可知的信仰主义以及时间的绝对化,而割裂之后结合的研究方法则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吉凯  王丽君 《理论界》2011,(7):78-81
康德把时间和空间理解为人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并对其作了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以此来解决数学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为"作为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尽管康德的时空观存在理论上的局限性,但康德既承认认识的感性基础,同时又强调了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这对马克思实践能动性的真理观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前康德时空观的困境和时空问题在批判哲学中的地位两方面解析康德时空观 ,进而探讨其在时空范畴史上的转型及其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5.
郑争文 《兰州学刊》2006,(11):23-26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关于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向我们指出:时间是先天的直观形式;关于时间的整个先验论证意在表明:时间是现象的必然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指明:在康德那儿,时间意味着感性和知性的相互限制以及二者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康德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澄清,指出康德表面上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机能中引出先验逻辑的诸范畴,实际上却是以先验逻辑的范畴为形式逻辑的诸判断形式奠基,从而使形式逻辑建立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上而“认识论化”了。文章最后结合康德先验逻辑的古代思想渊源和后世影响对其历史地位进行了初步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康德哲学是关于知识论的哲学。自我意识是康德知识论的核心概念,是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和核心要素,是知识的根基。康德极为清楚地揭示了自我意识的先验性、综合性、形式性、客观性、有限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康德恰如其分地定位了自我意识的先验知识功能、先验综合知识功能、知识形式功能、客观知识功能和知识范围功能,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8.
李常威 《理论界》2014,(9):88-91
《纯粹理性批判》的"直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很深的思想渊源。其种类繁多,有感性直观、经验性直观、感官直观、想象力直观、知性直观、内直观、外直观和纯粹直观。感性直观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直观和想象力直观,经验性直观与感官直观是同义的,作为外感官形式的外直观就是空间。想象力形成的是显象、复象、预象、想象、成象和拟象六种直观表象。有再生性的想象力和生产性的想象力两种类型,后者在审美领域具有一种自由而合规律的运用。而知觉、内感官和纯粹的时空直观是想象力活动的结果。知性直观是与积极意义的本体概念相应的,它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理解就是把感性直观纳于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休谟怀疑论留下的难题,康德殚精竭智,寻找先天的使知识可能的先验路径。他先验地阐释知识的感性形式条件(时间和空间)和知性的形式条件(范畴),逻辑地确认了先天要素经验使用的客观有效性,从而回答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个知识学总问题。康德先验阐释知识形式条件的意义由此凸现:现象整体作为知识的对象,是按照人所具有的知识形式条件的先验要求而可能的。在认识的主客体关系上,康德主张主体是主导,它统摄客体并加工客体。惟其如此,先验地为知识奠基才有其可能。  相似文献   

10.
张鹏翔 《理论界》2010,(7):92-95
康德哲学的悖论是一种看的条件与两种存在之间的矛盾。康德始终坚持直观即是对象的原理,没有直观条件的对象是不存在的。但对于物自体,康德只是说它不可认识,并没有否认它的存在;而且充分肯定了它在伦理、道德领域的功能和作用。物自体是存在的,但却没有相应的直观条件;因为康德只有一种看的条件,即感性直观。只有感性直观构成的现象界才是存在的,概念、范畴也只有通过感性直观才能产生关于事物的真知识。物自体存在着,但却又在感性直观条件之外;这直接违反了康德自己坚持的直观即是对象的原理。面对这一矛盾,康德同样始终纠缠于两种存在、两种对象之间的矛盾悖论,却忽略了对直观条件本身的批判,而这刚好启示出人的另一种看,即现象学式的本质直观。  相似文献   

11.
许海 《阴山学刊》2004,17(1):16-18
形式美在表现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在根源上的实践主体性是形式美中的深层次矛盾.形式美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这种相对独立的表现中包含着善,包含着物质实践和主体发展的丰富历史内容.康德的形式美观点的缺陷正是在于重视了形式美的表现,忽略了形式美的实践和主体根源.  相似文献   

12.
先验哲学肇端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原则,以"先验自我"为阿基米德点而使世界在主观性中客观化。它所可能面对的世界有三重,即个体物的世界、一般本质或共相世界、绝对或大全世界。先验哲学的首要任务便是确立这三重世界的客观性。个体物的世界的客观性通过感性确定性而表现为原初被给予性,但一般本质的世界却不是原初被给予的,而是首先通过自由想象力的变更表现为普遍必然性,它成为被给予性是通过本质自我和想象力的张力活动实现的,因而是次级被给予性。如果仅坚持内在论原则,绝对或大全世界就是先验哲学在知识论上的界限。要使其成为客观的,必须拓展先验哲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区域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范式;空间和时间是区域史研究中两个基本要素;认识区域史的"空间"范围要把握"历史活动主题"和"历史活动过程"两个维度,以"问题意识"来确认区域史的学术合理性及其"空间范围",认识区域史的"空间"历史建构特点;应当分析区域史"时间"所包含的时序、纪事和变迁的三层含义,认识区域史研究中整体史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不少困境。要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加大投入、认真实施,以智育和德育相融,“经师”与“人师”并重,以大爱之心来教育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史语境看 ,康德将道德置于绝对先验基础上 ,力图建立伦理学的最高理论理念。尽管这是为道德合理性作论证的一次最卓越的努力 ,但从现代性问题语境看 ,这却是一次失败的努力。康德以后的伦理学越来越远离康德的理想而接近生活现实。这一思想史趋势可从舍勒和麦金太尔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窥其大端。虽然舍勒和麦金太尔立足于保守主义立场 ,但他们所作的历史分析却又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有某种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16.
自觉地批判传统西方哲学的实存观是进入生存论理解的直接前提。实存观具体表现为超验实存观和自然主义实存观两种形式 :超验实存观契合于西方的神学文化传统 ,其实质是用无限性的先知先觉意识直接替代了人们对生存有限性的自我意识 ;自然主义实存观契合于人基于经验意识的无神论精神 ,它看到了人生存的客观自然属性 ,但却同时把人的生存完全还原为一般生命物的存在。两种实存观的根本症结都在于实体性地看待“生存” ,难以上升到对人生存的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与时俯仰"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商品经济,提出了"与时俯仰,获其赢利"的经济观;主张"随时而逐利",赞扬士农工商的致富,并根据他们致富的情况,将其区分为"本富"、"末富"和"奸富",这是司马迁的首创;他还将西汉的经济政策分为五等,最好的政策是"善者因之",将国家干预政策视之为"最下者",这在经济思想史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文学的时空穿越意识及其经典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文学创作,不仅是历时的综合,也有空间共时的延展,是立足宏阔的时空背景下,作家个性创造力在时代、民族、国家、世界以及人类经验的土壤中开放的花朵。这种穿越时空的开放意识,既让文学家在观照生活时,能够拥有远瞩古今和胸怀世界的宏阔视野,又使许多作品具有了史诗品格。中外文学经典,大都具有海纳百川的宏大品格。这一宏大既可以是内蕴的广博繁复,也可以是视域的开放宏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