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杨明清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28-30,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深化和行动上的自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陶红丽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8-1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质的飞跃,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发展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社会实践目标上信念一致,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在中国社会革命与探索时期,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后,结合中国现实世情、国情与党情,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曹顺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4(4):75-77
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欧洲以及马克思主义首先取得胜利的俄国是截然不同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勇于开拓,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4.
谢利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9-4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庄福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2):5-17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有四大创举 :一、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开辟 ,是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 ,是对列宁提出的东方各族人民所面临的特殊任务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在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细致的整风学习 ,既成功地更换了思想路线 ,又实现了全党对指导思想的新抉择 ;三、创造性地以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为指针 ,寻求一条同斯大林路线不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从毛泽东依靠民主“新路”到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 ,力图扭转形势 ,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更好地结合。毛泽东的重大贡献可归结为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创性 ,理论内涵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精神上坚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蓬勃朝气。历史表明 ,由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伟事业 ,仍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作出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主要代表是毛泽东.彭德怀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对飞跃的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彭德怀都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党建思想,党的经济建设思想等贡献了他的智慧,这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也有体现.彭对毛泽东思想的赞颂是确立党的理论旗帜的需要,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拥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55-5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普及、实践创新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
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毛泽东思想明确区分开来,有利于完整地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周期性、阶段性与逻辑层次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时代转折,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现阶段,理清两大理论的逻辑关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和主体的差异性,准确定位两者的关系必须消除抑此扬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探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关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一性,强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认同及其时代更新,克服由于时代特征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由于重大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所引发的思想混乱、思想偏执和思想认同危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两者"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尤其重视两者在精神实质上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自觉的一贯追求和富有时代内容的自我理解,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历史底蕴,对于指导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启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2):139-144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阐明了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基本方法,并率先开始了“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从而启动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开始了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毛泽东的探索是奠基性的,但“第二次结合”没有能够在毛泽东的主导下实现。毛泽东用他毕生的实践留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胡小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04-111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原有的理论模式。他们从意识形态与形式的关系入手,从整体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与文学、文学形式以及作为文本的通俗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广告等媒体话语中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力的压迫与争斗,以及艺术生产形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视角,克服了原有理论体系过于依赖无意识等心理因素的弊端,将意识形态与文学、文学理论、文本形式以及艺术生产形式等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确证了意识形态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13.
汪莉丽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11-13
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国内外有人开始大肆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但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年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之所以始终不渝地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乃是因为她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4.
成倩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8-1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旗帜。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曹芸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6):15-19
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列宁的许多思想与历史经验。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民族特点和现实国情,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以群众本位为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重视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利益需求的保障和满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驱动力量;利用学校、报刊等多种渠道并通过自我教育、学术探索等多种方式为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建构了多样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林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48-54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丰碑.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正确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刘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2):20-2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始终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根本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处理以下四种基本辩证关系的能力:意识形态建设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意识形态的一元与多样的辩证关系;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学习和信仰问题上关于党员先进性要求与全社会的广泛性要求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业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
高职高专必须加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领导重视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学生,育人者先自育,搞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舆论导向,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舒江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5-8
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尊重群众实践、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坚持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论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质,它在毛泽东思想中定位,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5):5-10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可以解析为三个层面:一是毛泽东率先提出“以苏为戒”和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曲;二是毛泽东的探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思想先导作用;三是毛泽东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实践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