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态。它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重大区别,具有强大的现实优越性。一方面,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国内外实际出发论证了一国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选择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优越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它既创新了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又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阐释了世界文明发展样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分析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内外困境的同时,牢固树立了“人本”、“和谐”的执政理念,为世界各国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优越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存在许多弊病,但从制度角度看,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从实践角度看,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断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那是没有根据的。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失误和弊病,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换句话说,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搞得不好,而是不搞社会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从各个方面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更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出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使“传统”科学社会主义迈进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在最根本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这个重大理论成果,成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同时,这也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基石。自十六世纪初期空想社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了。自从那时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也早已超出了理论的范围,在世界的广大地区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证实;社会主义实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曲折,又会经常地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和寻求解决实践中所提出的这些新问题的答案,既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既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命运,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会提出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思考。无论是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有结论,并用以来剪裁现实的做法,还是借口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差别而割断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联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没有否定或取替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今天乃至以后,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都需要从马克思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6.
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总结的正确性,但同时,如果我们不是断章取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应当进一步分析隐藏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即使得这些基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抓住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而提出的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回归,把我们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精神认识的偏离回归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再认识的结果,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基本理论,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加深理解赵紫阳同志报告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我们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自觉性,深化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形成和发展 ,是在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 ,继承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果 ,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逐步创建起来的。它用全新的思想观点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自觉地开发“动力”,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东欧、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终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优越性必将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得到发挥.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优劣观,吸取教训,坚定信念和信心,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及时果断地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苏联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有关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构成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三个现实问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思想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选择与社会主义改革。在基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反思和批判这三个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并直接影响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进程。全面揭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多重现实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准确理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深刻反思东欧剧变的理论根源、全面总结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在运动的不同时期,允许存在不同的社会主义 模 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完全符合科学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苏联、东欧的剧变,只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的失败,是由于在社会主 义改革中没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导致的失败,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社 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 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尤其是工人阶级的革命的社会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源头。不能离开实践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主义,创造社会主义,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只有时刻从中国的具体实践出发,通过人民群众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切实变成对于实际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理论,才能真正寻找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正确答案,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离开实践,一切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都只会陷入空谈,也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理性目标与现实品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同哲学思维息息相关,任何社会主义理论形态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维。社会主义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种理论形态,二者的差别,说到底是它们具有根本不同的立足点。而立足点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哲学思维的不同。因此,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必须同时进行哲学的反思,以把握哲学思维的转换与社会主义演变之间的关系,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经典文本。鉴于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因此,这一经典著作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学习和研究这一经典著作,把握其中所蕴含的共同富裕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和实践策略,对于理解和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以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跨越理论中开创了另一种社会主义观,即现实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经典社会主义有很大不同。前苏联、中国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挫折、失误甚至失败,其重要原因就是混淆了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异同,用经典社会主义的特征来规划和指导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经过长期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和现实实践所证明了的。这种活力的体现和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达到理想的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全面、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在二十世纪初,把社会主义的思想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本国的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