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权利意识的培养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38-38,46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在我国中小学法律教育中,对青少年权利意识的培养比较薄弱,致使青少年的权利意识欠缺。一方面,青少年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认识不足,在自身权利遭受侵犯时,不知如何去维护;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对权利的敬畏感,缺少守法精神,导致法律自身的价值难以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必须加强青少年权利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确立“权利神圣性”观念,积极开拓多种途径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权利实践。 相似文献
2.
刘继平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2):17-19
预防青少年犯罪 ,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教育是通过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道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措施 ;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防线 ;心理和生理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赇润生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22(4):104-107
青少年学生犯罪与当前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为了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切实防止青少年学生犯罪,就必须设法改进教育环境,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5.
张红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22-24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日趋严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其成因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先进的文化,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对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抑制有利于控制未来整体犯罪的上升趋势.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证实,在抑制青少年犯罪的诸多手段中教育扩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劳动教养法规废止之后,普通教育的扩展将成为控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手段.但在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起到隔离、道德约束等积极作用的同时,教育扩展中的不平等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扩张作用.所以有必要基于现实及理论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措施,以利于教育扩展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何鹏举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4):48-51
学校是日益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有着多重关系,相互影响?强化学校教育,重构教育理念,推进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加强师德教育,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丽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1):94-97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因素一种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很大.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会诱发青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针对大众文化传播的情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9.
许爱花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5):64-66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社区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特殊优势,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其生存的优良环境。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发挥社区功能,应整合社会资源,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动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环境,它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实际的、重要的作用。家庭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问题家庭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其功能的紊乱,导致青少年身心失调,社会化过程发生障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本文深入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与问题家庭的密切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高居不下,人数逐年上升的现状,相关学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处于相同的学校、社区、社会环境的情况下之所以有些未成年人会犯罪而大多数人不会,主要原因就在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本文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特别强调了家庭法制教育的具体内容,并提出良好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只依靠社会的倡议和家庭的自觉,应该从法律上规范家庭教育的职责,保障家庭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13.
论青少年法制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萍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4):30-33
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必然涉及到评价标准。青少年法制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具有主体性、与教育目的相关性等特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法律知识标准、法律意识标准到法律素质标准的变化。法律素质作为评价青少年法制教育效果的标准是科学的,它不仅反映了法制教育科学的教育目的,而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可评估性等特点。但以法律素质为标准进行评价时,仍有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土壤.网络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强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因而使传统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型的青少年犯罪大量出现.所以,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提出的挑战,多方面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才能扼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镝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符合未成年犯罪人特点的处罚与保护制度,有利于他们重返社会.本文论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的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提出了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谭观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4)
随着社会信息化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大众传媒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健康向上的传媒内容,能促使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美化世界,反之亦反。大众传媒由于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影响形式的多极化,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对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影响甚大。本文试图从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入手,探研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以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行为研究、动因研究以及规律研究为基础,结合对海口市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特征和趋势分析,提出了基于帮教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TSP体系,介绍了TSP体系的架构、运行机理、保障条件.海口的实践表明,TSP体系具有全方位、多层次预防青少年犯罪、矫治行为综合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凌云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学校教育缺失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预防犯罪还应该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于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565-569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20.
文化冲突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晓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44-48
本文从文化和文化冲突谈起 ,系统地阐述了各种文化相互间的对立、冲突和撞击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振荡。并根据各种文化间相互的作用和特点 ,依次提出了“诱发源”、“加速器”、“刺激物”、“古老源”等理论 ,较详细地分析了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