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直接开庭”存在的弊端入手 ,以程序正义为出发点 ,在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司法实践 ,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管理型法官区别于裁判型法官,是英美国家民事诉讼中主要是审前程序中出现的法官新形象。由于普遍存在当事人滥用程序权,造成了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高昂,英美国家进行了持久的民事司法改革,赋予了法官程序管理权,进行案件管理、程序管理和证据管理,以促进程序经济,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借鉴管理型法官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乃至整个诉讼程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纠正片面强调建立当事人主导审前程序的改革思路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达到民事案件审理集中化的目标,美国和德国作为两大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依据新的司法理念对审前程序进行了审理结构上的调整或改革。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审前程序。当前我们构建中国审前程序,应在比较中、美、德民事审前程序的基础上,借鉴美、德立法经验,对民事诉讼失权制度、诉答程序、初步审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法官释明权等,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程序立法,对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做出了相关界定,但相对简单、粗放,当事人参与程度极低,无法充分实现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审前准备程序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包括强制诉答制度、诉讼失权制度、审前和解制度等,为提高司法效率、迅速妥善解决纠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前准备程序立法及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阐述了重构审前准备程序的若干法理思考 ;对如何重构审前准备程序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当代中国民事司法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成功与否直接涉及民事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 的实现。本文以当前审判实践中的“大立案”模式为考察点,以该模式的价值理念为目标,针对我国目前民事诉讼审前 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建的具体程序设计及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开庭审理前的一个重要诉讼阶段。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两种模式——美国审前准备程序与德国审前准备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审前准备程序的主导者不同 ;收集证据的手段与范围不同 ;审前准备程序的结果对开庭审理的拘束力不同。两种模式各有优势 ,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国应借鉴两种模式的优势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考察了西方国家及我国立法现状 ,同时以“公正、效率、效益”三个民事诉讼价值目标为标尺 ,以当前审判实践中“四步到庭”、“一步到庭”审判模式为参照 ,对审前准备程序进行了细致分析 ,从而确认我国审判准备程序重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全面论述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的界限 ,审前准备程序法官角色调整 ,审前准备程序的前提与保障。最后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阶段提出设计方案 ,对其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审前程序是司法改革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审前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附属性功能受到了重视,但其独立性功能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对独立性功能的价值分析和正当性研究,可得知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具有相继关系和并立关系.通过对几个国家审前程序立法例的比较,可看出我国在这一程序设计上的缺失及民事诉讼程序的结构性缺陷,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应确立答辩失权制度,建立预审制度,实行审前法官和庭审法官相分离,继续完善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审前程序结案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审前程序的独立价值与我国审前程序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西方国家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审前程序对于纠纷解决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而我国民事司法改革中审前程序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对审前程序纠纷解决的独立价值方面重视不足。这主要归因于理论界对审前程序独立价值研究缺乏深入,对相关制度建设也较少论证。本文结合西方国家司法改革中对审前程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审前程序的法律规定,阐释了审前程序独立价值及其重要意义,以及提出了相关制度建设的建议,希望有助于完善我国审前程序,发挥审前程序独立价值及功能,从而为高效、经济解决民事纠纷的司法目标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改革和完善,是现代审判方式改革不可或缺的课题。笔者解析了我国现行审前程序的弊端,提出必须在集中审理主义下以及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模式下,借鉴美国特有的审前程序,实现审前传统程序的变革,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基础的我国独特的审前程序,才能彰显审前程序高效诉讼、程序正义、化解纠纷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清代的实际审判过程中,已开始区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但在其基本律典——《大清律例》中,对民事诉讼的规定颇为匮乏。司法实践中大量遵循的是各地州县官在纵向的传承与横向的交流中形成的诉讼惯例。清代州县官对民事案件的审理是正式的审判,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包含起诉与受理,堂审前的准备,堂审和判决这些基本程序,相比较前期封建法制,已经具备了近代民事诉讼程序的雏形。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刑事诉讼审前司法审查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比较法角度此较分析当代主要法治国家刑事诉讼中审前司法审查机制的类型与内容;其次 分析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审前程序现状及其弊端;最后结合我国司法体制现状和司法改革要求,提出了建 构我国刑事诉讼审前司法审查机制的渐进性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分析,指出了传统调解所存在的结构性、技术性缺陷,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以司法ADR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具体思路,即审前准备程序中的调解实行严格的调审分离,诉讼阶段则实行传统的调审结合,进而实现由法院职权调解向当事人自主调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分析,指出了传统调解所存在的结构性、技术性缺陷.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以司法ADR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具体思路,即审前准备程序中的调解实行严格的调审分离,诉讼阶段则实行传统的调审结合,进而实现由法院职权调解向当事人自主调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少年犯罪的审前程序为视角,首先论证了审前程序应该具有其独立的法律价值追求,然后论证刑事诉讼谦抑理念的引入有助于帮助解决我国当前少年犯罪审前程序的各种欠缺,最后论证了在谦抑的视野下,对我国少年犯罪审前程序之构建有借鉴意义的制度包括恢复性司法、少年保释、暂缓起诉等程序,以此作为我国少年犯罪审前程序改革正当化的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道出了诉讼效率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在答辩法律性质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导致了立法上的冲突和司法实践中的困境,并最终无法实现提高诉讼效率之目的.应以答辩系被告义务的观点为基础构建强制答辩制度,实现与审限制度、审前准备程序和集中审理模式的对接,以最大限度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行政诉讼程序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行政诉讼的特点以及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相协调的客观需要,提出了建立行政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庭审程序、简易程序、调解程序与和解程序的构想,并进行了具体的论证和设计。  相似文献   

19.
庭审形式化是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力图克服的现象。本文试图从审前程序入手,对审前准备程序的含义、特征、建立审前准备程序的必要性以及完善审前准备程序的具体构想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能为庭审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 ,从法哲学的高度透视民事诉讼程序现象。民事诉讼程序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为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和运作提供价值指引 ,为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