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潮州《陈氏秋溪世家延华堂族谱》对明代秋溪陈氏移居笔山的记载存在着若干疑点,通过田野调查,以新出土的碑刻资料,与族谱进行比较,解读明代潮州笔山陈氏的移居过程,以及族谱移居说法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以碑刻、族谱、府志、传说、口述为主要材料,分别从分居、科名、婚姻等几个角度来分析明代潮州笔山陈氏宗族的发展。提供一个明代潮州姓氏迁移、发展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神、意、气"的涵义及教学特点的阐释,以及对"形、神、意、气"整合的应用在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过程中重要性的分析,指出在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过程中注重"形、神、意、气"的把握是关键,形是动作的外显,神、意是动作的内视,气是贯穿始终的连线,教学中把握好形的内涵、神的韵味、意的境界、气的和顺,做到"形、神、意、气"的灵活整合应用,从而完成健身气功.五禽戏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提德布罗意关于微观粒子能量振动的观点,并加以修改。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论理论得到了运动粒子能量的拍脉动,由此推出德布罗意波长和薛定谔方程,给出了粒子能量脉动波的波粒二象性图象。  相似文献   

4.
<正> 《潮州史事三题》(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1期)一文,在初唐潮州的地域与人口一节中,所论错误颇多,而福建、长汀州即其显著者。文章说:“潮州的地域和人口均与漳州、长汀州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初以为作者一时误把汀州作长汀州,及再阅下文,始知非是。因为作者一再提到长汀州——“建议在此置州获淮;这样就建立了长汀州(因长汀溪而得名)。为此,潮州北部又割去了相当的地盘给长汀州”。两唐书《地理志》说汀州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5.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见于中国古典诗论,但又为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品评时所共用.与文学和绘画结缘极深的书法艺术,"意象"的营造则贯穿其萌生、发展的始终和创作、批评的全过程,大凡论书者,都没有离开对意象的研究和评说.当代书法理论对意象的本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意象"是"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将书法艺术史中"自觉"和"自然"阶段列入"意象"范畴,其"意"偏重于客观文字所包含的具体"含义"之"意",其"象"偏重于文字的符号图像;一种认为"意象"就审美心理角度说是心和物的同一,就艺术认识论角度说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表现审美特征说是情和景的交融,意象不是比喻、象征和寄托,应从书法"自觉"阶段开始,"意"是书法创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露和反映,"象"是被完全抽象了文字符号原有实用性质之后的艺术之"象".笔者较为赞同第二种认识,并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思想等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具有不系统而深刻、不全面而广泛、不具体而抽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我的人类学情结【徐杰舜】2 0 0 3.1《密洛陀》 :一个民族古老之歌【农冠品】2 0 0 3.1论盘瓠故事与古氏族部落迁徙及融合的关系 ———兼论盘瓠故事和传说遗迹的史料价值【杨东晨 杨建国】2 0 0 3.1壮族稻作技术发展述略 (下 )【白耀天】2 0 0 3.1广西壮侗语族稻谷起源故事的文化内涵【黄卫湘】2 0 0 3.1百色彝族民俗考察【彭绍昌】2 0 0 3.1中国生育风俗文化叠合论【徐桂兰】2 0 0 3.2审美人类学视野中侗族款词的创生机制【杨 艺】2 0 0 3.2试论医学人类学在增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范 涛】2 0 0 3.2潮州意溪的客家…  相似文献   

7.
南宋人朱辅所著《溪蛮丛笑》一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12世纪沅江流域各民族的衣饰发型、食物崇尚、居住婚丧习俗、土产方物、村社组织、等级、阶层、家庭制度、社会交往、节日生活、民众娱乐、民间宗教信仰、文物古迹等社会生活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五溪”地区各民族的具体生存状况及生活理念,展示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五溪”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社会地位方面的大量信息,揭示了各民族生存的特殊社会环境,为中国社会生活史这门学科向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奠定了基础,是构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史这一新学科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史上的贬官文化现象,揭示出异质文化互动中的人地因缘.而韩愈与潮州结缘,就韩愈本身而言,首先是如何接受潮州文化环境的问题.韩愈对潮州文化环境的接受具体表现在迎合潮州祭神的民俗及接近潮州的文化名人上;还表现在自贬谪潮州以来,"潮州"成为他一段时间关注的焦点,赴潮路上着意打听潮州的情形,离潮以后多次提及潮州的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中国的抗日战争阻止了法、意、日法西斯势力的进一步勾结,分散和孤立了法、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力量,从而减轻了法西斯侵略战争对欧洲战场的压力。如果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实现罗斯福总统“先欧后亚”的战略原则就很困难。  相似文献   

10.
"非改编系"潮州歌册专指从潮州歌册中析出的一种次级文类,它以潮州府为主要叙事地点,一种改编自潮州民间故事、潮州地方史,另一种则由作者自己构思编写。目前可查共有10部,约占现存潮州歌册总量的5%,其字数一般高于80句,且情节、人物描写复杂。通过分析潮州歌册存量、来源以及梳理潮州民间文学内部的界限,进一步界定厘清此概念群落,有助于推进潮州歌册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量流民进入赣南上犹县的营前圩,营前的土客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虽然清初至清中叶营前的土著仍然维持强势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优势,但至晚清,客籍人逐渐掌握了商镇的控制权和地方文化话语权。此时,营前的土客矛盾已经不明显,而各宗族之间的争斗却激烈起来。宗族在争斗中逐渐创造出了独特的地方民俗:门榜与九狮拜象。可以说,营前地区独特的两种民俗———门榜和九狮拜象,并非单纯的客家民俗,而是营前各宗族历经土客冲突与融合,面对变动的社区政治经济格局,对原有民俗的发明和创造。从本质上说,地方民俗实际上是一种策略,一种应对社区竞争和发展需要的策略;从广义上说,一切民俗活动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动,民众根据现实政治经济需要对传统民俗不断进行着发明和创造。  相似文献   

12.
潮汕地区,在中华文化璀璨的大花园中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区域文化。这就是以内陆文化为主、海洋文化为辅,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潮人文化。近现代以来,尤其是1860年汕头开埠以来,由于大量的潮人移民海外,潮汕地区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潮人的文化构成也由此产生了变化,形成了"海内潮人一千万,海外潮人一千万"的人口现状与文化互动格局。潮汕地区的区域文化扩展为海内与海外互动的潮人文化圈,文化的基本特征也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以海洋文化为主、内陆文化为辅,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地处南岭走廊中段的贺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使贺州客家成为最具客家特征的广西客家人。贺州客家非常重视宗祠的建设,数量众多是贺州客家宗祠的突出特点。作为在重大节庆时举办祭祀活动专用场所的客家宗祠,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认同意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礼堂是文化娱乐场所,它的安全与否涉及千万人的安危。礼堂的安全管理要把握制度性、科学性;对建筑和防火设施要规范标准;用电设备的运行要平稳可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15.
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汕文化在近代潮汕社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有力推动下,从古代农业文化向近代商业文化嬗变,为近代潮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理论指引,推进了潮汕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给汕头文化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必须确立文化兴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结构,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把汕头建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16.
宗祠是传统社会留下来的特殊人文景观,是当前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资源。成都东山客家地区清代宗族发达,遗留了大批品位高、价值大的宗祠资源,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文仅以留存该区域的同族宗祠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宗祠资源、保护现状的梳理进而提出开发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潮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风格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历史上既在潮汕本土传承发展,又随着潮人移民海外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他们又给家乡带来了西方文明,起着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潮汕方言是我国保留古音古词古义等最多的方言之一。由于它与普通话差别很大,难学难懂,进而影响到外地移民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感。在潮汕地区,潮汕方言居于绝对的强势地位,这也是影响潮汕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因为方言从总体上看,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迄今,潮汕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潮汕地区的绝对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滞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上淡化潮汕方言,实施文化包容和文化多元,这也是潮汕海洋文化应有的品性。  相似文献   

19.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性别观念是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和反映,从《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收集的493封侨批中,可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寄批的海外潮人的女性观。主要有两种一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体现了海外潮人身在海外,仍传承着潮汕社会重男轻女、尊长重嫡的宗族意识;二是提倡接受教育,追求自立的女性观,说明了海外潮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女性观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