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民族全社会各行业艰苦的奋斗。作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院,既是社会的窗口,又有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医院的工作性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同时又要承受着各类风险的矛盾。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因此,医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疗卫生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构建和谐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让群众享有公平的医疗服务,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医患关系必须和谐。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信教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古巴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重视发挥宗教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拉近了党与信教群众的距离,巩固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社会和谐,其经验对我们党加强执政安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的人民观思想体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体现了人民观思想的重要性,人民观思想的传承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儿童就医难问题不仅影响儿童健康和生命质量,而且极易导致家长情绪失控造成医患纠纷,甚至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加强儿科医师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承接传统美德、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重点、分层次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这些作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医学与人文融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较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非公有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在企业管理上的矛盾,以及党政机关公务员与普通公民在社会管理上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牢固确立和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执政活动中加强制度建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构建人民调解机制,大力宣传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力求实现人民内部相互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描述医患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医院、患者、政府、社会等四方面分析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促进制度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理论成就,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批判与对社会主义的新型建构,其理论重点进一步表明,社会主义的制度和谐与生态和谐有着相互促进的互动性,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制度和谐,其生态和谐的实现也具有虚幻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破除中心思维方式,树立和谐共生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机制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改革促进制度和谐。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由于经济领域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不力、文化建设滞后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和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通过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和谐人格等途径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府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而社会的和谐又需要一个民主的政府.民主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当前,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建设民主政府,广泛调动人民大众的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的创造性和各方利益,妥善协调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和谐局面的实现.反过来,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促进政府的民主建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家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和谐家庭不仅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家庭和谐对世界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中国的家庭和谐了,中国社会才会享有真正的和谐,也只有中国社会和谐了,世界才会有和谐。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奋斗有社会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意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既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又要着眼未来,坚持科学创新;既要坚持以加强基层文化为重心,又要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间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从善治的基本要素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有序、善治的社会;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民间组织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实现善治,加强和改进对各类民间组织的扶持、管理和监督,建立起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也是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而且还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人与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社会各要素和关系朴素融洽、多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稳定有序、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于党,就是要通过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