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书浏览     
<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七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16开491页精装定价:79.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ISBN978-7-80253-222-9责任编辑:刘德麟、永红、杜冰梅本汇编收录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7日至9月16日的档案88件。内容涉及政治(蒙藏委员会驻平办公处、西康建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对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藏文长卷档案《水羊清册》原件的亲身度量、阅读、分析,结合当时相关社会历史背景、档案、文献,不仅对该档案的尺寸大小、字体特点、纸张特色等载体形式做了具体介绍,对该档案形成的时间、制定人、档案体裁做了初步的分析考证,还对制定该清册的错综复杂的内外历史背景,以及清册本身包含的关于地理、区划、人口、物产、风俗等各方面内容都给予了初步的分析解读。作者认为,《水羊清册》是迄今发现的有关西藏门隅入口、土地、税制等情况记载的最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是关于门隅主权归属的铁证。它对于门隅地区的历史文化、藏族传统档案文化、藏族近代史、民国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三国联合抗日,中英两国成为盟国,两国关系有所改善。尽管如此,英国仍然坚持进行侵略和分裂我国西藏的活动。对此,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曾进行过一些斗争。1943年5月初,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SirHoraceJamesSeymour)就中国军队在青海与西藏交界处调动一事向南京政府提出交涉,在西藏问题上干涉我国内政,被蒋介石严辞拒绝。《民国档案》1990年第3期刊布了有关此事的一件史料。随后,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部门合编的《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也收录了这件史料,全文如下:民…  相似文献   

4.
王晓春 《中国藏学》2002,(2):97-102
民国四川藏族档案,主要是指民国时期形成的反映四人藏区藏民族活动及藏族事务的历史档案,相对集中于四川省档案馆和甘孜、阿坝两州档案馆。不同载体的汉藏文档案史料,上起民国元年(1912年),下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内容可大致分为政务类、经济类、军事类、司法治安类、民族类、宗教类、文化教育类、涉外事务类等,多侧面展示了民国川西北藏区和康区(川边地区)的历史概貌。  相似文献   

5.
四川藏族,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涉及上述地域的民国四川藏族档案史料,量多面广。内容丰富,成份复杂,分布不均,时间跨度大,具有多、散、广的特点。据统计,民国四川藏族档案史料现存有40多个全宗,共4000余卷(册),相对集中於四川省档案馆和甘孜、阿坝两州档案馆,且1935年后形成的档案史料较多,  相似文献   

6.
刘丽楣 《中国藏学》2006,(2):282-290
《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丛书》全书共8册。收录档案条目95,000余条,合计820余万字。本文分别介绍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青海省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四川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甘肃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的内容及出版情况。这套《目录丛书》的编成和问世,不仅对开展藏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发展藏学研究事业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证回教历史》出版马良骏所著《考证回教历史D一书,近日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已故宗教界著名人士、原新疆回教总教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马良骏阿匐撰于解放前的一部伊斯兰教史、回族史学术著作,曾于民国28年(1939年)刻印约数十本,于民国...  相似文献   

8.
杨敬修,字仲明,是晚清"经汉两通"的新式伊斯兰教学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振兴,他的《四教要括》、《古兰经大义》至今仍有重大影响,在民国期间被誉为当代第一学者。  相似文献   

9.
从《回部公牍》看民国前期回族的政治参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部公牍》是民国时期李谦所保存的部分回族团体和个人关于回族政治权益要求书牍的汇编,它主要反映了民国前期回族政治参与活动的一些情况。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民国前期中国社会政治的特点,以及各民族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喇嘛转世办法》在民国时期西藏宗教法制中占有独特地位,是民国中央政府管理藏传佛教活佛的重要法规。文章阐述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孕育与产生过程,从政治制度设计的方向研究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制度性、规范性与程序性设计,总结了《喇嘛转世办法》的政治与法律考量,并揭示了这一办法对当今民族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民"从"化外异族"变为"化内之民"的过程.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则把台湾"原住民"称作"蕃",后又改称为"高砂族"."原住民"族称变化中隐含的政策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的"原住民"运动、政治生态和"台独"势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山地平地化"为主轴的台湾"原住民"政策和试图使台湾"原住民"迅速走向汉化的政策意图,为80年代以后兴起的"原住民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庄学研究者过多关注“逍遥游”具有自在逍遥方面的涵义,而忽视“逍遥游”境界具有层面上的差别和达到“逍遥游”的前提。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庄子“小大之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小大之辨”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前提。并且考察中国先秦典籍中“大”这一范畴的不同内涵,指出庄子诗学思想中的“大”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超越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意义而更具有审美层面的内涵,与处于西方文明源头的朗加纳斯的崇高范畴具有汇通意义。位于人类文明早期的朗加纳斯和庄子在各自文化的源头确立了崇高在社会及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一次提升,是对人超越现实要求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5.
"亚溪"家庭是达赖喇嘛的血亲家庭,是西藏社会中新的元素."亚溪"始于七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共出现6个"亚溪"家庭,他们享有清朝中央政府封赐的"辅国公"爵位和西藏地方政府赠送的庄园和大量财富,有优裕的生活和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能干预西藏的政事."亚溪"贵族名分的起源不仅仅限于血统体系,也采取收养养子,或入赘的方式来承袭.这个特殊家庭的产生和延续,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隐秘和西藏僧俗世界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一种多元、多维和多层的综合性的社会存在 ,因此 ,随着观察者的立场、视角和背景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定义。本文仅根据欧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中使用“民族”和“族群”的情况 ,从考察欧洲法律文书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入手 ,探讨“民族”的政治属性 ,并以此展示近几年在国内广为流行的“族群”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充分认识“民族”的政治属性 ,将有助于我们消除在对待“民族”概念上的一些误解 ,有助于提高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性认识 ,在实践上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层次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展开的民族识别中,它成为了识别族群身份、划分族群族属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是个"剑气"与"箫心"兼具的人.堂堂的"剑气"化作批判社会、变革天下的理想抱负和刚直不阿、奋勇前行的人生动力.但理想的破灭和人生道路的坎坷,又使他用哀怨的"箫心"抚慰自己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19.
鉴于史学界对“华夏族”这一概念使用的随意性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夏族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复合概念 ,不是指古代某一部族 ;华夏族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至春秋战国时才开始用“华夏”作中国的代称 ,对远古的原始部族不能使用这个称谓 ;并分析了将仰韶文化创造者误认为“华夏族”的原因以及“华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术语"民族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西湖 《世界民族》1999,(2):80-80,封三
“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的西方。此词除去政治学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因为民族(nation)用的是单数。实际上,在“民族国家”里除了建立国家的主体民族外,还居住着其他人数较少的民族。民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