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的“无东不成市”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商人一直是营造广西城镇经济最基干的力量,他们在广西城镇中缔造了主干行业,执掌着生意牛耳,故广西素有“无东(粤商)不成市”之谚。拙文拟考察近代粤商集团势力在广西的区域分布,并探讨其所演绎出来的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网络总体的特殊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2.
清代进入广西城镇的粤商创立并依托会馆,保护其产权利益,构建以亲情乡谊为基石的商业网络,有效地降低异地经营的成本,推动自身的本土化发展,促进了清代广西商业经济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3.
以海商为主要代表的粤商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商帮,在粤商的长期发展中,地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岭南海商的开拓冒险、崇尚家族宗族及社会资本、开放兼容、重商等诸多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各通商口岸的开放,给粤商带来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此后近半个世纪里,粤商在各埠十分活跃,上海是其重要活动区域之一.其在沪的活动起到联系近代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大区域的作用,对沪粤的社会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晚清政局.本文试图在充分挖掘史料基础上,重建部分相关史实,作为对其深入探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为商帮文化而言,粤商不怕出身低,更不畏惧创业的各种艰辛,可以将他们的成功之路概括为自我生存发展壮大的"自生"文化:第一,"寄生"属于寄于生存的磨练阶段,砥砺人生的种种成就大事的优秀品质;第二,"寄生"之后积蓄力量成为创业发展的新生阶段,这是打造商业成功与否的必经之路;第三,是能否将事业做大做强,这就是商业运作顺畅、良性发展的"强生"阶段;还有就是商家所期待的长久持续发展的阶段,获得永葆商业永续发展的"长生"态势。这就构成了粤商发展四部曲的"自生"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粤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粤商的个性、优势及表现,以及与之相对的弱势及表现,对粤商特点及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非均衡的,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及记载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现代化工业基础水平等经济指标为依据显然不能分析历史时期的经济情况,所以有必要从其他方面分析.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息息相关,而城镇的兴起、圩镇的发展是以农业为依托,城镇的发展又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从这三个方面可看出广西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区在旧石器时代 ,人类的进化大体与黄河流域一致。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的华夏、蛮、西戎、东夷及北岭的诸多古越族或部落亦有不少徙入广西地区 ,和当地土著民族交错相居、融合 ,泛称为古越或蛮夷 ,此时期的广西与中原地区差距不大。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三代 ,广西地区经济、文化大大落后于中原。春秋时期 ,广西处于分散元君之原始部落或部落阶段。战国时期 ,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岭南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和经济活动中粤商形成了讲求实际、敢想敢干、灵活善变、迷信及淡泊政治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掌握广西实权后,采取了一些促进广西社会发展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时值日本展开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广西实力派一改过去保境图存的主张,与粤系陈济棠联合发动事变,逼蒋抗日。两广事变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是两广地方,尤其是广西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咸丰八年至咸丰十一年,胡林翼部湘军在皖、鄂两省与太平天国争夺时,收集到敌方人数众多的战略情报,据此采取固守待敌不轻进的作战策略,分三四路图皖,一路接仗,二三路防敌抄后,强调应把部分兵力置于机动使全局形势皆活,在图皖的同时成功地援应了宝庆。在此期间,战役情报、战术情报侦探也极为得力,利用情报制定了正确策略且基本上得到贯彻执行。湘军偶尔也存在因未切实执行符合敌情的策略而造成的失误,咸丰十一年初,太平军突入湖北内地即是一例,但并未因此而影响到湘军的战略全局。此期此区胡林翼部湘军的情报工作基本上是成功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降,江浙地区的侈婚靡费现象甚为泛滥.具体表现为社会中上层阶级举办婚礼花费甚巨,因而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导致社会下层民众亦纷纷效尤.由此产生了男家无力聘娶致使抢亲等类犯罪频发,女家无力置备妆奁而溺女成风,以及适龄男女婚嫁失时等社会问题.侈婚风气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心理等诸多因素。黑龙江省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三大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及城市居民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现代化素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安徽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化道路。安徽城市化严重滞后,加速推进城市化是本省本世纪前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本文先分析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现状特征,进而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贵州和云南同处于我国的西南边陲,两省的民族构成也比较相似,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各地纷纷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省也加大了对旅游的投入,这几年虽然年年有进展,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火爆过。比较两省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构成、旅游资源状况,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贵州要借鉴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发展贵州省旅游。  相似文献   

16.
从贵州零售业发展引申出物流业的现状以及物流在零售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云与辽东土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云在领导辽东土改运动中,确定了土改的总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了经验及时推广,并根据土改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将“求透不求快”的方针调整为“又快又透”方针,使辽东土改推进得比较顺利,在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过程中,辽东土改运动中出现了“左”的偏向。尽管陈云在“左”的偏向泛滥之前已离开辽东,但他仍然坦率地承担了主要责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坦荡胸怀。   相似文献   

18.
闽南习俗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习俗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进行研究和借鉴的独具地域特征的汉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福建省的南部地区形成,并随着向外的移民和闽南语的流播,在广东、台湾部分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形成共同的文化纽带。研究闽南习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具有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望、抒发浓郁的故土情思、重视深厚的人文教化等内涵。  相似文献   

19.
枪会是民国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农村的民间武装力量.20世纪20年代,冯玉祥先后两次担任河南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此时河南的各种枪会声势浩大,名目繁多,红枪会、天门会、天仙庙道等逾百种.这些枪会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的局势,又成为各派政治力量争权夺利的砝码.冯玉祥主理河南后,对于具有浓厚迷信色彩和封建成分的农村枪会,先礼后兵,从而对河南局势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9年至2014年江苏省13市的科技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方法DEA-C2R模型,客观地计算江苏省各城市的创新效率。计算结果显示苏南的创新效率较苏中与苏北有较大的优势,但13市的创新效率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认为政府扶持、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而产业结构的影响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